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五卷(1945-1972)

內容介紹

《鳳凰文庫: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5卷)(1945-1972)》內容簡介:在中日兩國無邦交的敵對狀態時期(1945—1972年),按照日本的政權更迭,其中國觀的演進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戰後初期至1950年代末,中日關係敵對態勢逐漸形成並走向惡化;1960年代,民間往來和經貿關係有所發展;1970年代初期,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對華政策開始從敵對走向正視。
本卷論述了日本各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及其形成的來龍去脈,並對幾個主要政府首腦及“知華派”各界人物的中國觀做了專題論述。“台灣問題”是這一時期中日政治關係中的最大癥結所在,也是《鳳凰文庫: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5卷)(1945-1972)》的重點議題。日本各在野黨在中日關係方面,發揮了制約自民黨政權對華政策以及促進、中介、調和等作用,為中日關係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沒。中日兩國國內政治局勢的千變萬化也是影響日本對華認識的重要因素。

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戰後初期日本的對華認識與行動選擇
一 戰後初期的中日關係
1. 戰後初期日本人的對華認識
2. 日本僑俘遣返問題
3. 中國人民解放軍收編日本兵
二 吉田內閣的對華政策與吉田茂的中國觀
1. 舊金山對日媾和與“吉田書簡”
2. 吉田內閣的對華認識與“日台條約”的簽訂
3. 吉田茂的中國觀
三 戰後初期的中日民間交流
1. 日本民間經貿團體
2. 中日民間經濟往來
3. 內山完造與“日中友好協會”
第二章敵對態勢的形成與升級
一 鳩山內閣時期的對華政策
1. 1950年代的中國
2. 鳩山內閣的對華政策與行動
3. 村田省藏訪華與第三次中日民間貿易協定
二 岸信介內閣的反華態勢
1. 岸信介內閣與第四次中日民間貿易協定
2. 中日關係急劇惡化
3. 中日之間的“原則”之爭
三 日本自民黨知華派代表人物的中國觀
1. 石橋湛山的對華認識
2. 松村謙三與中國
3. 高碕達之助與中日貿易126第三章在野黨與民間人士的對華認識
一 日本革新政黨的對華認識
1. 日本社會黨的對華政策
2. 日本共產黨及其對華關係
二 日本社會各界的中國觀
1. 日本國民及媒體的中國認識
2. 日本學界的對華認識
3. 竹內好與竹內實的中國觀
4. 日本右翼勢力的對華動向180第四章1960年代日本政府的對華認識與對策
一 池田勇人的對華觀
1. “對華自主論”的真相
2. “推動中日貿易論”的界限
3. “一個中國論”的幌子
二 佐藤政府的對華認識與行動選擇
1. 積極的“政經不可分論”
2. 消極的“慎重對應論”
3. 倒退的“和平共存論”
4. 片面的“中日復交論”227第五章民間外交時代經濟界的對華認識與行動
一 中日復交前的日本經濟界
1. 友好貿易下的日本經濟界
2. LT(MT)貿易下的日本經濟界
3. 貿易四原則與日本經濟界
二 經濟界代表人物的對華認識
1. 大原總一郎的贖罪歷史觀
2. 稻山嘉寬的貿易和平論
3. 岡崎嘉平太的亞洲睦鄰論
三經濟界對中日關係的作用與影響
1. 經貿關係的發展
2. 政治關係的先導
3. 國民的相互理解與認知262第六章田中內閣與中日關係正常化
一 “中美接近”與對華復交論
1. 對“中美接近”的認識
2. 政黨及各界的對華復交論
二 復交談判的準備
1. 中日復交的目的
2. 復交談判的國際準備
3. 復交談判的國內準備
三 復交談判的過程
1. 在野黨“補充外交”與中方草案的形成
2. 中方草案的研究與日方草案的討論
3. 談判中的分歧與爭論
四 中日復交的評價
1. 中日復交的意義
2. 日本對中日復交的認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