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扶貧開發新探

農村扶貧開發新探

農村扶貧開發新探,作者趙立雄,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趙立雄不管在哪裡,無論工作軌跡怎樣延伸,他都密切關注和思考“三農”問題。任永平縣委書記時,結合山區實際,帶領民眾大量種植泡核桃,如今已產生良好的經濟效果。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趙立雄,男,白族,1957年1月生於雲南大理,研究生文化,現任中共曲靖市委書記。

出身貧苦農民家庭的他,自小常攀蒼山打柴,真切體驗到農民的艱辛。恢復高考,被錄取在雲南民族大學經濟管理系學習,大學四年,勤學好思,全面發展。畢業後,先在大理捲菸廠工作,任副廠長、廠長,不久組織安排到中央黨校脫產三年攻讀黨政管理研究生,回大理後歷任州經委副主任、永平縣委書記、常務副州長、州長等職。2007年5月調任曲靖市委書記。

不管在哪裡,無論工作軌跡怎樣延伸,他都密切關注和思考“三農”問題。任永平縣委書記時,結合山區實際,帶領民眾大量種植泡核桃,如今已產生良好的經濟效果。任大理州長時,提出並實踐了“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工程,取得了很好效果。到曲靖任職後,深入調研,進一步創新了“千村扶貧,百村整體推進”的機制,並以“866”工程的簡稱在全市強勢推進,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真正做到了“民眾得實惠,政府得民心,經濟得發展,社會得進步,幹部得鍛鍊”。

曲靖城鄉統籌、整體推進的“大扶貧”,被國務院扶貧辦稱為新時期創新扶貧方式的“曲靖模式”。

內容簡介

本書從扶貧開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出發,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全面、穩定地消除農村貧困是曲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積極創新,加快扶貧開發進程,是曲靖率先在全省完成農村扶貧開發目標任務,構建和諧曲靖的必然選擇。在此基礎上,全書還對曲靖市委、市政府提出並實施千村扶貧、百村整體推進的“866”工程的決策由來、基本內容、實踐過程、實施效果進行全面的闡述。

目錄

導言

一、農村扶貧開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組成部分

二、曲靖農村扶貧開發的已有成效和面臨的挑戰

三、曲靖扶貧開發的創新實踐

四、本書概要及寫作框架

第一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

第一節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戰略的演變

第二節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面臨的主要挑戰

第三節統籌城鄉發展與農村扶貧開發戰略思路

第二章 曲靖農村扶貧開發的形勢和任務

第一節 曲靖農村扶貧開發面臨的嚴峻形勢

第二節 曲靖農村扶貧開發的有利條件

第三節 曲靖農村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

第三章 “866”工程的內容與做法

第一節 “866”工程的內容

第二節 “866”工程方案設計

第三節 “866”工程的具體操作

第四節 “866”工程的檢查驗收

第四章 “866”工程的理念創新

第一節 創新的戰略意義及扶貧開發理念創新

第二節 “866”工程思路創新

第三節 “866”工程投入機制創新

第五章 “866”工程的運作創新

第一節 領導體制創新

第二節 操作方式創新

第三節 激勵機制創新

第六章 實施“866”工程的主要成效、經驗與前景

第一節 實施“866”工程的主要成效

第二節 實施“866”工程的基本經驗

第三節 實施“866”工程的前景展望

附錄

戶“8有”中的幾家人

村“6有”和路、水、電的故事

會澤縣樂里村實施“866”工程紀實

曲靖“866”大扶貧在繼續

表一表我們的心聲

領導、幹部、民眾評說“866”工程(摘編)

媒體對曲靖扶貧開發創新的報導(選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關於作者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

改革開放前,我國農村普遍處於貧困狀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農民收人穩定增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受歷史與自然、客觀與主觀多重因素的影響,貧困一直是農村發展中的一大難點和突出問題。基於對國情的深刻把握,特別是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實際情況的認識,中國政府制定了符合國情的扶貧開發政策,把扶貧開發的基本目標和中心任務放在主要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上,從最緊迫的問題人手,量力而行,突出重點,分階段推進,取得了顯著成就。

第一節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戰略的演變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的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發展生產、消除貧困的工作。但力度空前的扶貧,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提出並實施的。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我國政府有計畫、有組織地開展了大規模扶貧行動。在政府強力推動和社會積極參與下,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概括起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扶貧開發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到1985年,是體制改革推動扶貧開發的階段。1978年,按中國政府確定的貧困標準統計,我國農村有貧困人口2.5億,占當時農村總人口的30.7%。導致農村大面積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計畫經濟體制下僵化的農業經營體制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因此,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為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奠定製度基礎。1978年11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一個標誌性的轉折,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建立、農產品價格的逐步放開、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大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農民人均純收人大幅度提高,使農村貧困問題大面積緩解。1978-1985年的短短7年時間,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2.5億人猛降到1.25億人,下降了50%,平均每年減少1786萬人。同期的農村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14.8%。

第二階段,1986年到1993年,是大規模扶貧開發階段。經過農村體制改革和採取相關措施,全國大多數地區的農民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仍然有一部分地區發展緩慢,相當落後,一部分民眾依然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房不安居的生活,處在絕對貧困之中。1986年全國人大六屆四次會議將扶持老、少、邊、窮地區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況,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國民經濟第七個五年發展計畫。自此,我國開始了有組織、有計畫、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工作。1986年,國務院正式成立國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省、州市、縣分別成立專門的扶貧開發機構。同年國務院制定了國家貧困標準,確定了331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各省另外,確定了368個省級重點貧困縣。國家設立了專項扶貧資金,制定了一系列扶貧優惠政策,明確提出開發式扶貧方針,組織和動員黨政機關和社會各界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的開發建設,扶貧工作取得新的進展。1986-1993年,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6元增加到483.7元,農村貧困人口從1.25億減少到8000萬,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4.8%下降到8.72%。

一、農村扶貧開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組成部分

貧困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是人類發展的最大挑戰,因嚴重貧困帶來政治動盪、社會分裂和經濟崩潰的教訓比比皆是。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起步的時候,我國同時處於這樣兩個進程中: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化;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我們以經濟體制改革帶動全方位改革,以擴大對外開放加速融人全球化作為戰略選擇。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實現了GDP年均9.6%的高速增長,與此相伴的是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在發展過程中,我國始終將消除貧剛、共同富裕作為奮鬥目標,堅持扶貧開發,堅持扶助弱勢群體,堅持縮小城鄉差距、工農差距和區域發展差距,並採取了一系列符合國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爭取使大多數人在發展的進程中受益,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成功地避免了陷入“拉美陷阱”。

文摘

一、農村扶貧開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組成部分

貧困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是人類發展的最大挑戰,因嚴重貧困帶來政治動盪、社會分裂和經濟崩潰的教訓比比皆是。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起步的時候,我國同時處於這樣兩個進程中: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化;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我們以經濟體制改革帶動全方位改革,以擴大對外開放加速融人全球化作為戰略選擇。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實現了GDP年均9.6%的高速增長,與此相伴的是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在發展過程中,我國始終將消除貧剛、共同富裕作為奮鬥目標,堅持扶貧開發,堅持扶助弱勢群體,堅持縮小城鄉差距、工農差距和區域發展差距,並採取了一系列符合國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爭取使大多數人在發展的進程中受益,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成功地避免了陷入“拉美陷阱”。

後記

在曲靖市扶貧開發“866”工程第一批掃尾、驗收並轉入第一批之際,我將其實施一年多來的思考、謀劃、實踐和探索寫成了《農村扶貧開發新探》一書,意在對過去的工作做個總結,使未來的工作做得好些

曲靖市委、市政府班人緊密團結,率領廣人幹部民眾投身旨在資源人整合、社會人參與、民眾人建設、大扶貧、人開發的“866”工程,其豐富的實踐和超常規的創新是本書寫作的源泉,戰鬥在一線幹部民眾攻堅克難的情景及其實施後的變化常常激動著我、感動著我。本書是對這些實踐與創新的初步總結,並想通過總結從理論上有所提升,為中國偉大的扶貧開發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也使我能更有效地完成黨和人民的重託。

我深知,曲靖的扶貧開發工作雖然創新了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離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全市600萬各族人民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願望還有很大差距。我將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種指引下,以更大的決心、更新的機制、更硬的措施、更實的作風、更深的感情,推進農村的改革發展,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實現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目標任務再寫新篇。

序言

整村推進是新世紀扶貧開發的一項重點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其實質是堅持以人為本,依靠民眾,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提高貧困、較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因地制宜地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黨的十七大提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戰略方針,為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提高扶貧開發水平”拓寬了新的視野,開啟了新的思路。

雲南省曲靖市委、市政府結合曲靖“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扶貧攻堅任務重”的實際,決定從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分兩批對涉及近百萬貧困人口的共332個貧困村委會的3131個自然村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並將其目標具體細化為戶“八有”、自然村“六有”、行政村“六有”的“866”工程。一年多來,由於機制創新、組織周密、規劃科學、措施有力、方法得當、工作到位,“866”工程推進有序,成效顯著,初步形成了“大投入、大整合、大參與”的“大扶貧”工作格局。以“整村推進”為顯著特徵的“866”工程,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成功實踐,更是農村扶貧開發從理念到實際運作的創新。“民眾得實惠,政府得民心,經濟得發展,社會得進步,幹部得鍛鍊”,成了廣大幹部民眾對實施“866”工程的共識,也在雲南乃至我國西部扶貧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