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簡介
辛辛那提大師賽是每年ATP大師系列賽的第7站,也是美網系列賽中繼加拿大大師賽之後第二站重要的熱身賽事,又名西南財團大師賽。本項賽事始於1899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賽事之一。
比賽的場地是與美網相同的室外硬地,冠名贊助商西南財團在20世紀90年代建設了梅森網球中心,這是一個可容納10500名觀眾的大型球場。08年辛辛那提大師賽總獎金高達261.5萬美元,衛冕冠軍費德勒、西班牙紅土之王納達爾以及澳網冠軍德約科維奇、06年冠軍羅迪克等一乾名將幾乎全都出現在了賽會簽表中。09辛辛那提大師賽中四巨頭激烈碰撞,這也是賽事自1999年來,首次出現賽會前四號種子包攬賽事四強的盛景。
在辛辛那提公開賽的歷史上鮮有黑馬奪冠的經歷,這和它上一站背靠背的加拿大大師賽形成極大的反差。辛辛納提公開賽由西南財團贊助。西南財團在20世紀90年代建設了梅森網球中心,這個可容納10500名觀眾的球場比起舉辦著大師杯的休斯頓網球中心要闊氣許多。網球中心的建設讓辛辛納提大師賽徹底擺脫了洪水的威脅。
在歷史上,辛辛那提曾經舉辦過女子比賽,但是後來沒有堅持下來,為了更上一層樓,賽事的組織者一直努力將比賽重新象印第安威爾斯和邁阿密一樣的超一級賽事。從90開始,美國選手就成為這裡的主角,桑普拉斯三次奪冠,阿加西和張德培也兩次登頂。95年阿加西曾連奪加拿大和辛辛納提兩站冠軍,2003年羅迪克也完成了這一壯舉。
歷屆冠軍
男子單打
僅列出1968年以後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決賽比分↓ |
2018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羅傑·費德勒 | 6–4、6–4 |
2017 | 格里戈爾·迪米特洛夫 | 尼克·克耶高斯 | 6-3、7-5 |
2016 | 馬林·西里奇 | 安迪·穆雷 | 6-4、7-5 |
2015 | 羅傑·費德勒(7)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7-6、6-3 |
2014 | 羅傑·費德勒(6) | 大衛·費雷爾 | 6-3、1-6、6-2 |
2013 | 拉斐爾·納達爾(1) | 約翰·伊斯內爾 | 7-6、7-6 |
2012 | 羅傑·費德勒(5)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6-0、7-6 |
2011 | 安迪·穆雷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6-4、3-0(小德因傷退賽) |
2010 | 羅傑·費德勒(4) | 馬爾迪·菲什 | 6-7、7-6、6-4 |
2009 | 羅傑·費德勒(3)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6–1、7–5 |
2008 | 安迪·穆雷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7–6、7–6 |
2007 | 羅傑·費德勒(2) | 詹姆斯·布雷克 | 6–1、6–4 |
2006 | 安迪·羅迪克(2) | 胡安·卡洛斯·費雷羅 | 6–3、6–4 |
2005 | 羅傑·費德勒 | 安迪·羅迪克 | 6–3、7–5 |
2004 | 安德烈·阿加西(3) | 萊頓·休伊特 | 6–3、3–6、6–2 |
2003 | 安迪·羅迪克 | 馬爾迪·菲什 | 4–6、 7–6、7–6 |
2002 | 卡洛斯·莫亞 | 萊頓·休伊特 | 7–5、 7–6 |
2001 | 古斯塔沃·庫爾滕 | 派屈克·拉夫特 | 6–1、6–3 |
2000 | 托馬斯·恩奎斯特 | 蒂姆·亨曼 | 7–6、6–4 |
1999 | 皮特·桑普拉斯(3) | 派屈克·拉夫特 | 7–6、6–3 |
1998 | 派屈克·拉夫特 | 皮特·桑普拉斯 | 1–6、7–6、6–4 |
1997 | 皮特·桑普拉斯(2) | 托馬斯·穆斯特 | 6–3、6–4 |
1996 | 安德烈·阿加西(2) | 張德培 | 7–6, 6–4 |
1995 | 安德烈·阿加西 | 張德培 | 7–5, 6–2 |
1994 | 張德培(2) | 斯特凡·埃德伯格 | 6–2, 7–5 |
1993 | 張德培 | 斯特凡·埃德伯格 | 7–5, 0–6, 6–4 |
1992 | 皮特·桑普拉斯 | 伊萬·倫德爾 | 6–3, 3–6, 6–3 |
1991 | Guy Forget | 皮特·桑普拉斯 | 2–6, 7–6, 6–4 |
1990 | 斯特凡·埃德伯格(2) | Brad Gilbert | 6–1, 6–1 |
1989 | Brad Gilbert | 斯特凡·埃德伯格 | 6–4, 2–6, 7–6 |
1988 | 馬茨·維蘭德(4) | 斯特凡·埃德伯格 | 3–6, 7–6, 7–6 |
1987 | 斯特凡·埃德伯格 | 鮑里斯·貝克爾 | 6–4, 6–1 |
1986 | 馬茨·維蘭德(3) | 吉米·康納斯 | 6–4, 6–1 |
1985 | 鮑里斯·貝克爾 | 馬茨·維蘭德 | 6–4, 6–2 |
1984 | 馬茨·維蘭德(2) | Anders Järryd | 7–6, 6–3 |
1983 | 馬茨·維蘭德 | 約翰·麥肯羅 | 6–4, 6–4 |
1982 | 伊萬·倫德爾 | Steve Denton | 6–2, 7–6 |
1981 | 約翰·麥肯羅 | Chris Lewis | 6–3, 6–4 |
1980 | Harold Solomon(2) | Francisco González | 7–6, 6–3 |
1979 | Peter Fleming | Roscoe Tanner | 6–4, 6–2 |
1978 | Eddie Dibbs | Raúl Ramírez | 5–7, 6–3, 6–2 |
1977 | Harold Solomon | Mark Cox | 6–2, 6–3 |
1976 | Roscoe Tanner | Eddie Dibbs | 7–6, 6–3 |
1975 | Tom Gorman | Sherwood Stewart | 7–5, 2–6, 6–4 |
1974 | Marty Riessen | Robert Lutz | 7–6, 7–6 |
1973 | 伊利耶·納斯塔塞 | Manuel Orantes | 5–7, 6–3, 6–4 |
1972 | 吉米·康諾爾斯 | 吉列爾莫·維拉斯 | 6–3, 6–3 |
1971 | Stan Smith | Juan Gisbert Sr | 7–6, 6–3 |
1970 | Ken Rosewall | Cliff Richey | 7–9, 9–7, 8–6 |
1969 | Cliff Richey | Allan Stone | 6–1, 6–2 |
1968 | William Harris | Tom Gorman | 3–6, 6–2, 6–2 |
女子單打
僅列出1968年以後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決賽比分 |
2018 | 琪琪·貝爾滕斯 | 西蒙娜·哈勒普 | 2–6、7–6(8–6)、6–2 |
2017 | 加爾比妮·穆古拉扎 | 西蒙娜·哈勒普 | 6–1、6–0 |
2016 | 卡洛琳娜·普利斯科娃 | 安傑利克·科貝爾 | 6-3、6-1 |
2015 | 塞雷娜·威廉士 | 西蒙娜·哈勒普 | 6-3、7-6 |
2014 | 塞雷娜·威廉士 | 阿娜·伊萬諾維奇 | 6-4、6-1 |
2013 | 維多利亞·阿扎倫卡 | 塞雷娜·威廉士 | 2-6、6-2、7-6 |
2012 | 李娜 | 安傑利克·科貝爾 | 1-6、6-3、6-1 |
2011 | 瑪麗亞·莎拉波娃 | 伊蓮娜·揚科維奇 | 4–6, 7–6(7–3), 6–3 |
2010 | 金·克萊斯特爾斯 | 瑪麗亞·莎拉波娃 | 2–6、7–6、6–2 |
2009 | 耶萊娜·揚科維奇 | 迪娜拉·薩芬娜 | 6–4、6–2 |
2008 | 娜迪亞·佩特洛娃 | 納塔莉·德希 | 6–2、6–1 |
2007 | 安娜·恰克韋塔澤 | 森上亞希子 | 6–1、6–3 |
2006 | 薇拉·茲沃納列娃 |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 6–2、6–4 |
2005 | 帕蒂·施尼德 | 森上亞希子 | 6–4、6–0 |
2004 | 林賽·達文波特 | 薇拉·茲沃納列娃 | 6–3、6–2 |
1989–2003 | 未舉行 | ||
1988 | Barbara Potter | Helen Kelesi | 6–2, 6–2 |
1974–1987 | 未舉行 | ||
1973 | 伊文·古拉貢 | 克里斯·埃弗特 | 6–2, 7–5 |
1972 | 瑪格麗特·考特 | 伊文·古拉貢 | 3-6, 6-2, 7-5 |
1971 | Virginia Wade | Linda Tuero | 6-3, 6-3 |
1970 | Rosemary Casals | Nancy Richey Gunter | 6-3, 6-3 |
1969 | Lesley Turner Bowrey | Gail Chanfreau | 1-6, 7-5, 10-10 (retired) |
1968 | Linda Tuero | Tory Fretz | 6-1, 6-2 |
娛樂賽事
已經成就歷史第一的費德勒還把大師賽放在眼裡嘛?不會,這恐怕是很多人心裡的答案。那費天王還會重視辛辛那提賽大師賽嗎?答案是:這個真得重視。很簡單,現在能滿足瑞士人胃口的可能只有大滿貫比賽了,正因為如此,辛辛那提賽成為了“費奶爸”復出後要打足精神的第二站比賽,因為過去幾年的辛辛那提大師賽冠軍,當年都至少能打入美網決賽:除了2005和2007年的費德勒之外,還有2006年的羅迪克和去年的穆雷。
費德勒
“我可以爭奪費德勒的位置”,穆勒在辛辛那提開賽前就開始向瑞士人發起了奪冠的宣言,要知道兩人在美網的比賽中都有巨大的保分壓力,一旦在此役上有所閃失,年終排名的變化將會非常有戲劇性。在草草結束了羅傑斯杯的比賽後,費德勒發出了“居家球手”的賽後感言:“我的睡眠時間充足,事情並不像我當初想像的那樣難以對付,我非常享受現在的生活!”
在米爾卡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孩子的身上後,費德勒用了一站大師賽為代價來適應自己的新角色,羅傑斯杯八強的戰績應該會讓瑞士人警醒,美網上能不能取得好成績,辛辛那提這站“風向標”當然不能大意。“這項賽事有些難以捉摸,我不是奪冠就是早早出局,”費德勒表示。除了兩次奪冠之外,2006年費德勒在第二輪被穆雷擊敗,去年則在卡洛維奇的高空轟炸下在第三輪黯然出局。
在過去的117個大滿貫男單冠軍中,有10個是被“爸爸球員”們獲得,少於8%的比例對於費德勒來說並不是一個美妙的參考訊息。在加上費德勒不可避免的將會受到孩子的“拖累”,儘快的拿到更多的大滿貫容易將是瑞士人重點考慮的問題了,也許09年的目標就是費德勒豪賭的第一個大滿貫賽事,當然,先拿下辛辛那提這個風向標最好。
ATP賽事信息
大滿貫賽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法國網球公開賽 |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大師杯 | 網球大師杯賽 |
ATP世界巡迴賽大師1000賽 | 辛辛那提大師賽 | 印地安維爾斯大師賽 | 邁阿密大師賽 | 馬德里大師賽 | 蒙特卡羅大師賽 | 蒙特婁大師賽 | 巴黎大師賽 | 羅馬大師賽 | 上海大師賽 |
ATP世界巡迴賽500賽事 | 墨西哥網球公開賽 | 巴塞隆納網球公開賽 | 巴塞爾網球公開賽 | 中國網球公開賽 | 杜拜網球公開賽 | 漢堡網球公開賽 | 孟菲斯網球公開賽 | 鹿特丹網球公開賽 | 東京網球公開賽 | 華盛頓網球公開賽 |
ATP世界巡迴賽250賽事 | 奧克蘭網球公開賽 | 曼谷網球公開賽 | 瑞典網球公開賽 | 塞爾維亞網球公開賽 | 布里斯班網球公開賽 | 羅馬尼亞網球公開賽 | 阿根廷網球公開賽 |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獎賽 | 印度網球公開賽 | 巴西網球公開賽 | 多哈網球公開賽 | 伊斯特本網球公開賽 | 埃斯托利爾網球公開賽 | 瑞士網球公開賽 | 哈雷網球公開賽 | 休斯敦網球公開賽 | 印第安納波利斯網球公開賽 | 南非網球公開賽 | 奧地利網球公開賽 | 洛杉磯網球公開賽 | 里昂網球公開賽 | 馬賽網球公開賽 | 卡達網球公開賽 | 莫斯科網球公開賽 | 慕尼黑網球公開賽 | 聖彼得堡網球公開賽 | 斯德哥爾摩網球公開賽 | 斯圖加特網球公開賽 | 悉尼網球公開賽 | 克羅埃西亞網球公開賽 | 維也納網球公開賽 | 智利網球公開賽 | 薩格勒布網球公開賽 | 孟菲斯網球公開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