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輪迴圖](/img/b/0ac/nBnauM3XzYTM2kTO0YTN2MTNzITM0IDNzcTMwADMwAzMxAzL2U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西藏唐卡圖案上常能看到一種與內地佛教寺廟中不同的輪迴圖,藏語讀為‘斯巴霍”,“斯巴”含有生死輪迴的意思,“霍”是漢語“畫”的不準確發音。輪迴圖在藏區各寺院重大宗教儀式上和原來的噶度政府官員升遷時以及民間婚喪娶嫁時,都要懸掛及用來舉揚開道,它被認為有吉祥避邪、降妖伏魔的作用。輪迴圖上方是文殊、四臂觀音、金剛手三尊,藏語稱為“日松貢布”,代表智慧、救度苦難、平安吉祥。中央為一大輪,外轉是十二生肖,中央是九宮和八卦。用十二地支配屬相來紀年,以十天干和五行相配,體現了中原文化與藏文化的交流。
歷史來源
![輪迴圖](/img/9/062/nBnauM3XxQjMyczN0cTN3gjN0ITM2YTNycTMwADMwAzMxAzL3U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生死流轉,又稱六道輪迴,是佛教因緣生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信仰佛教的第一步就是深信六道輪迴和因果相續,因緣生法,從而產生怖畏心和出離心。這是促進學佛的善士修行的最基本的動力,不了解六道輪迴,就無從了解十二因緣;不了解十二因緣,就無法解開生死輪迴的環子而得到解脫。有個別信士學佛多年還在原地打轉,追求神通和旁門左道,對於修行不能精進,不能吃苦,究其原因即在於此。佛教認為,人及眾生並非僅有一次生死,而是有前世、後世乃至生生世世,絕大多數皆在生死中流轉,依眾生所具善惡之業的多少,而輪迴於六道。
這六道是(1)天道;(2)人道;(3)阿修羅道;(4)畜生道;(5)餓鬼道;(6)地獄道。此六道中,前三道為善道,後三道為惡道,又稱“三惡道”、“三塗”。初學佛的人無論大乘小乘,皆從畏懼流轉三惡道受無窮苦而初發出離心,之後,學修大乘之人才有可能發菩提心,入菩薩行。沒有出離心作基礎,發菩提心就是空中樓閣,毫無意義。比如人類,生來不會飛,如果沒有對升空的嚮往,沒有對鳥兒自由飛翔的羨慕與模仿,就永遠不可能發明創造飛機,修行亦然。一個人自己樂於享受人間的五欲,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對於三惡道。三善道,將信將疑,怎么會自度度他,救度眾生脫離苦海呢?所以,儘管有個別人,對小乘存有成見,但對修行人必須具備出離心則不能提出異議。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眾生在生死中流轉,又怎樣能獲得覺悟和出離呢?我們此處不做純理論上的論述,而是結合一幅藏傳佛教的《生死流轉圖》(又稱《六道輪迴圖》)來詮釋此理。
藏傳佛教十分重視形象思維,眾多的藏傳佛教寺廟都以唐卡畫、壁畫、酥油花、剪堆(又稱堆繡)來解釋佛理,而《生死流轉圖》往往是被畫在各寺廟的大經堂的外壁上,是不可或缺的圖畫之一。《生死流轉圖》的結構嚴謹,寓意深刻,畫面中心部分是一個圓輪,它由一隻大烏龜〖現多解釋為是死主閻羅王——編者注〗所抓執。實際上,按照古代的傳說,是烏龜背負大地,這與漢帛畫上所表現的由蟾蜍背負大地的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畫面上的烏龜被畫匠們美化成了護法形象,天衣瓔珞莊嚴其身。
形狀特徵
![輪迴圖](/img/2/fd3/nBnauM3X1ETNxgDMxYjN3gjN0ITM2YTNycTMwADMwAzMxAzL2Y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輪迴圖主要出現在藏傳佛教寺院正殿門外側壁上。整個構圖呈圓輪圖式,內外共分四道圓圈。圓輪中心通常為雞、蛇和豬等三種動物紋樣,分別象徵佛教中貪、瞋、痴;第二圈為黑白兩色色段,分別象徵三惡趣和三善趣,體現佛教中具體的六道輪迴說;第三圈分為上、下兩部六段構圖,具體圖寫六道輪迴,上部三段分別描繪三善趣中的天界、人界和非人界,下部三段分別描繪三惡趣中的餓鬼、地獄和旁生界;最外圈分別繪有盲人、瓦匠、猴子、船、空宅、接吻、穿眼之箭、飲酒、采果、孕婦、臨產、老人和死屍等12種紋樣和場景,依次象徵12緣起支中的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和老死。六道輪迴圖是佛教利用造型藝術,宣揚六道輪迴和因果關係的典型例證。
組成部分
![輪迴圖](/img/2/96a/nBnauM3XyczNzMzN3EjM3QDM0UTMxcTNwEzM0QTNwAzMxAzLxI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依據佛陀當時的畫法傳統,五趣輪迴圖一般由四部分組成:主體輪迴圈、右上角的佛陀、輪迴圈上方的月亮以及左上角的詩偈。
代表含義
![輪迴圖](/img/c/60e/nBnauM3X2UDM2UjMzIjM3QDM0UTMxcTNwEzM0QTNwAzMxAzLyI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一、閻魔死主:吞噬和掌持著整體輪迴圖,青面獠牙、三目圓睜、猙獰兇惡的大鬼就是閻魔死主。它是無常的象徵,代表著輪迴圖內從天到地獄所有五趣六道都受無常法則的制約。
二、最內圈:由閻魔王吞噬和掌持的輪盤共有四個圓圈,最內圈有三種動物,分別是鴿子、毒蛇和豬,分別象徵貪婪、嗔恨及愚痴無明。之所以用這三種動物來象徵貪嗔痴,是因為它們具有明顯的象徵特徵。有趣的是,在現代科學研究中,鴿子的確是性交最頻繁的動物。毒蛇的嗔心最大,當嗔心生起便會分泌毒液。而豬,無論在任何文化和民族背景,都是愚痴的象徵。所以用這三種動物來比喻貪嗔痴三種煩惱是極為恰當的。鴿子和毒蛇都從豬的口中誕生,象徵眾生的貪婪和嗔恨,都源於愚昧的無知。在有的唐卡中,也有三種動物口尾相銜的畫法,雖然不是最傳統的畫法,卻也象徵著貪嗔痴這三種負面心緒互相糾葛,這幅輪迴圖就是口尾相銜的畫法。最內圈也象徵著四聖諦中的集諦教法,寓意貪嗔痴三種負面心緒是一切苦的根源。
三、第二圈:從內向外的第二圈有陰陽兩半,一面白,一面黑。在白色的半圈內有三個頭向上的圖案,在黑色的半圈內有三個頭向下的圖案。這圈主要象徵眾生輪迴六道的中間環節——中陰身和業果法則。有關中陰身及業,將在後面章節中詳細介紹。在佛教中,白象徵善業,黑象徵惡業,譬如我們也常用黑社會、黑惡勢力來形容惡。行善之人的中陰身是白色半圈中的生命,象徵將來會投生到天、人等三善道;作惡之人的中陰身是黑色半圈內的生命,象徵將來會墮落到地獄等三惡道。這部分圖案仍然象徵集聖諦的教法內涵。
四、第三圈:第三圈內一般有五個格子或者六個格子,五格象徵五趣,六格則象徵六道。無論是五格還是六格,都是正確的畫法。隨著行善作惡的業,眾生循環輪轉在這五趣六道中,承受著各種不同的苦,而不能出離。這圈也象徵著四聖諦中的苦諦教法內涵。
五、最外圈:最外圈有十二個小格,裡面分別是盲人、陶匠、老人等十二種圖案,分別對應十二因緣教法的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是一套濃縮地描述眾生如何被無明等負面心緒及業所控制,無奈地在六道中生生死死的教法。如果了解了十二因緣的運作模式,便可以進而修持佛法,最終解脫輪迴。在沒有佛陀出世的年代,辟支佛就是靠自己觀察十二因緣,而證悟解脫。十二因緣涵括了整個四諦教法,具體將在後面章節詳述。
宣揚思想
![輪迴圖](/img/d/10c/nBnauM3X2IzMwcjNzcTN3gjN0ITM2YTNycTMwADMwAzMxAzL3U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輪迴圖上方的月亮象徵四聖諦的滅諦,即清淨涅槃。由於涅槃具有安穩、清涼等特徵,所以用月亮來代表。左上角的詩偈象徵四聖諦的道諦,是獲得無苦涅槃的方法。只有通過道諦的修持,眾生才能順利抵達生死的彼岸、寂靜的涅槃境界。但很多畫法並沒有畫上詩偈,而是以菩薩來代替。菩薩是修道的眾生,所以以此象徵道諦。
右上角的佛陀象徵指路人或者精神導師。因為只有佛陀闡釋了輪迴苦及苦的根源,並指出如何修持方能離苦的方法。雖然五趣輪迴圖不像曼陀羅等用來觀想,但卻揭示了眾生生死及解脫的全部關要,被稱為“生命之輪”而被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