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作制

在同一塊田地上有順序地在年度間輪換種植不同作物或複種組合的種植方式。是用地養地相結合的一種生物學措施。有利於均衡利用土壤養分和防治病、蟲、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調節土壤肥力。

在同一塊田地上有順序地在年度間輪換種植不同作物或複種組合的種植方式。是用地養地相結合的一種生物學措施。有利於均衡利用土壤養分和防治病、蟲、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調節土壤肥力中國實行輪作歷史悠久。旱地多採用以禾穀類作物為主或禾穀類作物、經濟作物與豆類、綠肥作物輪換;稻田的水稻與旱作物輪換。歐洲在8世紀前盛行二圃式輪作,中世紀後發展為三圃式輪作。18世紀開始草田輪作。19世紀,J.V.李比希提出礦質營養學說,認為作物輪換可以均衡利用土壤營養。20世紀前期,B.P.威廉斯提出一年生作物與多年生混播牧草輪換的草田輪作制,可不斷恢復和提高地力,增加作物和牧草產量。輪作因採用的方式不同,分為定區輪作和非定區輪作。輪作的命名決定於該輪作中的主要作物構成,被命名的作物群應占輪作區的1/3以上。常見的有禾穀類輪作、禾豆輪作、糧食和經濟作物輪作,水旱輪作、草田輪作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