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軍鼓(小鼓)軍鼓又稱“小鼓”。屬雙面膜鳴樂器,無固定音高,但發音頻率高於大鼓。音色清晰、明快,並伴有沙沙的聲音,別具特色。雙棰極迅速地交替敲擊,發出顆粒清晰的音響,各種處理效果(如輕、重、緩、急的區別)可以表達出不同的音樂情緒。
尺寸
![軍鼓](/img/3/d00/nBnauM3X3cjNyADO3YjM4gjM0UTMwcTOykzMyQTNwAzMxAzL2I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5寸-5.5寸的被稱為標準腔體;7寸-10寸的被稱為厚腔。從鼓皮直徑來說,10寸的軍鼓在國外被稱為“爆米花”,12寸-13寸的被稱作Superano,而14寸的則被稱為是標準型。軍鼓在尺寸方面是可以進行各種組合的。
比如一個12寸的軍鼓,可以有一個5.5寸的腔體。很多時候,可以使用鼓腔厚度進行軍鼓的分類,比如“薄腔”“厚腔”等等。一般厚腔軍鼓得聲音飽滿,容易有傳播性,薄腔軍鼓的聲音很高,但是很短促。
3寸-4.5寸的軍鼓被稱為薄腔
6寸-10寸的被稱為厚腔
5寸-5.5寸的被稱為標準腔體
音色
![軍鼓](/img/3/7b1/nBnauM3X3ITNwQjM2cjM4gjM0UTMwcTOykzMyQTNwAzMxAzL3I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小軍鼓又稱“小鼓”,在各類樂隊中與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與大鼓同時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樣用來加強強拍,而是在弱拍上敲擊細小的節奏,以調和音色,增強樂曲的節奏感。
小鼓的音響穿透力強,力度變化大,還可以通過在鼓面上蓋絨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來改變音色,能奏出各種氣氛,表現力非常豐富。
分類
![軍鼓](/img/3/5bc/nBnauM3XzMTN0YDM5YjM4gjM0UTMwcTOykzMyQTNwAzMxAzL2I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國際性的敲擊藝術協會(PercussiveArtsSociety;PAS)歸納了四十式軍鼓基本功(PAS40EssentialSnareDrumRudiments),並將它們分為四大類:
1、滾奏類(rollrudiments)。
2、複合跳類(diddlerudiments)。
3、Flam類(flamrudiments)。
4、Drag類(dragrudiments)。
鼓捧公司VicFirth的網站裡亦提供了這四十式軍鼓基本功的專業示範。
打擊方式
![軍鼓](/img/8/131/nBnauM3XwcTO0EDNwcjM4gjM0UTMwcTOykzMyQTNwAzMxAzL3I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因為音色的關係,如果兩點距離太遠的話,音色會產生很明顯的兩種不同的聲音,如此便影響了演奏的品質了。所以一開始練習時,一定得養成這個好習慣。在小鼓上的打擊位置通常不是在小鼓的正中心。
因為直接打正中心的音色太直接且太暴了。假想小鼓中心有一8到10公分直徑的圓。此圓的圓周位置便是在小鼓上最佳的打擊位置。不要問為什麼?試了就知道。
關於打擊時的運動方式,簡單的來說是一種連續性的動作,就有如拍皮球時彈動的感覺。所以練習時或許可以想像自己的雙手是顆球,多去想像彈的感覺。
材料
基本材料
![軍鼓](/img/5/903/nBnauM3X0QTOyUzNzcjM4gjM0UTMwcTOykzMyQTNwAzMxAzL3I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楓木是做軍鼓最常見的材料,一般楓木的音色被形容為“溫暖或者陰暗”。
用來製作軍鼓的金屬主要是黃銅,鋁等。DW有一款軍鼓的鼓腔擁有內外兩層,內層是10層厚的楓木,外層則是很厚的銅質鼓腔。這就讓這款Edge系列軍鼓擁有楓木溫暖聲音的同時,擁有金屬腔體明亮的聲音。
設計發明
在軍鼓的發展史上,有很多非常值得稱道的設計發明,有的人在軍鼓上打開著了洞,或者乾脆讓軍鼓擁有一個“開放式”鼓腔。這種軍鼓的創意產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Ludwig想找到一個方法可以讓軍鼓的聲音變得更大,經過各種實驗以後,它們發現如果能讓鼓腔內的空氣儘快排出,就可以讓下鼓皮發出很大的聲音。
這種軍鼓另外一個奇特之處,就是可以讓聲音更加清脆。Spaun軍鼓Spaun軍鼓利用同樣的道理進行的出色設計,而OCDP軍鼓,則被開了很多孔,同樣是為了更快的放出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