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他曾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作為該校燕京學社的訪問學人、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訪問學人和香港大學中文系訪問教授,從事中國文學研究及講授中國文學課。他以精通多種語言的優勢,這一時期在日本京都詩品研究班會議用日語作《鍾嶸“詩品”的特色》的學術報告和用漢語在台北和香港分別發表題為《劉艦、鍾嶸二家的詩觀》和《陶淵明詩小考》等學術講演,博得學界好評。
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是車柱環的學術活動及著述活動最旺盛的時期。他是一位多產作家,僅在1975年以後,他就先後發表了《孔子》(三省文化文庫,1975),《唐樂研究》(飢學圖書,1976年)、隨筆集《東方月》(觀友社,1977)。《韓國道教思想研究》(漢城大學出版部,1978),《中國詞文學論考》(漢城大學出版部,1982)。《高麗唐樂研究》(同和出版公社,1983),《韓國的道教思想》(同和出版公社,1984),《中國詩論》(漢城大學出版部,1989)。((追憶歲月》(和東出版社,1994,散文集)等10部著作。另外,在此期間,他還編注和譯註了《中國新文學評論選》(1976)、錢穆的《中國文化史導論》和《中國文史哲論》(1984)等多種中國著述;並出刊了《納齋集譯解》(1979)。《思庵集譯解》(1979);還發表了《衛風初三篇試論》等約100篇學術論文。
與此同時,車柱環還頻頻應邀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並發表重要的學術報告。1982年他以韓國代表的身份參加美國紐約大學舉辦的國際比較文學會議;1983年曾赴美到美國西部各大學有關的東方學研究所考察,同年還作為法蘭西學院的客座教授在巴黎第七大學講授了為期三個月的韓中比較文學課,並用漢語在法蘭西學院中國研究所作了題為《文心雕龍與詩品的詩論》的學術報告;1986年應邀到東京明治大學參加該校舉辦的關於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並在會上發表《韓國漢字詞典的編纂工作》的論文。在90年代之前,車柱環還頻頻參加台灣學術界的許多活動。從1975至1990年這15年間,曾到台灣參加過國際比較文學會議、國際漢學會議、國際敦煌學研討會、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國際唐代學術會議、中國民間文學國際討論會、中國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等,並發表了《北宋懷古詞小考》、《敦煌詞中的男女》、《陶詩的鳥獸草木》、《丁若鋪的(詩經講義)》、《金可記與道教》、《雲謠集的性格問題》、《范仲淹詞試考》、《陶詩的韓譯》等以中文寫成的學術報告。
90年代
車柱環曾應邀參加1990年在南京舉辦的唐代文學國際討論會以及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紀念郭沫若誕生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會上用中文發表了《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和《一個郭沫若讀者的回憶》等學術性文章,引起與會者的興趣。
成就及榮譽
車柱環因精通中文和中國古籍而在韓國文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歷任韓國中國學會會長(1971),韓國學術院會員(1977)、韓國中語中文學會會長01977)、漢城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所長(1979)、韓國東方文學比較研究會會長(1984)、韓國道教思想研究會會長(1986)、韓國敦煌學會會長(1987)。1985年,車柱環結束了漢城大學專職教授的生活,1986年2月正式退休,但立即又被檀國大學大學院聘為教授及到該校東洋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87年被漢城大學授予名譽教授榮譽。1992年被學術界選為韓國學術院副會長。現在他還同時擔任震檀學會評議員、民族文化推進委員會理事及韓國學術振興財團理事等職,成為名副其實的學術名流和社會活動家。
車柱環因在學術上的高深造詣而獲得過多種褒獎。1964年,獲得國際筆會韓國本部的翻譯文學獎。1980年作為獨立有功者受到韓國總統表彰。1984年他榮獲大韓民國學術院著作獎。1986年車柱環獲得國民勳章冬柏章。1989年他又獲得韓國隨筆文學振興會授予的隨筆文學大獎殊榮。1990年,車柱環獲國家授予的建國勳章愛族章。
車先生在他的學術生涯中從來不知疲倦,常教育後輩“用心靈工作”去“享受工作的人生”和“工作的樂趣”。
車柱環漢語流利,以至於在中國人面前都可以“以假亂真”。
學術研究
中國文學研究
車柱環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在中國文學、尤其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可以說是著作等身。他有關中國文學的許多學術專著在韓國常常是一版再版,在傳播中國文化方面,他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學者。有關中國詩歌的總論、詩話方面的研究,車柱環教授撰寫了不少專著,車柱環的《中國詩論》 (1989年)將先秦至清代的重要詩論進行了分類分析。《鍾嶸詩品校證》、《鍾嶸詩品校證補》,旁徵博引、資料繁富,間有校證。在宋詞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國詞文學論考》(1982年)(該論文集收錄的10多篇論文都提出了對詞研究的獨創性觀點,為年輕學者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車柱環先生在文籍整理過程中,曾經把散見於各人文集的詞作收集起來,他以《韓國詞文學研究》為題目,揭曉了近四十人、八十九調、四百二十一篇的詞作情況。有關唐代文學研究的論著涉及詩論、古文、詞曲等方面,發表有《雲謠集考釋 》(《幼獅學志》第18卷第4期,1985)、《雲謠集的性格問題》(《第二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1)、《司空圖的詩觀》(《亞細亞研究》第8卷第2期)、《中國文學和古文運動》(《中國學報》,1991)諸文。車柱環在《李杜元白詩說》一文中介紹元白二人的詩歌主張。車認為,元白二人詩論都繼承了“陳子昂和杜甫所體現的反映民情,糾正時政之誤的意識和作風”,並有所展開,“重視詩的諷刺性、詩的政治效用性”,後半生創作,“元稹轉向艷情,白居易縮向閒適”。
主要著作有《鍾嶸詩品校證》、《孔子》、《高麗唐樂之研究》、《中國文學史》(合著),翻譯過錢穆的《中國文化史導論》和胡適的《四十自述》,著論文百餘篇。
道教研究
車柱環自70年代起研究道教,並在1986年組織成立了道教思想研究會,領導和組織了《抱朴子》輪流讀書會和研究論文發表會。會員大多是中青年學者。道教思想研究會在1987至1992年間,連續出版了六本論文集。它們分別是:《道教與韓國思想》、《道教與韓國文化》、《韓國道教思想的展開》、《韓國道教思想的理解》、《韓國道教與道家思想》、《韓國道教之現代照明》等,集中考察了中國道教與朝鮮半島社會的文化和思想等個方面的關係,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1978年,車柱環出版了代表作《韓國道教思想研究》,1984年經過增補,改書名為《韓國的道教思想》,並被收入“韓國史選書”,由同和出版社出版。
該書內容大部分以闡述道教思想為主,同時也簡略地介紹道家思想及其相關問題,探討各時代的發展過程,並敘述道教或道家思想的基本概念等。道教思想與道家思想,兩者之間雖不無相關性,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前進,各自經歷了明顯反覆的變遷過程,因此進行研究時,宜將此二者分開,獨立處理該研究課題。該書共十章,第一章《道教思想概說》簡單介紹韓國的道教思想與道家思想;第二至六章探討各時代的發展過程。這七篇原載於國立首爾(Seoul)大學韓國文化研究所編的《韓國文化研究叢書》第十九冊《韓國道教思想研究》,在書中略作增補。第八至十章中的《金丹道》、《符策派道教》、《數算功過的思想與司過神的信仰》等文,整理並敘述道教或道家思想的基本概念。這一部分與附錄是作者在參與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民族大百科辭典》的編纂工作時所作,這次依相關文章調整而成,其中批註與參考文獻一併置於文中或文章的最末頁。
十章具體如下
第一章道教思想概說
章節名:道教思想概說
內容:(前言,道家思想與道教,國家與道教,民間的道教,結語;
第二章道教的移入及韓國的接受吸收(一)
章節名:道教的移入及韓國的接受吸收(一)
內容:(神仙思想,道教與固有信仰結合,道家思想,新羅的仙風,新羅的方術);
第三章道教的移入及韓國的接受吸收(二)
章節名:道教的移入及韓國的接受吸收(二)
內容:留唐學人與道教,昭格署與齋醮,修煉的道教,地理圖讖思想);
第四章新羅社會及道教思想
章節名:新羅社會及道教思想
內容:(新羅社會之道家的側面,新羅人的生活意識與仙風,對藝人的敬愛心,奇行與方術,新羅末學人與修煉的道教);
第五章高句麗的道教思想
章節名:高句麗的道教思想
內容: (始祖的神異性,道教的傳來,道教的尊崇,道家思想);
第六章高麗的道教思想
章節名:高麗的道教思想
內容:(圖讖思想,睿宗與道教,守庚申的習俗,道教思想的推移,地理圖讖說);
第七章朝鮮初期的道教思想
章節名:朝鮮初期的道教思想
內容:(前言,科儀的道教與儒者的反對,地理圖讖思想,民間的道脈與修煉的道教,道教養生論與醫藥研究,結語);
第八章金丹道
章節名:金丹道
內容:(前言,《抱朴子》所見金丹道,與金丹道煉造有關的事項,精、氣、神與內丹、外丹統合,胎息與龍虎秘訣);
第九章科儀道教
章節名:科儀道教
內容:(前言,科儀的種類,科儀的一例,科儀道教的定位與變遷,中國的道士與道教科儀);
第十章計數的功過思想與司過神的信仰
章節名:計數的功過思想與司過神的信仰
內容:(功過格,庚申習俗)。
該書出版後,受到廣泛好評,並被譯為日文、中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