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古村

車古村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車古鄉,地處鄉政府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0公里,到鄉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65公里。東鄰哈垤村,南鄰臘娘胎垤村,西鄰么當村,北鄰元江縣。轄車古大寨、期瑪村等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65戶,有鄉村人口3050人,其中農業人口3050人,勞動力134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86人。全村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海拔2261米,年平均氣溫14.1℃,年降水量111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41畝,人均耕地0.75畝,林地1527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全貌全貌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車古鄉,地處鄉政府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0公里,到鄉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65公里。東鄰哈垤村,南鄰臘娘胎垤村,西鄰么當村,北鄰元江縣。轄車古大寨、期瑪村等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65戶,有鄉村人口3050人,其中農業人口3050人,勞動力134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86人。
全村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海拔2261米,年平均氣溫14.1℃,年降水量111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41畝,人均耕地0.75畝,林地1527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41畝(其中:田1064畝,地1577畝),人均耕地0.8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52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7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8332畝。有金、鐵等資源。

基礎設施

生活生活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369戶通自來水,有65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659戶通電,有5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3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0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農用車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65畝,有效灌溉率為1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9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9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0萬元,占總收入的44.6%;畜牧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0.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90頭,肉牛103頭,肉羊173頭);漁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1%;林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4.7%;第二、三產業收入165萬元,占總收入的18.4%;工資性收入92.7萬元,占總收入的110%。農民人均純收入190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水稻、玉米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0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298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泡核桃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和泡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65戶,共鄉村人口3050人,其中男性1551人,女性1499人。其中農業人口3050人,勞動力1344人。該村有哈尼族、彝族等,其中彝族1699人,哈尼族1351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人,占人口總數的0.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45人,參合率90%;享受低保37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7戶,占農戶總數的4%。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476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在校學生315人。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29人,其中小學生315人,中學生214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6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2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24583元(人均8.18元),一事一議籌勞1642元(勞均2人)。,有固定資產1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6個,共有黨員114人,少數民族黨員114人,其中男黨員98人、女黨員18人。該村黨支部2009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普八周、楊德昌、楊波斗(總支書記、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116人。

人文地理

車古村委會居住著彝族、哈尼糯美族兩種民族,其中彝族的"端午火把節"、"豐收鼓舞"是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和民間歌舞。"火把節"期間,家家戶戶包糯米粽子,殺豬、宰牛,隆重宴請親朋好友。到晚上,村內男女都參加火把仗,火把仗以女性進攻為主,女人們舞動著火把選準男性的背、臀、腿用力燒、烘、打,以示驅邪、祝福,年輕的女孩還有向伙子們表達愛慕之意的意思,男性則主動防禦,想方設法把火把打滅,以示勇敢,整個火場如顛似狂,越打越歡。"豐收鼓舞"共有大小牛皮鼓十多隻,三、四十個男女一同表演,其內容以彝家人民栽秧、收穫等勞作構成,寓意豐富,氣勢揮宏。

發展重點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民眾素質低,基礎設施總體較落後,水、電、交通等各方面建設滯後;農田水溝建設不夠,需解決鄉到村的公路建設問題。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提高民眾素質,引導民眾科技致富;建立科學種植、養殖示範戶;積極動員民眾種植茶葉和泡核桃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