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橋會

踩橋會

踩橋會是四川綿陽一帶民間自發的大型踏青鬧春、拜橋祭祀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每年舉行一次,時間定為每年的春社日(即立春後第5個戊日,又叫逢社),已經舉行超過200多年。 當地人認為踩橋能棄穢,能帶來好運氣。踩橋會寄託當地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

基本信息

踩橋地點

踩橋盛會 踩橋盛會

所踩之橋名叫太平橋,當地人又叫睢水大拱橋,位於綿陽市安州區雎水 鎮睢水關虎頭山下,是一座被譽為“川西之冠”的巨型單孔弧形石拱橋。該橋修於明嘉靖4年(公元1799年),橋長24米、寬7.8米、高8米,橋的兩頭各有三十六級石階,兩邊還有石欄桿,欄桿上刻有走獸坐像,欄桿之間鑲嵌有石板,石板上雕有古樸的浮雕花鳥圖案,橋身單孔正圓,橋水相映形如滿月,工藝精湛神奇迷人。橋頭刻有對聯一幅:“漁洞山前懸半月,虎頭岩下見長虹”,描繪了橋的地理位置和壯麗的自然景觀。此橋全部用青石砌成,雖然飽經滄桑,但仍堅固如初。

自建成後,每年逢社,安州區及相鄰的綿陽市區、北川縣、德陽市、羅江區甚至成都等地的數萬名百姓扶老攜幼,自發地涌至睢水太平橋參加“踩橋盛會”。參與者逐年增多,場面越來越熱鬧,已成為川西傳統民俗活動一大亮點。

踩橋心愿

太平橋踩橋者的心愿大致有三:

一是青年男女結伴前往遊春;

二是部分中老年農民前往祈求土神保佑風調雨順,祛病免災;

三是有小孩的年輕父母,利用踩橋人多的機會,備辦酒菜,給孩子寄拜乾爹乾媽,祈求孩子健壯成長。這一習俗沿襲至今。

當人們到達橋上時,就會往橋下拋破衣服和錢、焚香祈福,大橋周圍市井交易、民俗表演、收乾兒干女,熱鬧非凡。

安全保障

為確保“踩橋會”的安全,當地政府請專家對太平橋作了荷載試驗。

測驗數據為:橋上每平方米可承重12人。

節日活動

“踩橋”的由來,有種種不同的傳說,但“來回走三遍”、“拜乾爹”、“丟藥錢”以消災免難,保來年平安的傳統民俗一直傳存至今,經久不衰。近幾年來“子夜踩橋”、“舞獅祈福”、“紅線連吉祥”、“彩船群仙圖”、“拜臥佛寺”又在踩橋活動中悄然興起。

歷屆盛況

2011年踩橋會

2011年3月24日,來自四川綿陽、德陽、成都等地的10萬民眾共赴綿陽安州,參加擁有200多年歷史的民間活動“踩橋會”,以“踩橋”的方式為自己及家人祈福。綿陽安縣“踩橋會”曾因“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斷了兩年,2011為地震後首屆“踩橋”。

2017年踩橋會

10餘萬人紛紛到此參加一年一度的“春社踩橋”盛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