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車

踏板車

 踏板車是一種介於機車與汽車之間的車輛,是一種大眾化的交通工具。發明人為高級工程師CorradinoD’Ascanio。

基本信息

簡介

摩托踏板車摩托踏板車

Scooter,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踏板車,有時人們也把它音譯為速克達。踏板車在台灣稱為“文車”,相應的,“武車”就是指巡航車、越野車、跑車等,而香港等粵語地區則習慣把它稱為綿羊。

分類

踏板車又根據形式和用途分為很多種:如兒童踏板車、殘障人車、汽油踏板車、摺疊踏板車、高爾夫球車、迷你踏板車、三輪踏板車等等。

踏板車之父

追溯踏板車的文化起源,要從1938年說起,當時世界大戰給比亞喬公司帶來了災難性的破壞,瑞納爾多·比亞喬也在同年去世,他的兩個兒子繼承了公司。當時的比亞喬幾乎成了一片廢墟,繼承公司的兩兄弟在公司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阿曼多負責費納爾的工廠,主攻飛機和鐵路設備。恩瑞科負責比薩和龐特德拉的工廠,面對滿目瘡痍的義大利,他另有一番抱負:生產一種簡單可靠、經濟耐用的交通工具,以此幫助義大利普通人實現摩托化,這種交通工具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恩瑞科本人不是一個機車手,但他想發明的車子卻是一種介於機車和汽車之間的車輛,即踏板車。

為了完成他偉大的抱負,他和天才航空設計師科拉蒂諾.阿斯卡尼歐(Corradino D’Ascanio)合作,設計一種必須讓女士容易駕駛,過水坑時,它不會濺濕騎手,不能弄髒衣服,有空間放備用胎,必須輕便、易操控、易騎行等特點的新型踏板車。

科拉蒂諾.阿斯卡尼歐研究出一項簡單有效的方法,用鐵制殼體作為車架,既可安裝發動機,也能滿足上述要求。單臂前懸掛類似飛機起落架,使得前輪拆卸易如反掌,發動機與主動輪直接相聯,一改傳統機車腳踏控制方式,變速控制安裝在右手把上。不到5個月時間,比亞喬公司就把這種裝配二衝程發動機的踏板車從圖紙變成了實物。1946年4月,第一輛踏板車原型車下線,直接推向市場。因其發動機的嗡嗡聲及尾部像黃蜂,所以取名Vespa(義大利語:黃蜂)。

1965年正處於事業頂峰的恩瑞科·比亞喬突然逝世,繼任者是他的女婿Umberto Agnelli,但是新產品的研發並未因恩瑞科·比亞喬的逝世而停止。在相繼收購歐洲老牌機車企業Gilera(吉列那),西班牙巴塞隆納的 Derbi(德比)機車公司,義大利三大機車之一的Aprilia(阿普利亞)機車公司和Moto Guzzi(古茲)等世界知名機車品牌之後。比亞喬的研發水平在世界難逢敵手,技術的進步也推動了款式的更新,Quartz、Zip、fly、 Skipper、Hexagon、mp3等車型的推出。在市場上引起相當大的波瀾,比亞喬,不僅僅是一輛機車,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和優雅,一種浪潮在世界席捲,世界踏板車之父的美譽無人能與之媲美。

發明過程

踏板車的發明在全球的機車發展史上,最經典且得到最大成就的,毫無疑問,當屬廣受世界各國歡迎,至今全球各地車迷俱樂部林立的義大利比亞喬(PiaggioVespa)。

比亞喬是義大利著名的大企業,創始人是RinaldoPiaggio。該公司早在十九世紀末已經誕生,早年生產木製品和車廂,後來還生產船舶和飛機,1941年首次測試自行開發的第一架全密封飛機,並全力投入設計越洋飛行的大型民航客機。二戰期間,比亞喬工廠遭飛機轟炸被毀。RinaldoPiaggio的兒子EnricoPiaggio繼承父業,接管了Pontedera和Pisa的工廠,他當時面對的是滿目瘡痍,因此他們必須要生產一種有廣泛吸引力,價格合理的產品。EnricoPiaggio注意到廉價交通工具的市場潛力,他本人不是一個機車手,但他發明的車子卻是一種介於機車與汽車之間的車輛——踏板車。

這種稱為踏板車的交通工具,在20世紀20年代已經被嘗試製造,但因運行質量差而都歸於失敗,人們不知道這種理論上切實可行的踏板車是否會最終成為事實。EnricoPiaggio找到了一位可以幫助他實現目標的高級工程師CorradinoD’Ascanio,直接參與新型踏板車的研製項目。當時目標十分明確:新型踏板車必須讓女士騎起來象男士騎機車那么舒適。騎過水坑時,它必須不會濺濕騎手,不能讓油污弄髒衣服,能有空間放備用胎,它必須是輕便、易控制和易騎行。

D’Ascanio研究出一項簡單有效的方法,用鐵制的殼體做為車架,既可安裝發動機,又可滿足了上述要求。他設計的踏板車單臂前懸掛系統類似飛機起落架,使得前輪拆卸易如反掌,發動機與主動輪直接相聯,一改傳統機車腳踏控制方式,變速控制安置在右手把上。比亞喬用了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就把D’Ascanio設計的2衝程發動機的踏板車從圖紙變成實物。1946年4月23日,比亞喬推出了首輛踏板車,因其發動機的嗡嗡聲及尾部象黃蜂,所以取名為Vespa(義大利語:黃蜂)。 由D’Ascanio創造出的這個神話,延續了一代又一代。當時,正值戰後全球經濟不景氣之時,Vespa的物美價廉,堅固耐用,容易駕駛的特點,吸引了消費大眾的目光,從而爆發一股Vespa流行風潮,往後數十年,Pontedera工廠製造了上百萬輛Vespa,推銷到許多國家和地區,被人稱為“綿羊”車或女裝車,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Vespa主導機車市場引領風騷,1951年,已在德國,法國,英國和西班牙駐有生產基地。直至日系速克達席捲全球,這股風潮才逐漸沒落,即便如此,Vespa仍有許多死忠的擁護者。

生產與分布

如今,全球著名的踏板車生產企業是比亞喬、阿普利亞、凱鏇、標緻、寶馬、本田、山葉、鈴木等。這些大品牌的踏板車都各有特點,在比亞喬、凱鏇、標緻公司內,踏板車是他們的主打產品。尤其是比亞喬,在歐洲,它幾乎是踏板車的代名詞。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良的產品,以及無數的追隨者。而寶馬雖然近幾年沒有生產新品,但是它生產的機車安全性是相當高的;鈴木的踏板車則款式多變;山葉在大型踏板車領域頗有造詣;本田踏板車的優點就是很經濟。

在我國,踏板車的主要品牌有豪爵、濟南輕騎、錢江、常州光陽、春風、飛鷹等。廣東、江浙地區是最為集中的踏板車生產地。在這眾多的廠家中,尤其要提到的是台灣光陽在大陸的合資企業——常州光陽。

台灣光陽是世界知名的踏板車生產企業,它有40多年的發展歷史,資產雄厚,而且它在大陸和國外都有很好的銷售網路。常州光陽是它在大陸的合資企業,於1995年成立。

踏板車的最大特點就是容易操作,舒適方便,尤其適合在城市使用。在雨雪天行駛,可以防止水濺到褲子上,保持駕駛員衣服的乾爽。對於女士來說,它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可以穿裙子和高跟鞋駕駛。相對而言,踏板車更符合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標準

產生歷史

 

為女士而生的機車

世界上第一輛接近於踏板車的機車在1911年出現,這款車是荷蘭人發明的。比起那些騎跨式的機車來說,踏板車讓乘客感覺更加舒適,它可以像駕駛汽車一樣雙腿併攏。有趣的是,剛開始時,踏板車的車身前面有個汽車方向盤。如果說德國製造的機車像馬車,那么荷蘭人製造的踏板車的外形就像兩輪的汽車。

在荷蘭之後,美國人也製造了一種新式踏板車,它突破性的設計在於將腳踏車式的大梁去掉了,還將整個車身高度降低了不少,不足之處是它的輪胎太小了。儘管如此,20世紀初,結構簡單、實用性強的女式車是很少見的,這種車當時不只在美國開始生產,德國也開始量產了。

踏板車的出現是一次革命,它有著跨騎車無法取代的優勢,尤其是對於女士而言,這種交通工具極為便利。20世紀30年代,歐洲很多國家相繼開始生產這種新式車型,而將踏板車推向高潮的則是義大利。這並不是因為義大利女士更喜歡機械交通工具,而是因為戰爭。那是第二次世界戰爭期間,義大利設計出了專為空降兵使用的摺疊踏板車,這種踏板車可以摺疊,體積很小,士兵可以隨身攜帶。

戰爭中的踏板車

一、卡什曼

在戰爭中,空降兵歷來是傷亡率非常高的兵種,從空中跳傘著陸後的空降部隊常常難以迅速集結成正規的編制,結果許多傘兵經常要面對孤身作戰的危險境地。為了解決傘兵著陸後迅速分散的狀態向約定地點集結的問題,美軍急需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摺疊式踏板車。

提起這種車,就不得不說查理·阿蒙。1914年,27歲的查理·阿蒙在大衛城同父親組建了伊茲製造公司,生產地下管道推進裝置。1923年,阿蒙兼併了位於林肯市的耶魯-霍普韋爾公司。大蕭條時期的到來讓伊茲製造公司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機遇——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了卡什曼公司。此後卡什曼就正式成為新公司的名字。

卡什曼公司發現踏板車市場前景巨大,於是在1936年10月,卡什曼公司製作出第一輛踏板車原型車,並且準備進行批量生產。卡什曼生產的第一款踏板車為1-1型,此後為1-2型,以此類推。最初的踏板車售價為132到140美元之間。後來相繼開發了多種型號踏板車,包括貨物配送車和一些三輪踏板車。卡什曼踏板車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但它真正顯赫的名聲還是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中。

二戰的爆發讓美國人開始更多地關注軍用裝備的生產,在他們發現傘兵著陸後難以進行快速集結的問題後,就開始設法尋求新的代步工具。吉普車雖然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卻無法利用降落傘空投,美軍迫切需要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輕便的供單人騎乘的小型車輛。在這樣的要求下,踏板車成了非常不錯的選擇。

卡什曼公司總計為美軍各個部隊生產了15000多輛兩輪和三輪踏板車,這些車輛在各個美軍營地、基地和港口碼頭被廣泛使用。特別是為了空降兵的需要,卡什曼公司為他們特別生產了空降型踏板車,這種踏板車型號為卡什曼53型踏板車,該車比普通踏板車略重,總質量約116千克,可以用飛機運輸,也可以通過降落傘直接隨傘兵空投。車上帶有固定降落傘用的環形裝置,車後部還裝有一個小型牽引鉤,能夠用來牽引小型拖車。卡什曼53型踏板車的最大時速達到64公里/時,這對於急需結形成集團戰鬥力的傘兵部隊而言尤為重要。卡什曼53型踏板車採用加大的傳動齒輪,並且採用堅固的金屬焊接而成。卡什曼53造型硬朗,風格簡潔明了,整個車體是鋼管和鋼板焊接成的框架,發動機位於座椅下方,圓柱形的油箱則橫置於發動機的後上方,整個車體能夠經受劇烈的空投撞擊和顛簸。在實際作戰中,有些傘兵愕然地發現一些踏板車在車架已經變形的情況下依舊能開。

從1942年到1945年,卡什曼公司總計生產了3734輛卡什曼53型踏板車。該車受到軍隊的歡迎,除了傘兵部隊大量使用外,卡什曼踏板車還被配發給傳令兵以及在二線地區的中下級陸海軍軍官使用。直到戰後,卡什曼公司仍然繼續生產該車,並將其改名為“卡什曼·愛斯基摩人”。

值得一提的是,卡什曼公司在戰爭期間還是美國最大的三家炸彈引信(炮彈和炸彈的起爆裝置)生產廠家之一,在整個二戰中總計為美軍製造了超過850萬枚引信,並由於產量巨大和產品質量優異受到美國陸軍和海軍的嘉獎。

二戰後,卡什曼公司還生產過三輪電動高爾夫運動車以及郵件分送車。雖然屬於卡什曼踏板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人們卻不會忘記,那些一身軍綠、古靈精怪的卡什曼。

二、Welbike

二戰中另一款著名的軍用踏板車是英國的Welbike。這是一款凝聚著英國血統的軍用踏板車,1942年該車由位於赫特福德郡代號九處的英國內務研究局研製成功,主要供英軍特種部隊執行特殊任務使用。但是在實際作戰中,Welbike卻並未大量配發給特種部隊,而是更多的發放給空降團使用,在1944年9月盟軍執行的著名“市場·花園”行動中,Welbike曾隨英軍空降部隊空降到比利時阿納姆地區,成功地幫助英軍傘兵實現了快速作戰,避免敵人的糾纏,並在較短時間內直撲作戰區域;可惜的是,由於協同的兩翼裝甲部隊未能及時趕到預定區域,最終導致“市場·花園”行動功敗垂成,Welbike和許多陣亡的英軍傘兵一樣,在這場慘烈的作戰行動中留下了悲壯的一筆。

Welbike採用一台水平放置98毫升的單缸發動機作為動力,和粗枝大葉的美國人不同,細心的英國人將Welbike設計得甚是精巧,Welbike的外形尺寸剛好可以放進一個標準的降落傘空投容器(指降落傘空投的一種圓柱形容器,主要用來盛放補給品)。

現在許多人認為,Welbike應該算是60年代廣受歡迎的“猴子”車的正宗鼻祖。Welbike的名字並非譁眾取寵,因為軍情九處常常將秘密研製的新玩藝兒的名字前面加上字母“Wel”,比如他們開發的一款無聲手槍就被命名為Welbike,而誕生於這個部門的一款單人潛艇則被稱為Welbike。於是,這樣一款車自然也就成了Welbike。

開發Welbike時,九處的研製人員就考慮到使用標準的圓形補給筒進行投放,這種補給筒直徑不超過0.38米,Welbike設計得簡直是天才,他們把該車設計成為車把、前立柱和車座都可以摺疊的形式。摺疊後的整車外形尺寸只有130×38×3(厘米),剛好能夠放入補給筒。按照規定,在裝入補給筒時,Welbike的後輪應該在補給筒底部,這樣在著陸時筒底的緩衝墊有很好的吸收撞擊力的功能,保證車輛不受損傷。

在開發過程中,九處總計製造了6種原型車,但都沒有通過英軍的驗收。不過作為這項研究的結果,Welbike的最大意義在於為英國空降團提供了良好的機動工具。英軍在多次行動中使用Welbike,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英國傘兵在著陸後能夠很快根據獨特的降落傘顏色,識別出標有白色“機車”字樣的綠色補給筒,並且僅憑著一人的力量就能夠將車取出,在11秒內即可準備好車輛並推車啟動。今天保留下來的戰時照片資料顯示Welbike還有其他不同的用途,如在諾曼第登入行動中,英國海軍陸戰隊的特種行動中,英國海軍陸戰隊的特種分隊就曾利用登入艇攜帶Welbike作為快速機動工具。Welbike配備了拇指操控的離合器和腳踏剎車裝置和一台發動機,整車質量比卡什曼53型輕許多,不帶燃料時只有32千克,最大時速可達48公里/時。依靠車架前下方左右兩側兩隻總容量3.6升的油箱,Welbike可以連續行駛約145公里。

戰爭期間受九處委託,英國伯明罕的精益公司總計為英軍生產了3853輛Welbike。另有統計資料顯示,在戰後,英國向美國出口了約8000輛,另外英國還繼續生產了12000輛。究竟Welbike的確切產量如何,今天已經難以考證。

有趣的是,雖然九處開發的Welbike並未得到英國軍方正式認可,但實際上英軍卻已經在使用該車。在歐洲和遠東地區的英軍特種部隊都曾裝備過Welbike,而且在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英軍特種部隊展廳中,你可以看到從Mk1直到Mk11的各型Welbike,這足以說明,Welbike的性能和表現曾經征服了英國軍方,這勝過任何口頭或書面的認可檔案。

此外,德國和義大利也曾研製過傘兵用的踏板車,其中德國的凱鏇空降踏板車只停留在樣車階段,義大利的阿爾莫托雖然投入了生產,但尚無明確的證據表明該車曾在實戰中投入使用。

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軍用裝備得到了極大改善,而作為快速機動部隊的空降部隊裝備則更是最先得到更新。到二戰後期,盟軍已經裝備了大型運輸機和滑翔機,能夠很輕鬆的把標準尺寸的機車、吉普車、反坦克炮甚至是輕型坦克統統裝上,隨傘兵一起降到敵戰區。在這場裝備變革中,Welbike和卡什曼顯然失去了在軍隊中的用武之地,但是他們並沒有徹底消失,而是在民用兩輪車市場上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戰後的Welbike經過改進以corgi的品牌繼續生產和銷售,頗受好評。對於那些熟悉踏板車歷史的人來說,他們不會忘記,曾經在戰爭年代裡默默為那些特殊群體服務過的、一身戎裝、古靈精怪的踏板車。

市場

Vespa的上市,馬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特別是1952年由美國影星格里高利·派克和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日》在世界範圍內的熱播,大量出現了由格里高利扮演的記者用Vespa載著赫本扮演的公主暢遊羅馬城的場面。美麗的愛情故事和優雅的羅馬風情令無數男女老少神魂顛倒,Vespa也因此而名聲大起。許多人上了《羅馬假日》,也愛上了Vespa。

Vespa也因此熱銷於世界各地,比亞喬開啟了機車的另一種文化——踏板文化,比亞喬的踏板車被消費者當作一種時尚文化在欣賞,成為追求時尚、崇尚自由的西方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從普通大眾到體育明星都將能擁有一輛Vespa而當作一種榮耀。比亞喬藉助於 Vespa成功而迅速成長起來,十年間,比亞喬在義大利擁有4000多個銷售網點,在義大利之外的歐洲則達到8000多個網點,世界其他地區已發展了 2000多個網點。在全球114個國家,Vespa成了最暢銷的踏板車,並且在比利時、巴西、法國、德國、印度、英國和西班牙還建有比亞喬公司授權的分公司。時至今日,Vespa的消費者已經超過了2500萬,分布在全球124個國家。

文化

把比亞喬推向全球巔峰的不僅僅是幾千萬的銷量,還有另外一種因素存在,那就是文化。Vespa的定位是基於追求時尚、自由的年輕一代,這一代人最為顯著的特徵:受教育程度高、表現自我的願望強烈。Vespa輕便、快捷的特性與他們的個性需求一拍即合,派對、出遊、賽車,他們所有的生活都離不開Vespa。 Vespa不僅僅是實現他們願望的一種工具,更像是他們生活的一個部分,就像近視離不開眼鏡,人離不開衣服一樣,年輕人對Vespa變成了一種情感上的依賴。也正是因為這種依賴,全球的Vespa車迷自發組織了許許多多比亞喬俱樂部,在俱樂部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向世界傳播比亞喬,才讓比亞喬踏板之父的形象真正在全球消費者心目中確立。後來踏板車發展異常迅速,任何一種新車型一被開發出來馬上就被其它商家仿製,但是無論模仿的如何相像,與比亞喬新品相對比,那些只是一堆堆冷冰凍的部件組建起來的機器,永遠達不到比亞喬在踏板車上融入的文化韻味。

助力車的發明

1965年,正處於事業巔峰的EnricoPiaggio突然逝世,享年60歲。他的繼任人是他的女婿UmbertoAgnelli。Umberto上任後繼續開發新產品,節研製一種介於腳踏車與機車之間的廉價和實用的產品——助動車。1967年開發出助動車,取名Ciao(義大利語:你好)。這種助動車簡單輕便省油,憑著兩個直觀的控制系統加速和剎車,就可以輕鬆自如地上路,面世短短几個月就風靡義大利。這樣,比亞喬就擁有了兩個獨創的主要產品:踏板車和助動車。

踏板車在義大利產品精美圖:  

踏板車踏板車
踏板車踏板車

 

踏板車配件市場的發展

隨著踏板車,助力車市場的發展,踏板車,助力車的配件市場也得以發展,如助力車mp3踏板車mp3機車mp3的出現,成為21世紀其配件市場發展的標誌性時間。智慧型化人性化的發展方向成為了未來產品改進的核心部分。此類mp3是傳統機電產業與電子產業的有機結合,產品實例圖:  

助力車的配件助力車的配件

 

品牌之爭

本田——以實力作證

豪爵鈴木踏板車豪爵鈴木踏板車

誰都無法否認本田在造車方面的實力,但本田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卻總是無法達到令自己“喜悅”的程度。當然,若拋開街車和彎梁車不談,兩大合資品牌旗下的踏板車系列還是為本田挽回了不少的面子:五羊-本田的SCR車系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相當大的市場占有率,而新大洲在與本田合資之前便已經成為踏板車市場上的寵兒。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本田踏板車便是高品質的代名詞,而本田的製造理念也正好符合了中國踏板車市場的特點,因此本田的成功並非偶然.

山葉——高傲的雄鷹
山葉從來就不缺乏充滿激情與魅力的產品,它的踏板車系列更是如此。一方面,以“山葉動力”為賣點的踏板車產品在市場上層出不窮;另一方面,純正的山葉“鷹”系列踏板車卻總是叫好不叫座,過於高端的定位使它們始終無法被更多消費者所接受。山葉肯定早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當它的全新踏板車系列高調上市時,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它們對市場所帶來的巨大衝擊。雄鷹之所以高傲是因為它飛得更高,但高傲的代價往往是孤獨;顯然,山葉不甘心做寂寞高手,所以一旦它俯衝下來時,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應該警惕了!

鈴木——穩健的實用主義
與本田、山葉不同的是,鈴木在小排量踏板車市場上並沒有太突出的優勢,不論是品牌認知度還是口碑影響力,均不足以與前面兩大品牌相抗衡。但是,鈴木一直以來始終堅持著自己穩紮穩打的實用路線,輕騎鈴木旗下儘管沒有太多的踏板車型,但每推出一款新車總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而與鈴木合作的大長江集團旗下“星”系列踏板車更是早已將中國消費者的心牢牢鎖定。綜合而言,鈴木踏板系列在市場上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覬。

比亞喬——差異不是問題
對於“歐洲第一踏板車品牌”的比亞喬來說,在中國市場上立足卻顯得如此艱難。比亞喬的產品絕對具有世界品質,但過於歐化的設計風格以及東西方之間的巨大文化差異導致許多人難以接受,在中國本土市場的表現也不甚理想。不過,隨著消費市場的日益成熟與理性,比亞喬所獨具的魅力正在逐漸顯現出來,比亞喬的未來之路應該充滿著光明。當全行業都在高呼“差異化”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善待這個真正的差異化品牌!

參加本次對比測試的車型分別來自五家著名的合資企業,它們是山葉“迅鷹”、五羊-本田“追夢”、新大洲本田“e-彩”、宗申比亞喬“Fly 125”和輕騎鈴木“華彩”。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主流車型,這五款車的性格特點與功能配置無疑都是都市騎士的不錯選擇,而它們所定位的目標用戶群也更趨於男性化。正因如此,“紳士”間的對話與較量才顯得那么激情四溢!

實地較量

2007年,本刊曾經成功策劃並實施了合資品牌街車與彎梁車的多車對比活動,在此基礎上,我們針對本次對比試車也做出了許多最佳化及改進工作,不僅評分細則更趨合理,評測項目的設定也更加完善;此外,我們還採用了專業儀器對相關項目進行更精確的數據測試,以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誤差。所有改進與努力都是為了得出更權威、更專業的測試結果,同時也儘可能將每一款產品真正的實力與不足呈現在大家面前。

第一回合:外觀

踏板車獨具的便捷及舒適性是其他車型無法比擬的,因此我們通常將它定位於日常代步的交通工具,而對於一款與使用者每天朝夕相處的實用車型來說,出色的外觀造型不僅能顯示出車主的品位,更是對駕駛者辛勞奔波的一份安慰。

可以肯定的是,五款車都具有當前流行的外觀造型,它們身上的每一處線條設計均顯示出各自廠家的技術實力,當然也呈現出各大品牌風格迥異的特點。五羊-本田“追夢”與新大洲本田“e-彩”比較接近,均表現出本田車所特有的大氣與醇和,但“追夢”比“e-彩”在整體外觀上更協調一些;山葉“迅鷹”以新穎、大膽的設計深深吸引了所有試車人員,動感十足的造型令它氣度非凡;宗申比亞喬“Fly 125”將浪漫與古典詮釋得淋漓盡致,充滿異域情調的線條處理同樣令人心曠神怡;與其他車型相比,輕騎鈴木“華彩”則要內斂許多,不事張揚的風格使得它更顯樸實。

對於整車造型的評價,“迅鷹”贏得了一致好評,其前部面板的靚麗造型極具視覺衝擊力,而“Fly 125”則以飽滿、圓潤的造型營造出一種強烈的和諧之美。“e-彩”的前燈與轉向燈設計非常成功,其前部造型要比“追夢”更具時代感,但它的尾部造型卻稍感誇張,遠不及“追夢”所呈現出的那種華貴氣勢。“華彩”的整體設計突出了協調風格,但它的尾部設計卻比較失敗,特別是雙圓形尾燈的樣式,顯得花哨有餘而質感不足,這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

五款車的油漆工藝表現出較大的差異,“迅鷹”不僅色彩艷麗、奪目,更是將細緻的噴塗工藝與動感的貼花點綴完美搭配於一體;對於踏板車的貼花設計來說,做到“錦上添花”很難,而“畫蛇添足”之作卻比比皆是,“迅鷹”是五款車中唯一採用了動感貼花裝飾的車型,從中不難看出設計師的功底與自信。“Fly 125”的漆面最具質感,充分顯示出它的高貴氣質;“華彩”的油漆工藝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車身兩側的金屬標飾略顯粗糙,與鈴木的整體形象略有不符。最令我們感到困惑的是,同屬本田旗下的主流車型,“追夢”的油漆工藝要明顯高於“e-彩”,無論質感還是飽和度,兩者的差距比較明顯。

在製造工藝方面,“Fly 125”以絕對優勢領先於其他車型,無論是材質的選擇,還是工藝的細膩程度均無懈可擊,這也正好反映了歐洲車與日系車在製造理念上最大的不同。當然,“迅鷹”和“追夢”同樣堪稱精緻,它們與“Fly 125”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太明顯;在這一項評價中,“華彩”再次落後,車身多處明顯的接縫間隙說明其工藝流程尚待改進。

對於使用頻率頗高的交通工具而言,人性化設計是不容忽視的。在這方面,五款車型均有不錯的表現,也充分體現出各大廠家對於消費者需求的高度重視。首先,五款車都具有相當大的儲物空間,“迅鷹”坐墊下方儲物空間的容積最大,“追夢”與“e-彩”居次,而“Fly 125”和“華彩”則略小一些;其次,“e-彩”和“華彩”分別配置了後尾箱,提供了更大的載物能力;“Fly 125”前置儲物倉特有的隔板能夠保護物品不至滑落,而它的艙門更是能在不拔下鑰匙的情況下從容開啟,它的乘客腳踏被設計得很寬敞,可以從容放置雙腳,這些都是非常貼心的設計。

此外,五款車都配備了堅固的後扶手,而且所有車的主撐均為省力式設計,即便是女性車手也能夠輕鬆將車支起。當然,這些車在人性化設計方面也各有不同程度的缺憾,比如“Fly 125”並沒有設定邊撐,這在日常使用中會令駕駛者稍感不適,而“華彩”的邊撐也過於靠內,加之車身側部突出的保險護槓,同樣是不易撐開,它那螺鏇式油箱蓋需要鏇轉數圈才能開啟,這使加油的過程變得較煩瑣。

其他的一些細節同樣值得我們去關注,“Fly 125”的儀表具有最為完備的功能顯示,除了速度與燃油刻度,它還在儀錶盤內集成了時鐘/日期雙制式液晶顯示屏;“迅鷹”雙圓形白色底板運動型儀表同樣出類拔萃,既有清晰、醒目的顯示效果,更是進一步彰顯了運動氣質;“追夢”與“e-彩”的儀表樣式大致相同,底板的顏色略為偏暗;“華彩”的儀錶盤很大,但表面卻較小,樣式也略顯平庸。五款車中,“迅鷹”略為上揚的排氣管非常符合整車的運動化風格,而“Fly 125”那圓潤的排氣管則流露出另一種可愛之態;兩款本田車平直的排氣管雖然並不突出,卻與整體造型極為協調,同樣是經典的設計。

綜合所有看到與感受到的整體及細節上的表現,結合細緻的文字記錄,每一位試車手鄭重地在評分表上填寫下每一項分數,將分數匯總之後便得出了第一回合的對比成績。山葉“迅鷹”以其突出的整體設計與動感十足的進取風格贏得了本回合的領先,宗申比亞喬“Fly 125”則以精湛的工藝、體貼的設計暫居次席,本田相對保守的設計風格使“追夢”和“e-彩”無法將優勢擴大,而輕騎鈴木“華彩”則因受限於成本控制而在精緻度方面稍遜一籌。

前景展觀

我國踏板車的生產主要集中在以開發模具見長的江浙板塊,由於整個板塊由眾多小而散的企業堆砌而成,其作坊式的生產使其始終沒能誕生出生產踏板車的重量級企業,10多年來中國踏板車在國際上也沒有獲得同騎士車一樣的競爭力。(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重慶,中國的“摩托之都”。但是在踏板車這一塊還是“跛腳”,問題的癥結在踏板車的配件上。大家都知道,任何新產品的開發都離不開支撐它的配件資源,由於重慶地區踏板車配件資源缺乏,特別是踏板車覆蓋件、燈具、車架等關鍵零部件資源基本上需要到江浙地區採購,這使得重慶板塊的踏板車製造成本比江浙高出許多,因而在價格上失去競爭力。許多重慶整車廠不得不把踏板車生產移師沿海,或者在江浙板塊找企業做貼牌生產,這不免造成成車質量、體系以及售後服務上的失控。
但是要在重慶本地開模生產配件,又面臨成本高,本地無大企業支持,零配件企業信心不足的問題。大家都在反問,難道踏板車將再一次與重慶摩幫失之交臂?難道踏板車注定將成為摩托之都永遠的痛?(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正在企業發愁的時候,重慶市政府給摩企一個強有力的支援,市政府在2004年初論證建設“摩托之都”可行性時將踏板車與大排量相提並論,專門發文規定所有的大排量和踏板車的整車及零部件均享受新產品的稅收優惠政策;而且在今年6月,由市經委牽頭,組織開發區和企業前往踏板車零部件廠家眾多的廣東和浙江招商,鼓勵大家到重慶的開發區投資辦廠,重慶市政府承諾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
另一邊企業也順勢而上:宗申集團已經與義大利比亞喬技術合作,而比亞喬在世界上擁有先進的踏板車生產技術;隆鑫集團旗下的勁隆也與台灣光陽進行了廣泛的技術合作。作為重慶摩幫三大家的力帆集團更是蹩足了勁,要轟轟烈烈大幹一場,把本該屬於自己卻失去多年的踏板車市場奪回來。
今年年初,力帆集團投資3000萬元巨資打造的力帆踏板車重慶生產基地一期工程正式落成,這是重慶本地最大的踏板車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30萬台,它的落成宣告了重慶摩托靠“一條腿”走路的歷史的終結,標誌著力帆集團的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新廠成立之初,力帆積極探索,果斷推出了以A博士、公主、凌鷹、豪邁四款相對成熟車型為基礎,並結合高層次品質概念的新車型。從2004年3月到6月短短三個月時間,力帆踏板車廠已經生產了12000多輛踏板車。
同時,力帆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創新上的優勢,大力發展新型踏板車。據力帆集團國家級技術中心一位負責人介紹,一款配備水冷技術的踏板車將於年內面市,由於踏板車屬於封閉式車體,將更能發揮水冷散熱的效果。與此同時,在剛剛舉行的2004年廣州機車展上,力帆一款全新踏板車型首次亮相,該車型最大的特點是外觀個性張揚,車燈美觀大氣,反映了力帆對踏板車時尚性的理解和詮釋。
當然,完全靠整車企業自身是無法振興重慶踏板車的,這需要上游所有摩配企業的共同努力。目前,重慶市政府對本地造踏板車極其零配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力帆集團的數家配套企業已經開始投入到踏板車配件的開發生產,車架、覆蓋件、燈具等關鍵部件已經開發成型,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批量供貨。
所有跡象都表明了一個事實:重慶的踏板車業即將崛起。毫無疑問,重慶摩幫踏板車製造的振興,將會帶動整箇中國踏板車在世界的競爭力加強。“摩幫幫主”尹明善有豪言:為什麼中國的踏板車搞了十幾年還沒有搞好?那是因為重慶的踏板車製造還沒有站起來!
目前阻礙重慶踏板車快速發展的瓶頸就在於,江浙一些有實力的踏板車配套廠雖然有到重慶建廠的打算,但對重慶踏板車生產量小存在顧慮,而這個顧慮,重慶本地配套廠同樣存在,這樣就造成了配套資源本地化遲遲不能解決的問題,結果是整車廠成本下不來,銷量上不去的不良循環。
面對這個癥結,重慶市政府相關部門應當果斷採取措施,考慮在國家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引導重慶五大家機車廠把踏板車生產基地遷回重慶。這樣,光這五大家月生產的踏板車將不會低於1.2萬輛,再加上唯這五大家馬首是瞻的重慶眾多二三線品牌整車廠,保守估計,如果重慶各機車廠均生產踏板車,月產量最低將突破3萬輛。這種局面一旦出現,不光重慶本地配套廠,就連江浙的配套廠在來重慶本地造踏板車配件的積極性都將大為提高,使得重慶踏板車生產進入良性循環。

保養

1.關於保養。要按照廠家使用說明書規定進行保養。比如,定期更換機油(一般1000公里),齒輪油(5000公里),清洗或更換空氣慮蕊(5000公里),定期檢查制動,或更換剎車片,定期更換火花塞,定期檢查電池容量,……

2.操作時,早上起動後預熱三分鐘,駕駛時切忌突然加油門,一定要平穩過渡。切忌用急剎車來減速。

3.踏板車是無極變速,所以下坡完全可以放鬆油門轉把,讓發動機怠速運行。

4.平時儘量少沖洗,沖洗時注意線束,否則受潮短路不能起動。切忌未冷卻就沖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