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所謂“跑部錢進”,就是說利用這些駐京辦的關係網,跟相關部門“勾兌”,達到要項目要資金的目的,在各個部委、各部門跑動,錢就進來了嘛。
跑部錢進是有中國特色的財政轉移支付形式,也是行政系統內部不同財政級次之間的“遊說”和“分錢”規則與常規操作。它反映出中國財政的諸多問題:一是公共討論不足,公共財政的各利益主體在談判過程中部分利益體缺位,財政分配可能受到某些利益主體的不當干擾,使公共財政應有的公共精神受到傷害;二是它與公共管理的一般原則有所不符,決策過程中立法部門的授權缺位,沒有經過法定預算,其程式正當性未能彰顯;三無法將公共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形成地方之間、部門之間的財政分配失當的局面;四是“跑錢”過程存在或明或暗的交易成本,滋生大量腐敗。
對於“跑部錢進”,在地方,還是衡量一個人或者說某位領導幹部是否有能力或者有政績的重要表現。誰能夠在國家部委機關或者其他上級機關搞得錢到,這個人就是能人,就要加以重用。他如果不願意當官,提出其他要求,如跑來的錢與之“分成”、安排家屬子女、親朋好友等,地方政府都是滿口答應並且要實現的。
是不是這些“跑”來的錢都歸了地方政府呢?開始的時候,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是給予“獎勵”,按跑來的多少的比例“獎”,一般不超過10%,而且還規定不再報銷差旅費等其他費用。為了充分體現“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的地方後來把獎勵提高到30%、甚至40%。並說,即使給了他90%,我們還是可以得到10%,沒有“賒本”。事情到此並沒有收場,近幾年來,有的人把跑來的資金全部歸了自己,採取的手法是:把錢撥到與自己關係好或者自己管轄得住的單位帳戶,然後拿一些“單據報銷”完畢。這些單據有的屬於自己已經開支的費用,有的根本就是開的假髮票。
也有的,既沒有“分成”,也沒有拿“獎金”,但是,卻報銷了許多費用,大多在接待費中入帳。檢查人員提出為什麼有這么多的接待費,這些單位或者這些單位的人員便振振有詞的回答:“跑資金用的,跑項目用的。” 檢查人員能分清箇中是否都是真實的開支?即使都是真實的開支,檢查人員能說都是合法的開支?
對於箇中的這些不規矩行為,確切的說是異常行為、腐敗行為,地方黨委和地方政府卻一再要求紀檢、監察、審計機關要開“綠燈”,規定不準查、不準問。如果誰不遵守,要查要問,誰就是破壞地方經濟建設,誰就沒有好“果子”吃。使這種行為愈演愈烈。
把這層窗戶紙捅破,把憋在人民心中的話說出來了。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不破不立。現在的問題是“破”了而如何“立”?因為僅僅靠一個人,或者僅僅依靠審計機關一家,這個“立”是不能夠實現的。屢審屢犯就是明顯的例證。把那些有權而不作為或者少作為的單位或者個人的權力削減,加在那些願意做事的人們身上。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著重我們的制度建設,如何真正按照《預算法》的規定辦或者進一步修改好《預算法》,並且啟用一大批實幹家。
案例
2008年11月5日,為推動中國經濟走出困難,國務院出台了兩年內以4萬億元投資刺激經濟的方案,其中年底前向各地新增1000億元投資項目,發改委的官員說,這1000億元不僅僅是撥付下去,而且是在50天的時間裡要花掉。
一時間,三里河的賓館、酒店全部爆滿,連深居於居民樓小區的如家快捷酒店葉門庭若市,來晚的人只能遺憾地被告知,100多個客房已經全部住滿。甚至據說周圍胡同的地下室也住滿了來客,都是各省市來跑項目的。
不僅酒店、餐飲生意火爆,三里河一帶各個複印店的機器也在不停地瘋轉,將各省官員帶來的準備上報國家發改委的項目報告書複印或裝訂成冊,有的報告書被複印裝訂了10多套,壘起來有一個書櫃格那么高。
背景
被戲稱為“跑部錢進”的駐京辦終於有人喊了一嗓子“立定”。最近,風箏之都的山東省濰坊市拽回了若干飄浮甚遠的“風箏”。來自媒體的報導說,濰坊市將包括駐京辦事處在內的北京、上海、深圳等11家辦事處全部撤銷,所有資產處理、人員安置等具體事宜在上月底全部完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北京,除52家副省級以上單位的駐京辦之外,還有520家市級單位駐京辦、5000餘家縣級單位駐京辦。如果加上各級(主要是省)政府部門設的聯絡處(或辦事處)各種協會、國有企業和大學的聯絡處,各種駐京機構超過1萬家。有關專家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駐京辦每年的經費保守地按100萬元計算,所有駐京辦每年需要的全部經費就在100億元以上。
駐京辦誕生於計畫經濟時代。署名為耿海軍的一篇網路評論疑惑:如今,隨著商品市場的繁榮,交通和通訊的順暢,駐京辦為當地謀取物質需求的職能已基本喪失。但弔詭的是,各地的駐京辦非但沒有撤銷的,反而連一些縣(區)都蜂擁而上。
這么多駐京辦齊聚京城,他們每天都在忙什麼?前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曾形象比喻:“現在,一些駐京辦目的就是‘跑部錢進’——跑是一個足字旁,還有一個包,要帶包去跑。誰跑得多,部委情況了解多,就可能多獲得一些撥付款”。整天忙於拉關係、搞賄賂,駐京辦自然免不了成為腐敗的高發區。近幾年,曾經在全國引起震盪的一些腐敗大要案中,“駐京辦”工作人員的名字也時常榜上有名,如河北省駐京辦主任王福友、廣西駐京辦副主任李一洪等。
原始職能
“負責經濟協作、招商引資工作,為省內企業和產品提供牽線搭橋的服務工作;對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外國駐華使館、商社、在京我省籍及曾在我省工作或下過鄉的在京各界人士的聯絡聯繫工作;建立多層次的信息網路,廣泛收集、整理、傳遞和向我省報送各類信息。”打開任何一家駐京辦的網站,它的職能都寫得很清楚。
改革開放前,“跑步(部)、向前(錢),爭取撥款,爭取計畫指標,爭取優惠政策”被公認是駐京辦事處的一個重要功能;改革開放後,駐京辦事處“跑部委、拉項目”的功能並沒有弱化。
中部某省某市一位“駐京辦”主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我的工作就是送禮、公關。說到公關,就是要做到對一些官員的喜好了如指掌,再據此陪他們打牌、旅遊、喝酒、聽戲,或買字畫、古玩。禮物不在貴,貴了給人家添麻煩,也不能太便宜,關鍵是要投其所好。”
“跑部錢進”就免不了和腐敗掛上鉤,駐京辦事處成為腐敗高發區是不爭的事實。
近年來在全國引起震盪的一些腐敗大要案中,駐京辦負責人的名字已時時出現其中——在河北省原國稅局局長李真案中,河北省政府駐京辦事處原主任王福友因貪污、挪用公款、受賄三罪被判無期徒刑;成克傑案中,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駐京辦事處副主任李一洪犯賄賂罪被查辦;瀋陽“慕馬案”中,瀋陽駐京辦事處主任崔力大肆索賄錢財,貪污公款被懲處。
弊端
現在許多地方把對上爭取資金作為一項收入計畫,能爭取到資金是一種能耐、本事,政府還要獎勵。這就給一些爭取資金的人一種誤導:工作踏踏實實發展經濟,還不如多向上面跑跑,錢來得快也容易。
在調查中發現,許多人到上面去爭取資金,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是通過返還部分資金、有的是通過爭取資金的人與上面“部”里某個領導的個人關係、有的是靠持之以恆的毅力軟磨硬泡,等等不一,就這樣,國家的錢就通過這種非正常的關係流到了下面。當然不否認錢是救了下面的急,但這是否公平呢,是否有更需要的單位,這不能不令人疑惑,我想這勢必造成“熟人多吃二兩油”,或者門路多,爭取的資金就多,沒門路的就爭取不到一分錢。同時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即,能爭取到十萬,我花八萬也合算,那么,我們進一步想,這八萬又花哪裡去了呢?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不必講明。
還有些“部”將錢撥到下面,再返還給上面的“部”里,不一定非要落入個人口袋,但放進本單位的小金庫,用於本單位發放福利或給主要領導用於接待就有可能。在查辦案件或在農村進行調研時,我們發現,有許多村、鎮、部門一到年底就往上面跑,多則爭取幾十萬,少則幾萬,但真正落實到村、鎮、部門裡的只有區區一點,何也?一是由於向上爭取資金時,要花相當一部分錢來侍候上面管錢的人,請他們休閒、給他們送禮,真正到村里只有一點點了。二是有些上面的“部”並沒有給下面多少錢,但村里帳上為什麼有這些錢呢,反覆問,村幹部才神秘地說:你們可不能給我添亂喲,他們只給了一點點,你們看到的只是“過帳”。什麼是“過帳”?一打聽,原來是上面的“部”將錢下放到下面的村或對口部門,由上面的“部”來花,如果在本“部”花這么多招待費,面子上難看,年終檢查也不能過關。但也不排除有違法的行為,即便是違法的行為少,但畢竟是腐敗的易發地、高發地,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警惕。
總之,從上面的各種情況來看,國家資金就這樣在上下流動的過程中,不斷地“缺蝕”。向上面爭取資金的單位有難處:沒有得那么多錢,可帳上確實有那么多,查起帳來,說明了,對不起上面“部”的某些領導,況且下次還要不要人家給錢了?不說明,自己又委曲,搞不好還要受紀律處分。如果說,上面管錢袋子的“部”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下撥資金,而不是憑藉個人好惡和個人關係親疏,消除所謂的“跑部錢進”,實現下撥資金的陽光操作,那么一定會使真正需要資金的部門、單位能得到及時雨和救濟錢,又能杜絕腐敗的漏洞,社會風氣一定會大大清明。
整治
“跑部錢進”對於地方的經濟發展確實可以起到促進作用,但從另一個方面看,它的危害之大也是不言而喻的。由於上級手中掌握的資金、項目、政策等資源的稀缺性與地方發展的積極性之間的矛盾較大,加之體制等方面的原因,“跑部錢進”這種情況可以說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不可能杜絕的。而我們又不可能對其放任自流任其泛濫,所以,我們只能是在現有體制下對其進行必要和有效的規範、限制和打擊。
解決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儘量地逐步分散、削減、縮小和下放一些權力,使稀缺的資源得到平均分配,進而減少權力“尋租”的機會和力度;二是加強對地方及部門的審計、監察力度,斷掉錢的源頭;三是下力氣查處大案要案,保持對腐敗打擊的強勁勢頭,對其產生震懾和遏止。
2010年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和規範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各地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經過半年多的時間,除保留50家省級政府(包括計畫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經濟特區政府駐京辦事機構和296家地市級政府駐京辦事機構外,共撤銷駐京辦事機構625家。當年11月9日,國管局向社會公布了被撤銷的625家駐京辦事機構名單。
據國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強對撤銷駐京辦事機構的後續監管,鞏固清理規範工作成果,防止發生“明撤暗不撤”、“改頭換面”繼續存在等問題,國管局認真解決遺留問題,針對個別駐京辦事機構人員安置和資產處置不到位等問題,督促有關省區市政府繼續做好清理和處置,並將有關情況報送監察部、國管局和北京市政府。
2011年10月7日,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為鞏固清理規範駐京辦事機構工作階段性成果,國管局將組織開展抽查工作,重點檢查已撤銷的駐京辦事機構以各種名義和形式,在北京新設辦事機構或者以駐京辦事機構的名義繼續開展活動等問題,堅決杜絕以變換名稱、轉移駐地等形式變相保留駐京辦事機構等現象。
這位負責人表示,對媒體反映的部分撤銷駐京辦事機構“名亡實存”等問題,國管局高度重視,目前正在通過省區市黨委、政府了解核實有關情況,並要求相關部門研究處理。這位負責人指出,下一步,國管局在開展抽查的同時,還將加強對保留的駐京辦事機構的管理和協調,為本地區基層組織、民眾以及社會組織在京活動提供優質服務。
2014年2月12日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講話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堅定不移懲治腐敗、促政風轉變,以抓改革建機制推進廉政建設,努力取得人民民眾滿意的新成效。
反應
《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認為,濰坊撤銷駐京辦是事實,也是大好事。但輿論對“駐京辦”的詬病並非這個機構本身,而是它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只要決策不透明、不科學,只要有彈性空間存在,只要地方有“跑部進京”的動力,那“駐京辦”仍有存在餘地。或許,有些地方順應機構改革方向、順應民意呼籲而取消了“駐京辦”,但撤掉了“駐京辦”停不了進京路,駐京辦其實在以虛化或其他形式繼續履行著使命。從某種意義上說,“駐京辦”聚焦了過多關注目光,撤掉倒也方便“跑部進京”。
《長江日報》的評論認為,濰坊取消駐外辦也許還有不太完善之處,但從大的方向來看,這至少是一次積極的嘗試。
“逐步收編,最終取締。近幾年來,有些地方政府公開出售了一些駐外機構,或者陸續縮減駐外機構數量和規模,這是一種明智且順乎潮流的做法。應該看到,與外界交往固然重要,但做好自己的事情,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是地方政府最最重要的工作。”一篇《駐外辦如何才能“不折騰”》的文章如此說。
駐京辦的弊端非但公眾熱議,甚至還有以此為題材的文學作品熱銷。看來,駐京辦的存在,在普通民眾看來,無非是納稅人的錢多了一個流向,完全多此一舉。但是,濰坊的一嗓子“立定”儘管開了個看似不錯的頭,但這不過是一種自我的行為。對於更多數的駐京辦而言,只有依靠制度、規則以及強有力的監督,喊出“立定”的聲音,才能革除“跑部錢進”的陋習,破除官場某些“潛規則”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