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文化遺產名稱:跑幃子
遺產編號:IV—1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湯陰縣
歷史起源
跑帷子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種由古代戰爭衍生出的是一種古老而又獨特的大型民間舞蹈活動,起源於春秋,成形於秦漢,盛於宋、元、明、清各代和民國初年並延續至今,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軍事價值、藝術價值和民俗價值。目前,跑帷子僅存於河南省湯陰縣古賢、白營兩個鄉。當地民眾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十六以及農閒時期,都要自制幃子表演幃子舞。
據傳跑帷子是春秋戰國時代將士為紀念齊桓公的愛妃長衛女而舉行的祭祀活動,這一王室祭祀活動繼而演變為模仿行兵布陣的娛樂活動,後發展為寬泛的鄉民求神拜廟、歡慶節日的娛樂性活動。
表演形式
幃子舞具有古代戰爭和民間祭祀活動的雙重特點,幃子舞從古代戰爭中演變而來,與其他舞蹈相比,它的舞步、陣式、道具、配樂等都別具一格,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幃子舞是一種獨特的團體型、廣場型的民間傳統舞蹈,近 200 名舞者按照《易經》中的八卦陣法不斷變換出 100 多種陣勢,氣勢磅礴。
跑帷子規模宏大,場景壯觀,內容豐富,形式完美,在民間舞蹈中實屬罕見。演出伊始,在一陣震耳欲聾的土炮聲中,兩名衙皂打扮的開道者手提大篩鑼鳴鑼開道,伴著洪亮而渾厚的鑼聲,跑帷子活動便拉開了序幕。此後,兩名身跨駿馬手揮令旗的“報馬”往來賓士,開拓場地。接著,樂聲四起,鑼鼓笙笛合奏出節律鏗鏘的民間樂曲,或高亢激昂,或悠揚婉轉。那吹吹打打、熱熱鬧鬧的樂曲烘托出了跑帷子特定的藝術氛圍,給人以先聲奪人之感。這時,兩名手持龍頭的帷子頭帶領由彩旗手和鼓手組成的樂隊,在低沉、渾厚的打擊樂中依次進場,分列兩旁,伴隨著樂曲節奏的變換,鼓手們跳起了粗獷歡快、熱情奔放的民間舞蹈,那優美動人的舞姿,構成了一幅幅淳樸又美麗的民族風俗畫。
鼓樂隊舞蹈結束後,分列兩旁,繼續擊奏歡快奮進的樂曲。伴著鑼鼓鏗鏘的節奏,一支由 72 名身披各色彩緞、手擎五彩繽紛的帷子的青年組成的龐大舞隊在帷子頭的帶領下分兩隊如二龍出水般奔騰著進入場地,然後,分三組輪番舞蹈,依照陣圖排列成各種陣勢和圖案。每次舞蹈時,帷子手們踏著鼓點屈膝、微蹲作小步跑,富有節奏感地來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彩帶銅鈴就顫動一下,發出嘩嘩的響聲。陽光之下,銀光閃爍,彩帶翻飛,舞影婆娑,其景象之美麗、場面之壯觀,令人嘆為觀止。陣圖跑成之後,帷子手們迅速按原線路收起排成原隊形,準備再次組成新的陣勢。
伴隨著帷子隊伍進入場地的還有充滿著皇家威嚴氣勢的全副鑾駕以及衙皂簇擁下的扮成丑角的七品縣令。嚴肅與活潑、莊嚴與詼諧相映成趣,在一片幽默歡快的喜劇氛圍中,一面鳳尾彩旗被扛出,跑帷子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