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生[蕪湖“趙雲生”剪刀創始人]

趙雲生[蕪湖“趙雲生”剪刀創始人]

趙雲生,蕪湖“趙雲生”剪刀創始人,蕪湖三刀(剪刀、菜刀、剃刀)是享有盛譽的傳統產品。它們以質地精良,經久耐用稱著。其中趙雲生剪刀有“軟剪絲綿不打滑,硬剪銅皮不崩口”之讚譽

趙雲生剪刀 趙雲生剪刀

蕪湖三刀(剪刀、菜刀、剃刀)是享有盛譽的傳統產品。它們以質地精良,經久耐用稱著。其中趙雲生剪刀有“軟剪絲綿不打滑,硬剪銅皮不崩口”之讚譽。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趙雲生剪刀參加南洋國際博覽會,榮獲甲等銀牌獎。宣統三年(1911),參加杭州賽會又獲金牌獎。後來出口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蕪湖瀂港趙雲生剪刀名聲大振。有詩云:“剪尖刃利鯽魚背,扁如燕尾蘆筍形;體形明亮四方齊,剪梢圓潤似鼠尾。”為中國三大名剪之一,另為北京“王麻子”、杭州“張小泉”。  趙雲生剪刀起於何時?一種說法是趙雲生(1821-1861)的父親就是制剪高手,且家技代代相傳,直到第三代趙敬臣時,製作工藝日漸成熟已達爐火純青。另一種說法,明萬曆年八年(1580)張小泉之父張思家曾在蕪湖學徒,掌握了剪刀製作手藝後回故鄉黟縣開設“張大隆剪刀店”。他的兒子張小泉繼承父業之後,於明崇禎元年(1628)逃難到杭州,在大井巷設坊自產自銷。由此推斷,蕪湖剪刀歷史悠久,明代就已出現。至光緒年間,蕪湖已有銼刀、剪刀、菜刀、剃刀作坊數十家,其中剪刀作坊18家。

相傳鹹豐年間,太平軍占領蕪湖,英王陳玉成部下的一位軍帥到“趙雲生”店中買剪刀,他從眾多剪刀中隨意選中一把,“咔嚓,咔嚓”數聲,一口氣剪了十五張鐵皮,剪口鋒利不捲。軍帥大聲喝彩,說比杭州張小泉剪刀還多剪了三張鐵皮。只是式樣稍遜張小泉剪刀。軍帥丟下銀子,買下了200把剪刀。趙雲生為此親赴杭州取經,在剪刀的外形上做了改觀,自此,趙家的剪刀更耐看了。

史料記載,西漢時期就有了剪刀的製作。宋以後工藝逐漸完善。“鐵到蕪湖自成鋼”,蕪湖工匠的精益求精,從選料到制坯,再到鍛接嵌鋼、淬火、細磨,多達72道工序,可謂工藝複雜。趙雲生剪刀堪稱一個品牌的代表。

相傳,清代一位皇帝途經瀂港泊舟中江。他便裝在趙雲生剪刀鋪把玩一把把銀剪,見其張合靈巧,美觀大方,剪刀支點處飾有龍眼,把手上刻有龍頭或是山水、花鳥等圖案,精巧的式樣勝過京城的王麻子,便買了數把帶回京都。王麻子知道此事後豈敢怠慢,也托人弄回數把趙雲生剪刀細心揣摩,取長補短,改進了自己的製作工藝。由此可見,當年趙雲生剪刀的名氣之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