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趙雲[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雲去世後被追謚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趙雲畫像 趙雲畫像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郡(時為常山王國,建安十一年改為郡治。 )百姓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 怎么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趙雲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

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趙雲得以與劉備深交。 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據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亦派數萬大軍前來爭,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雲隨劉備出征,為劉備掌管騎兵。

後來,趙雲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得分別。趙雲向劉備辭別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

跟隨劉備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之後前去依附袁紹。趙雲到鄴城見到劉備,二人同床眠臥。劉備秘密派譴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的部曲,而此事袁紹並不知道。而後趙雲隨劉備輾轉來到荊州。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於博望。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趙雲於戰鬥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於是向劉備求情,免夏侯蘭一死。而夏侯蘭又明於法律,劉備用他為軍正。

兩扶幼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劉備軍勢力弱小,不足以抵抗,往江陵敗逃,因為荊州十餘萬百姓相隨,致使行軍速度非常緩慢。曹操派麾下精騎快馬追趕,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危急之下,劉備丟下妻子和孩子,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向逃跑,混亂中不見了趙雲,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往北邊曹操那裡去了,劉備直接用手戟打過去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而後,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 此戰之後,劉備便任命趙云為牙門將軍。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劉備任命趙云為偏將軍,並取代投降的趙范,兼任桂陽太守。趙范有一個守寡的嫂嫂姓樊,有傾國的美貌,趙范想將她許配給趙雲。但是趙雲不同意,推辭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 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趙雲回答說:“趙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後,趙范果然藉機逃走,而趙雲則毫無牽涉。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備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 並任命趙云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也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曉後特命趙雲掌管內事。孫權獲知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孫夫人趁機將劉禪也一併帶走,幸虧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並成功奪回劉禪。

克定禍亂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並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諸葛亮與趙雲、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在攻克江州後,兵分兩路,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 次年與劉備、諸葛亮於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云為翊軍將軍。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採納了趙雲的建議。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聽從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所斬,三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雲於是授予黃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黃忠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趙雲便帶著數十騎出了營寨,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曹操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曹軍散而複合,趙雲突圍而出並退入漢軍的營寨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趙雲進入大營之後,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嘆說:“子龍一身是膽也!”於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云為“虎威將軍”。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奪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占關中,占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么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東征大軍敗於夷陵,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趙雲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永安宮。後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隨諸葛亮轉駐漢中。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占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但趙雲及時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戰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郃大敗於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一說是減少俸祿 )。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怎么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雲品行大為稱讚。

壽終正寢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沙場。

歷史評價

漢末三國

劉備:子龍一身是膽也。

劉禪: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

姜維: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楊戲:征南(趙雲)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

《舊唐書·薛登傳》:至如武藝,則趙雲雖勇,資諸葛之指捴;周勃雖雄,乏陳平之計略。若使樊噲居蕭何之任,必失指縱之機;使蕭何入戲下之軍,亦無免主之效。斗將長於摧鋒,謀將審於料事。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標秀氣於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韓而高視,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關羽萬人之敵,聲雄百代。捐軀殉國之志,冒流鏑而逾堅;輕生重義之(闕四字)而難(闕一字)心懸水鏡,鬼神無以蔽其形;質過松筠,風霜不能改其色。

蕭常《蕭氏續後漢書》: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舍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范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乎。

朱黼《三國六朝五代紀年總辨》(論趙雲伐吳之諫):可謂深切著明。知天下大體矣。

陳造《江湖長翁集》(論漢水之謀):皆可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謂出死入生轉敗為功者。

郝經《續後漢書》:雲忠繾綣禦侮。始終不渝。為漢爪士。功烈志膽。曹樊之儔。雲尤識慮經遠。壯而不疏。每進忠益。輒中幾會。

鄭元佑《鄭元佑集》:如趙雲之安民於蜀,亦豈宜以有限之屋共無窮之求。

鍾惺《史懷十七卷》: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獨名將而已。

范光宙《史評》:然則雲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豈名將云乎哉?

王士騏《諸葛忠武侯全書》:光明洞達,可為濫賞之戒。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將而已。

沈國元《二十一史論贊》:而趙雲之辭田宅請滅魏,皆有古大臣識量,寧得僅以以名將律之。

李賢《明一統志》:智勇兼全。子龍可謂有古大臣之風。

萬應隆《三峰史論》:趙雲以漢賊不可不討,故授以室而不顧,漢賊未滅一語,嚴於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

張溥《歷代史論》(論趙雲伐吳之言):其明大義,斷大策,同於魯肅,然度先主不能聽也。

李紀《詳註史略補遺大成》:(昭烈)用趙雲而取漢中,遣關羽而攻樊城。

楊時偉《狂狷裁中》:子龍心貫金石,義薄雲天,不減關張。

葉山:斯趙子龍所以艱難百戰而求先主也。然則舜之於堯;禹之於舜;皋陶稷契之於禹;伊尹之於湯;太公之於武;幸之幸者也。孔明之於劉禪;陸贄之於唐德;李綱趙鼎之於宋高;其有良工之苦心乎。

徐奮鵬:子龍不特渾身是膽。殆渾身是智。為三分之完人歟。

王夫之《讀通鑑論》:迨猇亭敗矣,先主殂矣,國之精銳盡於夷陵,老將如趙雲與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餘民,承愚暗之沖主,以向北方,而事無可為矣。公故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敗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篤信羽者信公,聽趙雲之言,輟東征之駕,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時,連吳好以問中原,力尚全,氣尚銳,雖漢運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灑於許、雒,而徒流於猇亭乎?

沈一貫:趙雲遇曹瞞而開璧,李廣值匈奴而反前,皆不足而虛示之有餘者也,卒以疑敵人之心,一因以破虜,一因以全師,益膽略過人哉。 (《百大家評註史記》引)

方孝孺:“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順,固可以為君臣師表;而蔣琬、費禕、董允之治國,關、張、趙、馬之用兵,與夫諸葛氏之有瞻、尚,關氏之有彝,張氏、趙氏之有遵及廣,推其所由來,昭烈、孔明之事,蓋有出乎區區功業之外、成敗之表者。”

張萱《西園聞見錄》:趙雲,文鴦,出入萬眾,單槍匹馬,所向無前。

宋徵璧《左氏兵法測要》:張遼、趙雲出入敵壘,使敵披靡,以英風猛氣自足懾敵,敵不敢害也,然非大將之道。

李光地:①趙雲、張嶷不獨有將畧,其見事明決持重老成,實古重臣之選。②蜀漢雖小,年數不多,卻有可觀。人物之盛,亦不止一武侯,即如關侯對張遼言:“吾極知曹公待我厚,但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悖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何等磊落。趙子龍不受第宅,曰:“霍去病尚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室未復,無所用此。”又謂“漢賊曹操,非孫權。”都中義理。張翼德釋嚴顏,奉之上坐而受教,何等風誼,受劉子初之侮慢而不怒,何等氣度,至後尚有蔣公琰、費文偉,即姜伯約亦有意思。朱子以正統歸之,允當。“熒惑守心”之說,渺茫不可知,惟以人道大義為定,方是正理。

王復禮《季漢五志》:順平真儒將哉。其律己也嚴。接人也慎。其見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當陽救主。奮不顧身。漢水立功。威還似虎。語云。膽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圓而行欲方。其順平之謂乎。

王復禮《季漢五志》:當陽之戰、孫夫人之歸,微子龍則後主將不免矣,故無論功烈才品逈出三國諸人之上。

計大受《史林測義》(論趙雲諫東征):時則不愧諸葛忠武之大節。而有古大臣之風烈已。

易佩紳《通鑑觸緒》:雲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體用矣。

陳允錫《史緯》(論趙雲諫東征):此策甚高,備不從以取敗,天不祚漢也。

李景星《四史評議》: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皆為蜀之名將,故合傳。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

魏裔介《兼濟堂文集》:倘用順平之言,舍孫權而取關中,秦隴回響,漢室可興矣。

趙作羹《季漢記》(評分田之諫):觀雲此議,得為治之本矣。

朱可亭:①《歷代名臣錄》:雲與關張及馬超黃忠。號五虎將。陳壽以其強摯壯猛。比於灌滕。②《史傳三編》:故孫臏減灶而虞詡增灶,趙奢增壘而趙雲開壘,虛實強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異變也。

林暢園師:以孫夫人之橫,但任趙雲、法正二人便足以制之,賢者之有益於人國如此。

《同治桂陽直隸州記》:順平虎臣,略地領鎮。卻婚辭宅,毅志彌奮。

嚴如熤《三省山內邊防論》:褒中棧道棧閣,用趙雲王平輩忠謹慎密,良將專司之。其意固有在也。

陳淡野《相理衡真》: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聖賢帝王之所效焉。山嶽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則焉。古夷齊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氣量,范文正公有濟世之德量,郭子儀有福量,諸葛武侯有智量,歐陽永叔有才量,呂蒙正有度量,趙子龍有膽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遠大之器。

牛運震《讀史糾謬》:趙雲別傳載雲從先主本末及辭賜田諫東征,皆卓然識大體。

盧弼《三國志集解》:樊氏國色,而子龍不取,賢於關羽之乞娶秦宜祿妻去遠矣。

李澄宇《讀三國志蠡述》:趙雲於長阪一役,抱後主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又孫夫人還吳,雲與張飛截江奪後主,此兩事至今赫赫在目,卒與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同獲美謚,有以哉。

黃彭年《選將論》:趙雲以數十騎遇敵,開軍門偃旗息鼓,勇在膽也。

近現代

吳雲《兩罍軒尺牘》:天性勇毅,身為大帥仍復親冒矢石,為士卒先,此趙順平,常開平之遺風。

主要成就

軍事貢獻

•單騎救主

趙雲曾兩次救出了幼年時期的劉禪。長坂坡之戰,劉備在逃亡過程中,丟下了妻子和兒女,兩個女兒都被曹操帳下虎豹騎統領曹純擄走,劉禪及甘夫人賴於趙雲的保護才幸免於難。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禪。當時劉備任命趙云為留營司馬,駐守荊州的治所公安,劉備的家眷及孫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為孫夫人驕橫跋扈,劉備又特命趙雲掌管內事,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禪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蜀漢後期,劉禪下令追謚趙雲時說趙雲當初跟隨劉備的時候不但功績顯著,更是在艱難險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維等認為趙雲當時救主行為的情義是可以貫穿金石的。

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間以各種形式流傳。但同時受民間藝術的影響,劉禪的形象逐漸被塑造成了“沒用的阿斗”,一些小說家卻為趙雲救主的行為感到不值,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長坂坡這裡的時候,認為“英雄趙雲”救“無用阿斗”,還不如不救。

•領土貢獻

劉備入川與劉璋決裂後,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帶兵開始了對西川的掃蕩行動,在共同攻下巴東郡以及巴郡以後,趙雲與張飛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陽、犍為兩郡。犍為郡是當時蜀中的大郡,與蜀郡、廣漢郡號稱三蜀,也是蜀中賦稅的主要來源。 趙雲獨自率軍平定蜀中大郡後從成都南面與劉備等完成對成都的合圍。

•漢水破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軍處理好與東吳孫權的關係,並擊退了多次進犯巴西的張郃後,開始爭奪漢中,同年七月,曹操開始治兵,準備支援漢中攻打劉備,九月,軍隊進駐長安。 次年,劉備軍將夏侯淵斬殺,而曹操的大軍到這一年三月份才開到漢中,劉備雖然很自信的說“我必有漢川”,但卻採取了占據險要、固守不戰的策略。 此時曹操運送幾千萬囊軍糧到北山下,黃忠提議並帶兵前去截取,但沒有在與趙雲約好的時間裡回來,趙雲便僅帶了幾十個騎兵前去尋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軍並與之交戰。趙雲利用騎兵的優勢,多次突擊曹軍的陣列,且戰且退,回到營中後,偃旗息鼓,曹操軍認為趙雲設有伏兵,不再進攻。趙雲趁曹軍撤退時,擂鼓吶喊,並用勁弩攻擊其後軍,致使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潰不成軍,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墜入漢水淹死。此戰趙雲在己方軍勢不利的情況大挫曹軍,給曹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也使得漢中戰局劉備軍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向曹操軍挑戰,而曹操軍卻按兵不出, 致使準備了半年有餘的曹操軍,在到達漢中後,僅僅兩個月就敗走了。 後世一些史書在記載漢中之戰中,直接記載曹操219年三月來爭漢中,被趙雲打的大敗而退走。

內政貢獻

劉備在拿下成都之前,因為和將士約定,不會幹預城破之後將士爭取成都府庫里的財物,導致經濟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幸虧在劉巴的建議下發行值百錢的銅板,並統一物價才解決。 但就在此時,仍然有人向劉備建議將成都的房產、田產賞賜給諸將。趙雲引用霍去病故事對此事進行勸諫,他認為應該把房地產歸還給百姓,讓剛剛遭遇戰禍的益州百姓安居樂業,不但保障了農業發展,而且可以順利徵兵。該建議被劉備所採納。

軼事典故

常勝將軍

《見龍卸甲》趙雲形象 《見龍卸甲》趙雲形象

趙雲被稱作常勝將軍的稱號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出處難以考證,明清一些學者在自己私撰的個人作品裡有說到過,但也並未直接說“常勝將軍”四個字,而是用諸如“身經百戰未嘗敗”、“無敵之將”等來表述。

1984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的評書《興唐傳》里,羅成被比為是常勝將軍趙子龍。

2008年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見龍卸甲》里,將趙雲塑造成常勝將軍。

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流傳甚廣,但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卻在百家講壇欄目里提出了四虎將之說,並為趙雲叫屈。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將關張馬黃趙合為一傳,這五人雖然各自有著勇猛一類的評價,但還並未說有五虎上將,五人共同的評價是都被比作“國之爪牙”。

五虎上將一說何時出現已不可考,元代戲曲里他們被稱為“五將軍”或“五兄弟”,《三國志平話》稱其為“五虎將軍”,《三國演義》稱“五虎上將”。

除了民間藝術,五虎將也見於一些史料記載,如《山堂肆考》、《歷代名臣錄》等,至清代,五虎將一說被收錄於《四庫全書》。

蜀主八劍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採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由諸葛亮在上面銘字,但劍名卻難考。一種說法是劍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 諸葛亮那把劍後來被李師古所得,改名為師古劍。

桂陽軼事

歷史上記載趙雲隨劉備攻占桂陽、零陵、武陵、長沙等江南四郡,戰後被任命為桂陽郡太守,小說《三國演義》里有“趙子龍計取桂陽”的情節。 桂陽城西南面有一座山名叫芙蓉峰,據傳趙雲曾經在山上屯兵,石壁上曾有唐代摩崖石刻,上面寫著“趙雲屯兵處”,唐宋時期,山上還建有“趙侯祠”。趙侯祠又叫護英祠,經歷朝代更迭,趙侯祠屢被破壞,又屢屢修葺,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原城關鎮街道居委會在芙蓉峰開闢社隊企業石灰窯、砂石場,將趙侯祠及石刻炸毀,只有碑記石刻、碑文、謁詩等流傳下來,碑記石刻叫《漢順平侯趙將軍廟碑記》,被收藏在蒙泉亭內。 詩為順平熊虎將,遺壘至今傳。界憾瀟湘水,人思戰伐年。卻婚輕國色,攜膽鎮蠻天。祠樹聞啼鳥,還疑拜杜鵑。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人生產的商品喜歡貫以趙雲的名號,如趙子龍酒廠、趙子龍罈子肉等等。

趙雲防羌

大邑縣城北有一靜惠山,山頂有一望羌台,相傳趙雲曾駐軍在此,並築一土城用以防羌。趙雲去世後,蜀漢後主劉禪就將趙雲葬於此處,並建有趙雲墓祠。

親屬成員

兄長:名不詳,趙雲還在公孫瓚處的時候就已經去世。

長子:趙統,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

次子:趙廣,牙門將,隨姜維征戰,戰死於沓中。

女兒:趙氏,關平之妻,生有一子關樾,但此說法僅存於地方志中,史籍並無記載。

祠墓舊跡

四川大邑:子龍廟,順平侯趙雲墓

四川大邑趙雲墓 四川大邑趙雲墓

趙雲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在大邑縣城東1公里銀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四周有石砌女牆,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築,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七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因趙雲曾在大邑戍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

河北正定:趙雲廟

河北趙雲廟 河北趙雲廟

1996年,正定縣人民政府斥巨資將舊廟拆建重修,對外開放。重修之廟占地二十餘畝,造型古樸,氣勢宏偉,其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順平侯殿。主殿魚貫中軸,左右配殿翼輔兩側,整個布局開闊大方,整齊勻稱。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樹木點綴其中,由為肅穆典雅。現展出之趙雲故里碑,趙雲飲馬槽,均為廟內原存遺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為正定出土文物。其餘木牛流馬,紅崖天書等無不與三國故事有關者。趙雲廟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與世界文明之隆興寺、容國府毗鄰。景點聊綴,相得益彰。為弘揚民族文化,重現趙子龍雄姿,正定縣旅遊局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的趙雲廟已於1997年4月13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新建的趙雲廟氣勢恢弘,占地12畝,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採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其格局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組成,新廟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貌,並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連成一片、相得益彰。趙雲廟的落成開放為中外遊客及趙雲的海外後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弔、遊覽觀光的場所。

其他祠廟

全國各地關於趙雲的廟宇很多,河南南陽南三十里屯東趙雲祠墓,四川黎州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壩左趙雲祠,湖廣桂陽州城外芙蓉山下趙雲祠,台灣台南縣佳里鎮子良里子龍廟等等不勝枚舉,其中台灣省人民還將趙雲奉為趙聖帝君。

藝術形象

演義形象

清光緒庚寅冬月廣百宋齋校印《圖像三國志》 清光緒庚寅冬月廣百宋齋校印《圖像三國志》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趙雲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曾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衝鋒陷陣罕見敗績,長坂坡救阿斗時,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七十幾歲時仍為蜀漢先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五位將軍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死後被後主追封大將軍,謚順平侯。

評書形象

平話里“趙雲使一條槍名曰涯角槍,海角天涯無對。《三國志》除張飛,第一條槍。”

趙雲在《三國志平話》中登場時為袁紹之將,當時劉備失了徐州,與關張相失,欲向袁譚借兵以討曹操,袁譚久不能決,後來趙雲便以劉備為仁德之人,舍了袁紹跟隨劉備。之後劉備、趙雲聽說古城有一“無姓大王”,使一條槍丈八神矛,萬人難敵。劉備懷疑是張飛,趙雲便出戰“無姓大王”,硬戰六十合,趙雲氣力不加,敗回馬本陣里來。劉備乃認出“無姓大王”果然就是張飛,兄弟相認。

當陽長坂一役,趙雲單馬入曹軍中,欲尋劉備家族,遇見甘夫人時,她右腹已受箭傷,深可見腸,在把阿斗託附給趙雲之後,於牆下身死。趙雲乃推倒牆,蓋其屍。之後趙雲懷抱阿斗南走,撞入曹軍軍陣,曰:“我於百萬軍中與主公救阿斗!”

趙雲血戰之後抱著阿斗終於見到劉備。劉備接過阿斗,擲於地上曰:“為辱子,幾乎折了吾之良將趙雲!”至劉備平定益州乃恩封五虎將軍,將關公封壽亭侯,張飛封西長侯,馬超封定遠侯,黃忠封定亂侯,趙雲則封為立國侯。

袁闊成的評書《三國演義》、《長坂雄風》與《趙子龍》,也對趙雲有很大篇幅的介紹。

傳統戲劇

京劇趙雲形象 京劇趙雲形象

在傳統戲劇方面,趙雲在京劇中為著名的武生角色,特徵為扮相俊逸,身段威武穩健,嗓門洪亮。著名的京劇大師楊小樓便以扮演趙雲,表演《長坂坡》的劇目著稱,有“活趙雲、活子龍”的外號。

以趙云為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主要有《磐河戰》、《借趙雲》、《長坂坡》、《取桂陽》、《截江奪鬥》 、《龍鳳呈祥》 、《陽平關》、《鳳鳴關》等。

元雜劇中,關漢卿在《單刀會》中有“趙子龍膽大如斗”之句,在《襄陽會》《黃鶴樓》《隔江鬥智》等近十本雜劇中,趙雲都作為較重要角色出場。雜劇時代,“五虎將”一稱呼已經極為普遍,而且“趙子龍膽氣豪”是劇作家們的共識。趙雲作為主角的雜劇有《趙子龍大鬧泥塔鎮》一本,但已失傳。趙雲謹慎細心的特點亦被加以強調,出演趙雲的演員都會被特別要求,必須要表現出趙雲膽大而又細心的特點。

在一些戲曲及評書中,趙雲是與桃園三兄弟結義的“四弟”。

影視形象

趙雲影視形象 趙雲影視形象
年份劇名飾演者
1976 《三國春秋》 徐小明
1985《諸葛亮》袁新民
張大萬
1985《諸葛亮》湯鎮宗
1992《關公》張建剛
1994 《三國演義》 張山
楊凡
侯永生
1995 《三國英雄傳之關公》 謝祖武
1996《諸葛孔明》惠天賜
2004《武聖關公》 金波
2008 《三國之見龍卸甲》 劉德華
2008 《赤壁》(上)(下) 胡軍
2010 《三國》 聶遠
2016《武神趙子龍》 黃天崎
林更新
2017《軍師聯盟》肖榮生
參考資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