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充國(公元前137~前52)
正文
西漢漢武帝時名將。字翁孫。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後徙金城令居(今甘肅永登西北)。早年為騎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騎射補羽林。為人沉勇,有謀略,通曉兵法,熟悉周邊各族事務。武帝時,趙充國以假司馬從貳師將軍李廣利擊匈奴,為匈奴騎兵包圍,趙充國率壯士百餘人突擊,身被二十餘創,貳師大軍以此解圍。鏇拜中郎,後遷車騎將軍長史。昭帝時將兵擊定武都氐人,又出擊匈奴,獲西祁王。歷遷中郎將、水衡都尉和後將軍兼水衡都尉。後與大將軍霍光尊立宣帝,封營平侯。本始年間(前73~前70)又以蒲類將軍擊匈奴,還為後將軍、少府。元康、神爵年間(前65~前58)成為西漢王朝處理羌族事務的主要人物。
漢武帝初置河西四郡時,為了隔絕羌與匈奴的通路,嚴禁諸羌居住湟中,並設護羌校尉監護諸羌。宣帝即位後,羌人與漢爭奪湟水流域牧地,逐漸渡湟定居,郡縣無力禁止。之後,先零羌與諸羌種豪兩百餘人解仇結盟,釀成邊患。羌侯狼何又藉助匈奴兵力,企圖襲擊鄯善、敦煌,隔絕漢朝往來西域的通道。神爵元年(前61),宣帝詔遣義渠安國行視鎮壓,諸降羌和歸義羌侯楊玉等聯絡小種舉兵反抗,攻城邑,殺長吏,義渠安國敗退令居。當時趙充國已七十餘歲,仍主動請兵,率萬騎出金城郡擊西羌。他遠斥候,堅營壁,先計而後戰。酒泉太守辛武賢向宣帝建議邊郡屯兵並出酒泉、張掖,合擊、開諸羌。趙充國考慮大兵一出,轉運煩費,徭役復發,同時,匈奴、烏桓也可能乘機騷擾北邊,因此堅持集中力量先平定先零羌,而以威信招降、開羌。宣帝終於採取了這一部署。先零羌被擊潰後,羌果然不煩兵而服。隨即趙充國又奏罷騎兵屯田,條陳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振旅而還,復為後將軍衛尉。神爵二年秋,若零、離留等共斬先零大豪猶非、楊玉,帥諸羌四千餘人降,漢始置金城屬國安頓降羌。後趙充國以年老請求辭職,但朝廷遇有關於少數族的重要事務,仍不時徵詢他的意見。甘露二年(前52)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