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事業部制

企業管理專業術語。

概述

事業部制組織結構的基礎上,20世紀70年代美國和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管理組織結構形式--超事業部制。它是在組織最高管理層和各個事業部之間增加了一級管理機構,負責管轄和協調所屬各個事業部的活動,使領導方式在分權的基礎上又適當的集中。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集中幾個事業部的力量共同研究和開發新產品,可以更好的協調各事業部的活動,從而能夠增強組織活動的靈活性。

超事業部制組織結構產生的背景

70年代中期,出現了事業部制的變種----超事業部制. 其原因在於隨著大企業的迅速擴張,事業部越來越多, 以通用電氣公司(GE)而言.自50年代初期共分20個事業部,到1967年便膨脹到50多個,這使得組織的協調成本加大;而美國70年代的經濟停滯,更加劇了企業的困難.於是從1971年開始,通用電器在最高領導和事業部之間設立了5個“超事業部”(執行部),統轄協調所屬事業部活動,由副總經理負責; 事業部日常事務決策,向執行部報告,以加強協調。1978年1月這種體制正式確立,其後一些大企業也相繼採用類似結構,它反映了70年代大企業的集權傾向。

什麼是超事業部制組

超事業部制又叫做“執行部制”。是在事業部制組織結構的基礎上,20世紀70年代美國和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管理組織結構形式。它是在組織最高管理層和各個事業部之間增加了一級管理機構,負責管轄和協調所屬各個事業部的活動,使領導方式在分權的基礎上又適當的集中。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集中幾個事業部的力

超事業部制的優缺點

超事業部制可以更好地協調各事業部之間的關係,甚至可以同時利用若干個事業部的力量開發新產品。減輕公司總部的工作負荷;通過超事業部強化了對各事業部的統一領導和有效管理。但增加了需要配備的人員和支付的各項費用。超事業部制這種組織機構形式,對規模很大的公司尤為適宜。
事業部制結構最早起源於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本世紀20年代初,通用汽車公司合併收買了許多小公司,企業規模急劇擴大,產品種類和經營項目增多,而內部管理卻很難理順。當時擔任通用汽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的P.斯隆參考杜邦化學公司的經驗,以事業部制的形式於1924年完成了對原有組織的改組,使通用汽車公司的整頓和發展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成為實行事業部制的典型,因而事業部制又稱“斯隆模型”。
事業部制,就是按照企業所經營的事業,包括按產品、按地區、按顧客(市場)等來劃分部門,設立若干事業部。事業部是在企業巨觀領導下,擁有完全的經營自主權,實行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的部門,既是受公司控制利潤中心,具有利潤生產和經營管理的職能,同時也是產品責任單位或市場責任單位,對產品設計、生產製造及銷售活動負有統一領導的職能。

事業部制的主要特點

1.按企業的產出將業務活動組合起來,成立專業化的生產經營管理部門,即事業部。如產品品種較多,每種產品都能形成各自市場的大企業,可按產品設定若干事業部,凡與該產品有關的設計、生產、技術、銷售、服務等業務活動,均組織在這個產品事業部之中,由該事業部總管;在銷售地區廣、工廠分散的情況下,企業可按地區劃分事業部;如果顧客類型和市場不同,還可按顧客(市場)成立事業部。這樣,每個事業部都有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的生產經營全過程,為企業貢獻出一份利潤。
2.在縱向關係上,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經營”的原則,處理企業高層領導與事業部之間的關係。實行事業部制之間的關係。實行事業部制,企業最高領導層要擺脫日常的行政事務,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企業發展的各種經營戰略和經營方針,而把最大限度的管理許可權下放到各事業部,使他們能夠依據企業的經營目標、政策和制度,完全自主經營,充分發揮各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通用汽車公司當初按照斯隆模型改組後,各事業部出售的汽車在公司規定的價格幅度內,除此之外,事業部是完全自治的。
3.在橫向關係方面,各事業部均為利潤中心,實行獨立核算。這就是說,實行事業部制,則意味著把市場機制引入到企業內部,各事業部間的經濟往來將遵循等價交換原則,結成商品貨幣關係。
4.企業高層和事業部內部,仍然按照職能制結構進行組織設計。從企業高層組織來說,為了實現集中控制下的分權,提高整個企業管理工作的經濟性,要根據具體情況設定一些職能部門,如資金供應和管理、科研、法律諮詢、公共關係、物資採購等部門。從事業部來說,為了經營自己的事業,也要建立管理機構。因事業部規模小,產品單一,故一般採用職能制結構。由些可見,事業部制與職能制結構相比,主要區別在於其企業最高層領導下的格第一級部門,是按照事業部分設還是按照職能部分設。

事業部制的主要優點

1.每個事業部都有自己的產品和市場,能夠規劃其未來發展,也能靈活自主的適應市場出現的新情況迅速作出反應,所以,這種組織結構既有高度的穩定性,又有良好的適應性。
2.有利於最高領導層擺脫日常行政事務和直接管理具體經營工作的繁雜事務,而成為堅強有力的決策機構,同時又能使各事業部發揮經營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
3.事業部經理雖然只是負責領導一個比所屬企業小的多的單位,但是,由於事業部自成系統,獨立經營,相當於一個完整的企業,所以,他能經受企業高層管理者面臨的各種考驗。顯然,這有利於培養全面管理人才,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儲備幹部。
4.事業部作為利潤中心,既便於建立衡量事業部及其經理工作效率的標準,進行嚴格的考核,易於評價每種產品對公司總利潤的貢獻大小,用以指導企業發展的戰略決策。
5.按產品劃分事業部,便於組織專業化生產,形成經濟規模,採用專用設備,並能使個人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在生產和銷售領域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因而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企業經濟效益。
6.各事業部門之間可以有比較、有競爭。由此而增強企業活力,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
7.各事業部自主經營,責任明確,使得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能有效的進行,在這樣的條件下,高層領導的管理幅度便可以適當擴大。

事業部制的適用範圍

事業部制結構主要適用於產業多元化、品種多樣化、各有獨立的市場,而且市場環境變化較快的大型企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