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由十五篇專題論文組成,圍繞中國的近現代化追求與建築的關係、民族國家與建築的個性化命運、中國當代建築中的西方元素與當代社會文化、現代政治空間中的中國建築、中國現代建築的總體風格研究等五個主題展開論述。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西學東漸對建築發展的影響是否是以往歷史上中外交流的又一次重複?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建築的發展與古代和現代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為什麼中國建築長期發展緩慢,直到近代才有較大的進步?在今天改革開放的形勢下,近代建築史對我們的借鑑意義何在?這些問題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中具有重要意義,每一位學者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遇到,並要對之做出自己的解答。
作者介紹
賴德霖,1962年出生於福建龍巖。1985年獲清華大學建築學專業學士學位;1988年和1992年先後獲清華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94年秋至1997年夏,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講師。1997年秋入芝加哥大學美術史系學習,2007年獲得中國美術史專業博士學位。賴德霖先後擔任《世界建築》雜誌兼職副主編(1996~1998年)和編委會委員(2003年至今)、《建築師》雜誌編委會海外編委(2002年至今)及美國歐柏林大學美術系講師。現為美國路易維爾大學美術系助教授。賴德霖的主要論著有《近代哲匠錄——中國近代重要建築師、建築事務所名錄》(主編,2006年,該書曾獲2008年首屆“中國建築圖書獎”);《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 (專著,2007年);《20世紀中國建築》(楊永生、顧孟潮主編,1999年)、《西方建築名作(古代~19世紀)》(陳志華、李宛華、陳衍慶主編,2000年)。
作品目錄
自序現代中國與現代建築
從上海公共租界看中國近代建築制度的形成
梁思成“建築可譯論”之前的中國實踐
設計一座理想的中國風格的現代建築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敘述與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遼宋風格設計再思
中山紀念堂
——一個現代中國的宣講空間
文化觀遭遇社會觀
——梁劉史學分歧與20世紀中期中國兩種建築的衝突
中國文人建築傳統現代復興與發展之路上的王澍
受想行識
從馬王堆3號和1號墓看西漢初期墓葬設計的用尺問題
《儒林外史》與明清建築文化
鮑希曼對中國近代建築之影響試論
28歲的林徽因與世界的對話
——《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評註
吳佩孚,吾佩服
北京的交通問題出自交通嗎?
他山之石
雅典衛城山門朝向的歷史演變及其意義
建築中的創新
——從“三位最偉大的美國本土生建築師”說起
關於勒柯布西耶住宅作品的建築解讀
富勒與設計科學
日本建築觀與思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