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牛津大學

走進牛津大學

引子: 飛往倫敦Flying to London 天啊,那幫該死的英國人。腰纏萬貫,牛氣沖天,就因為是牛津出身唄!你知道嗎,德達魯斯,你才真正有牛津派頭呢。 ——詹姆斯 喬伊斯,《尤利西斯》,1922 前往倫敦去的飛機晚點了,本該中午12點起飛,拖拖拉拉的搞到下午近5點才起飛。 上次到了倫敦的時間是下午,這次已是晚上7點多,第一次從空中俯瞰了倫敦的夜景。泰晤士河和塔橋清晰可見,路面上由車流組成的流動燈火透露著倫敦這座世界大都市的繁忙。可怎么看我都覺得這倫敦的繁忙中總是透著一股四平八穩的勁。 落地後輕車熟路的走到了報關處,希思羅機場到底是老了,通道兩邊立著的鏡子也無法遮掩它的陰暗,硬體上明顯較現代化的北京首都機場相距甚遠。2003年在牛津大學做訪問學者,報關時沒帶防疫站的體檢卡,拎著就給體檢了一回,當時我心裡那個悔呀,心想這一檢肯定不知又讓鬼子騙走多少銀子。體檢耽誤不少時間,不過也就是做個X光透視什麼的,而且還是免費的。鬼子們態度還不錯。就是體檢中心做X光的那個女人長的特粗壯,我總覺的她像個男的。 在英國呆得日子長了後,強烈的感受到鬼子們死性,守規矩,凡事方圓中也透著人性,完全向錢看的事並不多。 圖:倫敦眼 圖:夜色中的倫敦塔橋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全書分為三個大部分:1.歡迎來到大學:介紹了牛津大學的38個獨立學院,7個永久私人會所和7所博物館(包括2個植物園)等學院及各個學術機構的特點,組織架構和歷史回顧等。2.生活在牛津:結合作者在牛津大學的經歷及生活點滴,感悟等,圖文並茂雅趣又賦予知識性.3.怎樣上牛津大學:就目前的留學熱,給學子們一些指導和具體方法。

書稿節選: 牛津大學的 大學公園;牛津大學博物館;牛津大學就業服務

書稿節選

牛津思愁 (Missing Oxford)

甜蜜的城市,如夢似幻的尖塔之城。她無需溫情的六月,為自己的美麗錦上添花。

——馬修 阿諾德,《賽爾西斯》, 1867

中央汽車站就在希思羅機場出口處,在這兒可搭上前往英國各地的長途汽車(Coach)。希思羅機場至牛津的班車,尖峰時間每20分鐘一趟行使約70分鐘左右即可到牛津城中心的Gluocer Green汽車站,非常方便。

初來牛津時曾調侃過英國是個沒落的老牌帝國主義。狹窄的街道,打著補丁的柏油馬路,看牛津第一眼時,感覺不如年輕靚麗的“超級女生”。當我開始與牛津交談時,她內在的秀麗與充實象雍容的貴婦。她的自信,寬容,她的見識,優雅,讓我肅然起敬的同時產生一種深深的眷戀。

當車行至熟悉的牛津城外時,心中,乎的湧出許多親切感,牛津!我又回來看你了。矮矮的房屋掩蓋在一片一片的綠色中,聞著草香看著路邊跳躍的小松鼠。我的眼淚終於在昔日房東老太Marry的擁抱中掉了下來,Marry的善良,仁愛一直在感動和淨化著我的心靈,她是我心目中牛津的代表。

在中文裡英國的地名通常是音譯過來的,比如London(倫敦),Edinburgh(愛丁堡)。但牛津Oxford,和劍橋Cambridge卻取自意譯。Ox是牛的意思而ford有小河、溪流的意思,故取名牛津。不知真正的譯者是誰,但我分析可能與我國諸多文學大家曾於牛劍留學有關。英國人,一提起牛津時,要把頭抬高,仰起臉,莊重地念著Ox-ford,那個O字要園而重,才能表示尊重,才是對學術的敬意。

牛津城一角 牛津城一角

牛津大學城位於泰晤士河與查威爾河匯流的綠色山丘,在倫敦西北方,路程約六十英里,從倫敦開車到牛津路程需一個半小時。通常以Ring Road 為界,Ring Road 以內稱為Oxford city(牛津城)。牛津大學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校門。大學的各個院系象一個個珠璣分落於城中,和城市呈相融關係。遊覽牛津大學也就是遊覽牛津城。牛津城方圓約60 公里,為保留城市的古風,不允許建三層以上的建築。城內唯一的一棟8層的高樓是牛津大學工程系的,被視為牛津的恥辱,牛津人每每路過於此都會搖頭晃腦的說Ugly,really ugly(醜,真是醜)。甚至總有人妄想把它炸掉。牛津城加上Ring Road 以外的數十個鎮和村落構成牛津郡(Oxfordshire)。牛津郡最大的一家綜合醫院John Radicliff醫院即坐落於牛津城旁的Headington村,有名的邱吉爾莊園在牛津城旁Worcester村內,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出生和成長於此。另一個中國人很喜歡去的牛津郡的村叫Bister,那裡有一個名牌工廠店。世界各個頂級品牌的服裝在這裡以廠價銷售。

我的老師Bob(My Supervisor Bob)

每當我完成一個玻璃製品時,我自己都感到很驚奇“我居然能做這個!”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 鮑勃 托馬斯, 2005

不知是我上輩子什麼時候修的緣分,讓我有幸碰到Bob。Bob是我在牛津大學的指導老師,為人和善具典型的英國紳士風度。對學生極盡寬容,放牛吃草。其實,這Bob要說起來還了不得。他是鼎鼎有名的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相當於中國國內的科學院院士。在中子衍射領域極具權威性,是英國羅斯福實驗室擴建的鑽石(Diamond)工程中子衍射的項目主席。

別看Bob這么有名,他在牛津大學的職稱不過是一個高級講師。部分原因是在牛津大學我們的物理化學實驗室只能有一個教授,另一個重要原因是Bob極不看中這些虛名。據說他當選院士後,系裡曾提出給他一個名譽教授,但他不感興趣,根本不申請。他的哲學是如果不給漲工資,虛名的事不要也可!

一日Bob穿著杏黃色的襯衣,深蘭色的毛線外套,走在實驗室陰暗的樓道中。只見他的袖口處一閃一閃似有火花在竄動。我非常緊張的跟在他身後,定睛細瞧準備隨時撲救。可細看才發現是Bob深蘭色的毛線外套袖口處磨的禿了毛,透出的杏黃色襯衣隨著他胳膊的甩動在陰暗的樓道中看似如小火花一般。我暗自慶幸多虧沒有馬上撲救。一方面也琢磨著這英國佬可也真不講究衣著,Bob可不缺錢。

Bob每天準時上午9點出現在辦公室,下午6點左右離開。工作繁忙而緊湊,他的事情簡直多的象小山似的。不過依我觀察有一件事能吸引Bob馬上離開他的辦公桌!

我們做化學研究的人,實驗室很象家庭主婦的廚房,鍋,碗,瓢,勺,各類容器必不可少。現在條件好了,多數的玻璃器皿都可買到。不過有些特殊形狀或者特殊要求的玻璃器皿,還是不好買的。所以有條件的化學實驗室內多雇有玻璃工人,專門應化學家們的要求,做些複雜的玻璃器皿。

Bob好的就是這個玻璃工人的工作,隨時隨地只要學生們告訴Bob有件玻璃工需要做,他會毫不猶豫的放下一切,馬上給你做。在做玻璃工這方面Bob對他的學生真是有求必應。主要原因據我分析是Bob太熱愛做玻璃工了。他甚至有一套自製的專門做玻璃工的小推車,小車底部安裝有小型真空泵,上部各式做玻璃工的工具家私一應俱全。只要學生們向他反映需要做玻璃工,Bob立馬推上他的小車就過來給你做。細想Bob的學生也夠幸運的,一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隨時侯著給做玻璃工,而且是有求必應。按Bob的說法是當他完成一個玻璃製品時,他自己都感到很驚奇“我居然能做這個!”。有時學生們的畢業論文交他很久了,他都沒時間看。我們私下建議不如先告訴Bob有玻璃工要做,然後等Bob興致勃勃的做玻璃工時問他“是否看了我的畢業論文,並打算何時看完?”

據說Bob還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修車。一次他的車壞在路上,他打電話呼來修救隊,修理人員修了一會兒,他實在看不過眼。告人家說“你給我打著手電,我來修如何?我自己的車我最了解,只是我沒有帶修理工具。” 隨後Bob修完他自己的車,交了錢給別人,繼續上路。我沒見過Bob修車,不過到真見識了Bob開車。我想他開車時,一定認為自己是個毛頭小伙,超車,併線嫻熟而瘋狂。事實是Bob今年已是60有餘了。

03年在我結束了1年的訪問學者生涯,如期回國後,在北京有幸又與Bob重逢。老頭頭戴黑色毛線帽,舊綠色棉夾克圍一花格圍巾。高高筆直,一點沒走形的身材,邁著大步,胳膊甩的較開地走在街頭,衣著普通,可卻是魅力無限。

就業服務 (Career Service)

牛津大學之所以舉世聞名與他有這么一批敬業的高素質的教職員工密不可分。

如果你來過Banbury Road 56號,這棟1866年的古雅建築,一定不會奇怪為什麼牛津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一直是英國大學中最低的。

在學期期間,就業服務部(Career Service)從星期一到六都有專業的就業顧問坐診,接待學生,回答學生們在找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及對自己未來職業規劃的困惑。就業服務部(Career Service)除E-mail發布每周時事通訊、印刷品The Bridge(橋)周刊、What’s on(一周要聞)周刊及就業服務指南外,還組織有各類花樣繁多的培訓課程。

在Hilery Term(牛津大學的第二個學期)開始的時候,我在就業服務部(Career Service)登記了Job seeking and Interviewer skill (找工作和面試技巧)的培訓課程。這是一個一天的培訓課程。早上9點,按照事先發給我的課程說明,我準時來到就業服務部(Career Service)的教室。我們9個學員各自作了簡短的自我介紹和前來培訓希望達到的目的。來牛津後,所有我參加的培訓均是嚴格控制人數的小班教學。我以為小班教學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特徵。

培訓老師John先就如何求職,讓學生們一個個的發表自己的看法,隨後放了一段創造性求職的錄像。尋找職業訊息、找朋友、熟人介紹、自薦當暑期實習生,創造性求職錄像里有大約二十幾種方法。我才忽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在求職網頁上瀏覽的方式似乎是太膚淺了。哎,英國人就是這樣,把任何一個在我眼裡不太在意的小事做的周密、詳盡、不厭其煩。這當然也是我在英國受到的一項重要薰陶之一。

隨後大家拿出各自事先按通知要求寫好的求職簡歷,二個人一組互相提意見,我一眼看出了我同伴的一些不妥,她也發現我的簡歷有些地方頗讓人困惑。老師隨後又講解了幾個類型的簡歷和求職信的寫作。John就簡歷和求職信的寫法,總結了大約8種,講解完畢後,他把他事先列印好的一個簡歷和求職信的小冊子,發給了我們。

上、下午茶和午餐都由就業服務部(Career Service)免費提供,老師和我們坐在一起談些輕鬆的話題。下午的面試技巧也以結對子練習為主,老師講解為輔。整整一天的學習還真是受益不少,別小瞧了求職面試,事事皆學問一點不假。

我很為我們的培訓老師John所感動,他非常的敬業和友善。就業培訓這個工作John做了二十多年。他認真的總結和收集著每一個求職學生應該注意和考慮到的細節,不厭其煩的把這些看似簡單又容易被人忽略的東西傳授給學生們。迎來送往,認真的服務著一批又一批的牛津學子。

我想牛津大學之所以舉世聞名與其有著這么一批敬業的高素質又甘於平凡的教職員工密不可分。

Hana 的離別聚會 Hana’s Farewell Party

與國內相比牛津的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關係要淡漠了許多。對師道尊嚴和師兄情誼都不太看重。人與人之間多的是一份寬容,少的是幾分人情或關係。

和我在一個研究小組裡工作的芬蘭女孩Hana博士畢業了,她拿到一份日本Toshiba公司的Fellowship (獎學金),要遠行日本了。在臨行之前她自行發了個帖子,廣而告知在她離開牛津前一個星期的星期天,下午2點至6點在她的住所內,有物品拍賣。帖子裡仔細標明了她的電視、DVD等各類小電器和CD碟、書籍的拍賣價格,歡迎同事們踴躍前往購買。6點後在牛津的Perch酒吧,舉辦她的告別兼生日Party。不過牛津學生的Party, 飯錢和酒水可都是各人付各人的, 沒人給你買單的。畢竟和Hana做了近兩年的同事,她的告別Party我是一定要去的。

下午5點左右,我如約來到她的住所,遺憾的是生意並不太好,沒有多少人買她的物件,當我問Hanna有什麼要幫忙的嗎,她說“你幫我問問有誰要買電視機吧”。我看了看臨床的書架,滿滿的各類書籍,書上有Hanna仔細貼上的價格標籤,3到5鎊不等也有贈送的。我看上了幾本贈送的書,又考慮到我什麼也不買,只是拿走一些免費的書籍是不是有點不太仗義?事後我有些後悔,老外似乎根本不在乎這些。

Hanna的一對熨斗和熨衣板15鎊賣給了Tom。Tom與Hanna和我算是同門師兄(都是Bob的學生),Tom高我們一屆。Tom在牛津時,我們常相約在一起泡在酒吧的。看著Hanna和Tom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認真樣,我多少有些不解,15塊錢還不如送給師兄做個人情呢!

在化學系的開放日,我看到N多父母陪伴孩子的身影,當時感覺真是世界大同啊!說說吃吧,其實父母們可以放心,英國人的吃食真是不敢恭維,可大部分留學生們也是吃的紅光滿面的。

記得我回國時,剛下飛機便直衝向飯店,大吃一頓之後的那份心滿意足已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唉,我的中國胃呀,實在是離不開這方水土。

其實我不喜做飯也不甚挑食,可還是很痛苦的發現英國人的食品實在是太單調了。英國最典型最具有英國特色的食品當之無愧的是“炸魚和薯條”,就是一塊油炸鱈魚和幾塊油炸“比拇指還粗的薯條”,這就是英國人最喜愛的傳統的英國快餐。英國的黃瓜各個粗的跟大棒子似的,茴子白那叫一個瓷實,不鋒利的菜刀恐怕會切的卷了仞。總之英國人的飯食配得上“粗糙”二字。

剛到英國不久,老妹來英國,我請她吃飯,選了家不錯的飯店,看選單時我有些傻眼,選單上的許多單詞我不認得!我老妹也不認得,她就在認得的幾個裡面點了一款烤三文魚。從小我老妹就比我學習好,為了逞強我專門在她不認得的那部分菜譜里點了一個菜,老妹佩服的看了我一眼,讓我飄飄然了兩分鐘。結果上來的是一盤清炒大蔥!而且是那種我們國內做佐料都不用的大蔥的老葉子。鬱悶死我了,又叫老妹抓了個笑柄。

後來和英國人聊天才知道,英國的飯店為了顯示自己的高檔和食物的美味,常常用法語寫選單。至此以後,進飯店不認識的單詞我都會把侍者叫來,多問幾句,再不玩虛榮了。可你說這英國人不也是玩虛榮嗎,好好的用什麼法語寫選單呀,用了法語這英國菜不還是那么難吃嗎!

不過奇怪的是BBC播放的烹飪節目卻是超多,廚師主持人也成為社會名人。一日去鬼子家做客,發現這位英國佬愛做飯,廚房處立一小匣子,打開一看對開的兩個小門裡上下5、6層一排排的全是調料。他的做飯手法非常單調,但調料櫃及數十種切肉的、切菜的、切麵包的、切黃油的、切水果的……還有一種刀尖開岔的吃魚的刀具,是我見過的最具專業精神的一位。我教了他一招紅燒肉,他很喜歡。以後每次見到我都跟我提及他最近又做紅燒肉了,很好吃。一年後我再次回到牛津,昨天他又跟我提及了紅燒肉,讓我感動於他的執著。二年了總吃紅燒肉,明天,對明天我再教他一個宮爆雞丁解救解救我這身陷紅燒肉的朋友。唉,我這么不會做飯之人居然跑到英國來教人做飯了。

不過凡事也不能絕對,英國的啤酒很好喝, Jacket Potato(烤土豆)和 Cheese Cake(乳酪蛋糕)也還挺好吃的。( 1)

牛津大學的 大學公園

牛津大學的園林是英國最美麗的,是英國制度最成熟最甜蜜的果實。。。。。在那裡,你可以永遠的躺在草地上,而且幸福地相信,整個生活就是古老的大花園,時間是一個無窮無盡的英國的下午。

亨利 詹姆斯,一位虔誠的朝聖者, 1964

在一次去蘇格蘭旅行的旅遊團上碰上了復旦大學在牛津大學進修的寧老師。寧老師說:“如果我不在辦公室,那我肯定在大學公園發獃。”大學公園是我每天上下班的畢經之地,春,夏,秋,冬景色不一。大學公園門口的說明書也是春,夏,秋,冬各四種。其實說明書的內容是一樣的,只是封面的圖片不同。綠色是公園不變的主色調,常年都有教授坐在這一片放眼無垠的綠色里“發獃”。

今年夏天的時候,大學公園門口貼著個告示:牛津大學物理系的史蒂文.保羅教授,將在公園內的查韋爾河(Cherwell River)邊,進行一個月的星象與無線電信號的研究。各位有興趣的學生歡迎登上他的觀察站和他聊天。

我去看了看史蒂文.保羅教授搭在查韋爾河邊的星象觀察站,覺的他那付架勢怎么像電影《哈里玻特》里的魔法學院院長似的。

1853年牛津大學的發展漸成氣候時,大學出資購買了莫頓學院(Merton College)91英畝的土地。1860年大學博物館建成,1912至1950年期間大學科學區建立於此。而位於查韋爾河西岸的70餘英畝的場地則是大學公園。

大學公園是二類英格蘭遺產,可觀景點十餘處,板球場,彩虹橋,穿公園而過的泰晤士河支流查韋爾河都不如位於公園一角的西里爾教授的基因花園讓我感覺有趣。基因花園裡種有西里爾教授研究種植的雜交樹木和它們的父母們,各種嫁接出來的色彩斑斕的植物,讓人感覺的科學的精妙。

其實經常在大學公園跑步的姑娘們也是一景。我發現這胖子沒有一個跑步的,在大學公園裡跑步的總是些特別漂亮的白人小姑娘。白種女人的身材的確是誘人,我猜測他們可能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的衣著多半較為暴露。從後面你可以看到她雪白的脖頸,當然整個香肩或後背都暴露在外也不足為怪。

牛津大學大學公園基因花園裡的大樹 牛津大學大學公園基因花園裡的大樹

我經常調侃自己人到中年,又不幸掉到了牛津大學,漂亮白人小姑娘成堆的地方。欣賞他們的同時把我那點兒原本良好自我感覺,全變成徐娘心情了。

博物館裡活動多

牛津大學博物館 1860 年開館,當年就在此舉辦了一場辯論。牛津主教,英國聖工會高層的鐵桿威廉 威爾伯福司和生物學家托馬斯 赫胥黎面對 700 余名聽眾辯論達爾文的進化論,當時達爾文的《論物種起源》數月前剛剛出版。威廉問赫胥黎:“你的母親或父親的血統是源自一隻猴子嗎?” 赫胥黎反駁到:“我寧願出身於一隻猴子,也不願出身於一個濫用權勢窒息真理的神學家。”

牛津大學有7所博物館和1所植物園,他們既為牛津大學教學服務,又供廣大公眾觀賞。其中7所博物館是全部免費對公眾開放的,牛津大學的植物園(BOTANIC GARDEN)最初是醫學院的藥草園,是英國最古老的植物園創設於1621年。在占地2萬平米的園子裡有整齊劃一的花床,標本樹和一顆350歲的紫杉。這裡約有8000種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隨風搖擺。進植物園收2鎊5的門票。但是牛津大學植物園的分部哈考特植物園(HARCOURT ABORETUM)不收門票,哈考特植物園位於牛津城邊上,從設計上擯棄了傳統的圍牆和玻璃房。這裡種有來自全英乃至世界各地不同品種的樹木。

這些博物館各自的藏品和功能不同,共同點就是一年到頭的舉辦各種各樣的科普活動。位於寬街上的科學博物館有早期天文和航海儀器,還有收藏良好的古代天體觀測儀和愛因斯坦用過的黑板。科學博物館常舉辦一些科學史講座和圓桌式的討論會,做為一個自然科學工作者,故事般的科學史探究,可以讓我更多些思考。

女兒最愛去的地方則是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和與之相鄰的彼得.雷佛斯博物館(PITT RIVERS MUSEUM)。主要原因是蟲子多,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門口還有幾個恐龍的大腳印。博物館以擁有恐龍化石和史前時代的動物,昆蟲標本而著稱。歐洲最後一隻渡渡鳥的標本收藏於此,據說它曾給愛麗絲漫遊仙境的作者道吉森(Dodgson)靈感。道吉森有口吃的毛病常把自己的名字說成是渡-渡-道格森。

博物館常舉辦的活動是給你一個小骨頭,讓你去找找這是博物館裡那個動物身上的骨頭,我女兒最樂意乾的這事兒。

彼得.雷佛斯(PITT RIVERS)是位將軍也是現代考古學之父。在1880年,他繼承了一大筆遺產但他決定將半生的收藏捐獻給國家於是便去函牛津大學,要求該校為此成立一所博物館。牛津大學經過7年整理終於在1891年,將在這座以彼得.雷佛斯將軍命名的博物館對外開放了。博物館的館藏分類型排放,人們會發現促使人類文明發展的因素就是不斷追求進步!不過小孩們也不太在乎這彼得.雷佛斯博物館最受歡迎的活動就是塗鴉,女兒常做在地下比照木乃伊的色彩將其塗在博物館事先備好的紙上,運氣好了還能換到小本本紀念品什麼的。

阿什莫爾(ASHMOLEAN)博物館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專門收藏陳列藝術與考古文物。它於1683年對公眾開放。博物館有五個部門,古代遺物,壓鑄畫廊,銀幣,東方藝術品,西方藝術品組成。館藏範圍非常廣泛,自2萬年前至20世紀館內的豐富藏品,讓人瞠目。我買了一本關於阿什莫爾(ASHMOLEAN)博物館藏品介紹的書,讀了幾天便讀不下去了,內容太多了。

科學史博物館裡的講座 科學史博物館裡的講座

一日我坐在房東Mary家的花園裡,好奇的在看一株奇怪的小花,Mary的小女兒Emily正好也在,她很專業的向我介紹起這株小花的科屬,及原產地等等,講完Emily忽然哈哈大笑起來:“我前男友是學植物的。當年我常跟隨他在哈考特植物園(HARCOURT ABORETUM)組織各類植物探幽之類的活動。” 看來她知道我要好奇她這個倫敦大學音樂系的高才生,何以淵博的象個植物學家。原來這不止是博物館裡的活動擴大知識面,談朋友似乎也是一條好途徑啊。

書評一

這本書我是一口氣看完的!不是偵探小說,也沒有愛情穿越,說老實話,起初我可沒想到它居然這么抓人……可能是內容有點小傳奇?畢竟,牛津大學、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子衍射實驗室,聽起來都相當的高深,讓人有點好奇。可偏偏又親切的很,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哪兒能吃到免費飯,哪裡能上免費課,院士原來最喜歡燒玻璃……於是,高山仰止仰望最高學府和大師的心情蛻變成了小八卦和輕喜劇。看到居然有人在國家中子衍射實驗室的玻璃上把中國的紙錢當窗花貼著欣賞時,我縱聲大笑,雷啊!!!歷史、現實、八卦、科學、吃吃喝喝加上學讀書,所有的信息交織在一起,給人一種很奇怪的閱讀感受。於是:你不僅會咪咪笑著一口氣讀完整本書,而且還願意再看一遍,還願意推薦給子侄。我給親戚的孩子又買了一本,覺著是個好禮物。願她會因為這本書愛上學習,也去牛津啊…... (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