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葉斑病

赤葉斑病

赤葉斑病,由半知菌類、葉點菌屬(Phyllosticta sp.)真菌引起,以菌絲體與分生孢子器在茶樹病葉組織中越冬。病斑多發生在較嫩的葉片上,初為淡褐色圓形漬狀小點。以後病斑蔓延,顏色由淡褐色變為棕褐色,有時多個病班連合成較大的斑塊或蔓延於整個葉片,引起葉片的大量枯焦和脫落。

發病規律

茶赤葉斑病真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茶樹病葉組織中越冬。豎年5月份,形成孢子,在潮濕條件下器孢子隨雨水濺潑而傳播,進行再侵染。本病是高溫高濕性病害,從5~6月開始發病,7~8月為發病盛期。夏季乾旱,茶樹因水分虧缺,抗病性降低,有利於病害流行。台刈茶樹,枝葉生長茂盛,蒸騰量大,遇乾旱根部供水不足,茶樹易遭病菌侵害。此外,向陽坡地或梯田茶園及土層淺薄、根系發育不良的茶樹,發病均較重。

病原

赤葉斑病 赤葉斑病
茶生葉點霉:Phyllosticta theicola Petch稱茶生葉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半球形或球形,黑色,大小70~100μm,具孔口,內壁上著生分生孢子梗,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圓形至廣圓形,大小7~12×6~8(μm)。濕度大時,器孢子似擠牙膏狀從分生孢子器中湧出。

分布及危害:油茶赤葉斑病發生在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廣西等省(區)。該病主要危害油茶(Camelliaoleifera)成葉和老葉,造成葉尖、葉緣乾枯,嚴重時引起大量落葉,影響生長。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茶樹病葉組織里越冬。翌年5月開始產生分生孢子,靠風雨及水滴濺射傳播,侵染成葉引起發病,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該病屬高溫高濕型病害,5—6月開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該病屬高溫高濕型病害,5—6月開始發病,7—8月進入發病盛期。茶園缺水,茶樹水分供應,抗性下降易誘發該病。台刈及修剪後抽生嫩枝多,採摘不淨留葉多或夏季乾旱,蒸騰,根部供水不足,易遭受病菌侵染。生產上向陽坡地或土層淺或梯田茶園根系發育不好,重,致整個茶園呈紅褐色焦枯狀,落葉嚴重。

防治方法

①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者25%滅菌丹400倍液,噴灑防治。

②在乾旱時,可增加葉片噴水,以抑制病害的發生。

茶花赤葉斑病

分布與危害

危害茶花。

症狀

病斑多發生在較嫩的葉片上,初為淡褐色圓形漬狀小點。以後病斑蔓延,顏色由淡褐色變為棕褐色,有時多個病班連合成較大的斑塊或蔓延於整個葉片,引起葉片的大量枯焦和脫落。

病原

該病由半知菌類葉點菌屬(Phyllostictasp.)真菌引起。

發生規律

該病菌存活在寄主的病殘體上,孢子藉助風雨、流水等傳播。病害一般從5月份開始發生,7~9月份為發病高峰,受害葉片在大量脫落。

防治方法

1、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者25%滅菌丹400倍液,噴灑防治。
2.在乾旱時,可增加葉片噴水,以抑制病害的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