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赤潮曲【創作年代】現代
【作者姓名】瞿秋白
【文學體裁】詩
詩詞原文
赤潮曲赤潮澎湃,
曉霞飛動,
驚醒了,
五千餘年的沉夢。
遠東古國
四萬萬同胞,
同聲歌頌,
神聖的勞動。
猛攻,猛攻,
捶碎這帝國主義萬惡叢!
奮勇,奮勇,
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
何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從今後,福音遍天下,
文明只待共產大同。
看!
光華萬丈涌。
注釋
1、赤潮——紅色浪潮,指蘇維埃革命。作者寫過這樣一篇文章《莫斯科的赤潮》,其中寫道:“十月革命爆發,莫斯科成了世界革命的中心。這幾天正是赤潮高漲的時候。”2、曉霞——“曉霞”喻示著革命事業生機勃勃。作者曾有一篇文章以“曉霞’為題,熱情歌頌了革命事業充滿活力,前途無限。
3、福音——本意為“福音書”,是指《聖經·新約全書》,“福音”意為“好訊息”,基督教說,這些書是向受苦受難的人“報告好訊息”的。作者在這裡借用這個詞,意為等到革命成功,將給全世界人民帶來幸福。
鑑賞
《赤潮曲》首先出自瞿秋白切身的感受和所堅信的世界觀,同時也直接受到了《國際歌》的啟迪。且看瞿秋白翻譯的《國際歌》中的一段:“只有偉大的勞動軍,只有我世界的勞工,有這權利享用大地,那裡容得寄生蟲!霹靂聲巨雷忽震,殘暴賊滅跡銷聲。看!光華萬丈,照耀我紅日一輪。這是我們的最後決死爭,同英德納雄納爾,人類方重興!”這裡的向舊世界宣戰的氣概,向人類理想世界進軍的豪情,同樣充溢在《赤潮曲》之中。那種磅礴的氣勢,高昂的音調,甚至一些詞語,也相仿佛。不過,它們又有不同:《國際歌》來自歐洲,使人覺得主要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工人階級的戰歌;而《赤潮曲》,則側重於描繪東方半殖民以至世界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勞苦民眾的覺醒,表達他們的心聲,它好像是《國際歌》在東方的迴響。看來瞿秋白是有意識把《赤潮曲》當作《國際歌》的“姊妹篇”來寫的。作為一個中國共產黨人,這是自然會產生的創作動機。這首詩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革命的哲理和詩人刨的交融,或者說是哲理的詩化。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使作者以涵括的胸襟和高瞻遠矚的目光,概括了整箇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描繪出歷史的走向,內容深刻而博大。這些都是作者切身感受到的、真誠信仰的東西,浸潤著作者濃烈的感情,因此能震動讀者的心弦。其次,這首詩的藝術力量,也藉助於那哲理和詩情伴隨著的形象,那就“赤潮”。“赤潮”,指火焰般燃燒著的漫天朝霞和朝霞過後赤日光焰的愈益廣遠的照射。作者在其《赤都心史·曉霞》中也這樣描寫過:“紫赤光焰,愈轉愈明,……神明的太陽,有赤色的曉霞為之心聲,不久不久,光現宇宙,滿於萬壑。”它們都是比喻無產階級革命的勃興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升騰。這是一個瑰麗的形象,它帶著那哲理和詩情,籠罩全篇,貫串始終,使詩中所寫的一切,仿佛都溶在一片紅光之中,顯雄渾偉美。
這首詩在《新青年》季刊創刊號上發表時,配有許地山作的曲。可見瞿秋白是把它作為歌詞來創作的,具有節奏感強等歌詞的特點。這大概也是因他正在翻譯《國際歌》的緣故。不過它的語言和格調,還明顯地帶有舊體詩詞的痕跡,不是純淨的白話詩歌,不很自然。這是新詩發軔期難以避免的現象,是不能離開歷史加以苛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