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比瑞亞內戰

賴比瑞亞於1847年建立共和國。20世紀80年代末,由於經濟每況愈下,人民不滿情緒高漲,反抗頻繁。這時流亡國外的“全國愛國陣線”(簡稱“愛陣”)領導人泰勒率部打回國內,內戰爆發。

簡介

賴比瑞亞是美國解放的奴隸移民至此,於1847年建立了共和國。此後,其子孫領導著原有的住民。20世紀80年代末,由於經濟每況愈下,人民不滿情緒高漲,反抗頻繁。賴比瑞亞於1847年建立共和國。20世紀80年代末,由於經濟每況愈下,人民不滿情緒高漲,反抗頻繁。這時流亡國外的“全國愛國陣線”(簡稱“愛陣”)領導人泰勒率部打回國內,內戰爆發。

起因

1980年,原住民塞繆爾·卡尼翁·多伊軍士長率領士兵發動政變,結束了美國黑人移民後裔的統治,建立軍政府。1989年,賴比瑞亞全國愛國陣線(簡稱“愛陣:NPFL)的領導人查爾斯·泰勒率部打回國內,內戰爆發。

發展

就在取得全面勝利前夕,“愛陣”內部分裂,形成與政府軍三方混戰的局面。此後,儘管有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和國際社會的不斷干預,賴比瑞亞交戰各方幾次簽訂停火協定,其間也舉行過大選,1990年11月也成立過暫時的政府,但是內戰幾乎從未停止過。直至1995年,在聯合國、非洲統一組織和西共體的多次斡鏇下,各派最終簽署了和平協定。1997年5月,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首腦會議上,達成了7月19日進行總統大選的意向,在選舉中泰勒得到了選票的75%以上,被選為總統上台執政。

泰勒上台後,形勢並沒有明顯好轉。內戰至今已奪去上萬人的生命,造成數十萬平民流離失所。1998年以來,由前參謀長朱魯領導的“賴比瑞亞人和解與民主聯合”(簡稱“利民聯”)武裝一直試圖推翻泰勒政府。2002年2月,“利民聯”一度逼近距首都蒙羅維亞僅35公里的克萊鎮,迫使泰勒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2003年6月,賴比瑞亞和解與民主聯盟(LURD)目標推翻泰勒的政權,內戰再次爆發。

賴比瑞亞局勢的惡化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2003年6月17日,在西共體和聯合國賴比瑞亞國際聯絡小組的斡鏇下,政府和反政府武裝領導人在加納簽署了一項同意在30天內成立臨時政府以及泰勒在未來30天內下台的停火協定。協定簽署後,泰勒又要求在新的聯合政府中擁有位置,遭到“利民聯”的反對。6月23日,“利民聯”武裝向首都發動新的進攻,並25日攻占了市中心。7月4日,泰勒宣布同意下台,條件是必須先在賴比瑞亞部署國際維和部隊。18日,“利民聯”向蒙羅維亞發動新一輪攻勢,遭到政府軍頑強抵抗。持續兩周的衝突造成1000多人死亡,20多萬人流離失所。

25日,美國總統布希下令在賴比瑞亞海岸部署美國部隊。美國防部宣布派遣4500名海軍陸戰隊員和水手前往地中海,準備在賴比瑞亞執行救援、維和行動。31日,西共體在加納首都阿克拉召開緊急首腦會議,宣布將於8月4日派遣維和部隊前往賴比瑞亞。8月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497號決議,授權在賴比瑞亞部署多國部隊。

結束

2日,泰勒宣布他將於8月11日正式交出權力並將遵守承諾,離開賴比瑞亞,流亡去了奈及利亞。

2009年12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1903號決議,決定延長針對賴比瑞亞的部分制裁措施。

根據決議,安理會將繼續對涉嫌破壞賴比瑞亞和平與穩定的個人以及前總統泰勒政府時期的部分政府官員實行旅行限制,要求所有國家採取必要措施,拒絕上述人員入境或過境。安理會還決定調整對賴比瑞亞的武器禁運措施,要求各國不得向利非政府實體和個人提供軍火和軍事援助,但強調武器禁運措施的對象不包括賴比瑞亞政府。 安理會還敦促賴比瑞亞政府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履行凍結泰勒及其他前政府官員資產的相關義務。 安理會2000年通過決議,對賴比瑞亞實施武器禁運等一系列制裁措施,以迫使泰勒領導的利前政府和反政府武裝儘早結束內戰。2003年12月,安理會通過第1521號決議,決定對泰勒等涉嫌破壞利和平與穩定的個人實行旅行限制。2004年3月,安理會通過第1532號決議,決定凍結泰勒及其前政府官員的資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