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陽境內語言
賓陽縣內主要通行漢語,壯族使用壯話。其中主要是賓陽話(本地話),客家話(新民話),白話(粵語),以及少數西南官話(南街軍話)、閩南語(新賓同義村)。賓陽縣誌里,以賓陽話作母語占全縣70%,客家話20%,壯話8%,官話2%,白話作為城市間交際用語。
賓陽話人極少數會說客家話或壯話,而客家人和壯族人多數會說賓陽話。由此可推,賓陽話受賓陽其他語言影響不太大。在十多年前,國語在廣西尚未得到推廣普及之時,很多賓陽話人會說南寧白話(粵語邕潯片),到南寧市去往往是以南寧白話為交際語而非國語。現在,雖然普及國語了,但南寧白話對賓陽話的影響仍然較大,賓陽話中很很多都受到南寧白話影響。[2]
本地話
通行於全縣,使用人口大約100萬,以賓陽話為母語的占全縣的70%以上,大約80萬人,說賓陽話的人祖先多是來自宋朝山東省的移民。縣內母語為其他方言(客家,壯話)也能精通賓陽話。
新民話
客家話在廣西被稱為新民話,使用人數大約在20萬人,客家話為母語的賓陽人占20%,是除賓陽話之外的第二大方言,賓陽縣的客家人為廣東和福建移民為主。客家話通行於賓州,新橋,大橋,黎塘,王靈的部分村莊。由於賓陽本地話占強勢地位,許多曾經客家話村莊現在母語已經轉化為賓陽話。
粵語白話
白話目前主要分布在縣城,新賓和黎塘街道的部分民居中作為家庭語言,以及黎塘靠近貴港的地區,白話人多為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廣東商人移民。白話在賓陽更多作為城市間不同母語人交流的工具,白話是許多賓陽人的第二語言,在廣西推廣國語之前,賓陽人到外地(如南寧,桂東南,北部灣,以及廣東地區)基本需要用白話(粵語邕潯片)交流,白話在廣西歷史上相當於“國語”的地位。對於中老一輩賓陽人來說,基本能講白話和賓陽話。
口音分布
由於地域及歷史因素,縣境內的各個鄉鎮的口音均不一樣,主要分為蘆圩,大橋,黎塘口音三大塊。其中,又以蘆圩口音和黎塘口音為特點。
蘆圩口音
包括縣城賓州鎮,新橋鎮,思隴鎮,鄒圩鎮等鄉鎮主要講縣城口音。
大橋口音
包括大橋鎮,中華鎮,武陵鎮,與蘆圩口音較為接近
黎塘口音
包括王靈鎮,洋橋鎮,黎塘鎮,古辣鎮等主要講黎塘口音,由於距離貴港市白話區(粵語邕潯片)接近,西部鄉鎮偏向粵語發音。與蘆圩口音有差別,蘆圩口音和黎塘口音的賓陽人交流時可以明顯聽出。
蘆圩口音差別
蘆圩偏ue,黎塘偏o
漢字 | 蘆圩口音 | 黎塘口音 |
落 | lue | lo |
水 | shiue | shio |
塘 | dueng | dong |
海 | hue | hio |
漢字 | 蘆圩口音 | 黎塘口音 |
去 | hu | hui |
對話和辭彙
常用對話
國語 | 賓陽話 | 發音 | 例句 |
沒有 | 冇有/ 某有/ 唔有 | m yao / m you | 我唔有錢 (我沒錢) |
是 | 系 / 是 | hai(hei) /si | 我系李明 (我是李明) |
看 | 看 / 睇 (黎塘) | heuan /tai | 睇電影 (看電影) |
想想 | 念念 | nam | 我念念先(讓我先想想) |
不 | 某 / 唔 | mao (mou) / m | 我唔想去 (我不想去) |
一塊錢 | 一蚊雞 | yat men gai | 一碗粉七蚊雞 (一碗粉七塊錢) |
不用客氣 | 唔使客氣 | m sai hak hey | 唔使客氣 |
在這裡 | 系果捏 | hai gu nie | 我系果捏 (我在這裡) |
這么 | 咁 | gam | 咁多 (這么多) |
辭彙 | 發音 | 解釋 |
幾多 | gei due(蘆圩) gei do (黎塘) | 是粵語中常用的,賓陽方言中也用,如“幾多錢? |
幾時 | gei si | 什麼時候,是粵語中常用的,賓陽方言中也用。這是古詞,唐詩裡邊常見 |
批 | pai | 賓陽方言中說給水果削皮,都說批。比如“批一個蘋果來吃” |
企 | gei (kei) | 即站立之意。如說:“攞處企”(找位置站)。此字賓陽方言與粵語也相同。 |
圳 | zen | 指深水溝。一般說雞圳。 |
篩 | sai | 古漢語,聚餐,吃飯的意思 |
賓陽話辭彙
蘆圩口音/黎塘口音一 jat | 二 yi | 三 slam | 四 slei | 五 ngou | 六 lok | 七 tshat | 八 bat | 九 tsou | 十 sap |
兩 lueng | 百 bak | 錢 jsin | 零 leng | 我 ngue /ngo | 你 nei | 他 ta (na) | 大 dai | 落 lok | 快 vai |
萬 man | 雞 gai | 日 yat | 賓 ben | 地 dei | 好 hueo /hou | 水 sue /sio | 看 huean /hon | 學 hak /hok | 習 zap |
賓陽話危機
賓陽話作為賓陽本地方言,通行於全縣的民眾,特別是對於目前20歲以上的縣內居民日常生活大部分用賓陽話交流。但是在正式場合比如政府會議,大型晚會等場合和學校授課均使用國語交流。隨著推廣國語的開展,越來越多人已經不會說賓陽話或者說得不流利。缺乏公共平台
由於賓陽話在廣西的特殊性,整個廣西只有賓陽通行賓陽話,然而賓陽附近白話地區有廣東地區的粵語電視節目,粵語歌和統一的白話廣播節目等公共的方言平台,能夠有效的傳承白話方言。賓陽縣內沒有賓陽話的電視和廣播節目,僅僅依靠網路的賓陽話視頻,年輕人學賓陽話只能靠父母口口相傳,沒有可以依賴的公共平台
年輕不說賓陽話
隨著政府推廣國語的力度加大,許多青少年已經不能很好的用賓陽話交流,甚至已經完全不會說賓陽話。在縣城大街上父母和小孩幾乎清一色的說帶有濃重口音的國語。有些父母在對外人用賓陽話,對自己小孩則反而只說國語,賓陽縣城裡小學生(比如賓陽蘆小)大部分都只用國語和同學交流,賓陽話只跟家裡人說。15歲以下的青少年會說賓陽話的比例銳減,長此以往賓陽話傳承將出現斷層。說賓話老土觀念
90年代廣西省會南寧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推廣國語運動,南寧政府引導說本地方言老土並且在公共渠道上切斷了粵語公交廣播和電視,南寧白話已經瀕臨滅絕。賓陽和南寧歷來人流往來交流密切,受到廣西省會南寧推廣國語的風氣影響,許多到過南寧生活的賓陽人有一種“說方言老土,說國語時髦”的觀念,內心抵制家鄉方言,排斥說賓陽話。專有名詞國語化,發音“國語化”
在交流的過程中有些詞語用國語發音來代替而不知原字詞的賓陽話發音,比如游泳(YouYong),賓陽話發音應該為YouWeng,許多賓陽人則用Yong來念“泳”字。
對於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會說賓陽話或者說得不流利的現象,我們應該足夠重視,不能重蹈南寧白話悲劇(南寧90年代激進的推廣國語政策使得南寧市區說本土白話的比例在十幾年內銳減至三成)
歸屬爭議
桂南平話和粵語基本上可以算是一種漢語的方言分支,但是有學者把桂南平話獨立成另一種方言(詳細見桂南平話和粵語)。賓陽話與粵語的相似度達到70%以上,傳統上該把賓陽話歸入粵語。由於語言學界尚未有正確的定論,這個問題仍然保持爭議性。賓陽話與勾漏白話有如此高的相同率,也真難怪多年來學界一直把桂南平話當粵方言的次方言來看待。即使近年內,學界仍有把平話列為一種並列於粵方言的漢語方言的討論,也仍然未能得出一個確切的公認的結論。但不管得出何種結論,都存在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桂南(賓陽)平話與勾漏白話有著一個無法割裂的悠久的歷史淵源,它們都是自唐宋至元明期間進入嶺南的北來漢語,而且應該都曾經是中原盛行的通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