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鄉政府駐賒灣,東距離縣城9公里, 清末廢靈稷鋪設集於此,民國時曾稱龍泉寨,後改為現名。1957年為中心鄉,1958年為人民公社,後改為區,復改為公社,1983年改為鄉。
2008年6月18日,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泌陽普查隊在賒灣街南趙書謙家門口發現“龍泉寨”碑刻。碑刻長1.35米,寬0.5米,厚0.2米,長方體,中間大字顏體自右至左橫書“龍泉寨”三字,單字高43厘米,寬32厘米,右上角豎行小字楷書“大清同治六年建修”,左下角楷書;“泌…..士紳….”。
此碑刻相傳為龍泉寨建寨時南門門額碑,書法藝術價值極高,同時也彌補了《新編泌陽縣誌》中關於賒灣鄉“民間曾稱龍泉寨”記載上的不足之處。
經濟發展
賒灣鄉是個農業大鄉,泌水河、甜水河、東西南北流經全境,駐南53省道橫貫全境,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盛產,經濟作物以棉花、花生、油菜、大豆、芝麻、菸葉為主,沿河兩岸蔬菜大棚生產的反季節綠色蔬菜遠銷安徽、湖北、河北等省、市,被稱謂"泌陽西菜園"。
近年來,賒灣鄉注重發展小集鎮建設,使全鄉兩個集鎮達到規範化要求,被市委、市政府定為綜合開發改革試點鄉,制定多項優惠政策,為經商辦企業提提供寬鬆環境。
借東西部合作之機,引回大量資金、技術,建成了玻璃廠和醬醋廠兩個大型企業;農業方面,引進資金300萬元建成農業科技示範園,引進資金500萬元建成了千畝蘆薈種植基地。
發展前景
在賒灣,有一支廉潔高效、愛崗敬業的公務員隊伍。在鄉黨委書記喬成林、鄉長李庚建的帶領下,制定有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創造一個幹事創業的寬鬆環境,但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的限制,經濟基礎還相對薄弱,為促進鄉域經濟發展,本著共同投資,共同受益的宗旨,願同廣大有志之士,真誠合作,共建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