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起源:一個更長遠的視角

資本主義的起源:一個更長遠的視角

20世紀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所發生的蘇東劇變似乎印證了人們長期以來堅信不疑的一個論題,即資本主義是人性的自然條件,它與自然法則及人類的基本偏好相契合,任何對該自然法則及偏好的偏離最終都不會有好下場。 當然,如今也有很多人對緊隨蘇東劇變而來的資本主義勢力的膨脹心存質疑。當我撰寫本書第一版的導論時,整個世界尚處於亞洲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眩暈中。現如今,每日新聞的財經版正以高度緊張的姿態關注著美國經濟衰退的各類信號,同時也重新發現他們之前所確信不疑的舊資本主義循環體系已是明日黃花。在世界各地,一系列戲劇化的、自稱“反資本主義”的遊行示威充斥著處於上述兩個歷史時期之間的時間段。同時,儘管許多參與者似乎傾向於將“全球化”或“新自由主義”的罪惡與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區別對待,但他們卻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人們的需求與對利潤的要求之間存在的衝突,一如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與急劇惡化的生態環境所楬櫫的那樣。 在過去,資本主義總能從其周期性危機中抽身而出,但總會為新一輪更惡劣的危機奠定一個基礎。不管使用何種手段來限制或糾正危機帶來的損失,都會使數以百萬計的人遭受生病和醫治的雙重痛苦。

內容簡介

本書的基本內容包括資本主義的起源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歷史與理論方面的爭論。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回溯了最重要的歷史解釋以及圍繞在這些解釋周圍的討論,其重中之重在有關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通俗模式(即所謂“商業化模式”)以及對這一模式的主要挑戰。在商業化模式看來,資本主義就是“人性與技術獲得長足發展之後不可避免的產物”,它源於人們所從事的各類逐利行為。與此不同,伍德關注的則是“市場相對於人們的強制力量得以形成的各項條件”。第二、第三部分則呈現了作者對歷史發展進程的另一種解釋路徑,而這一解釋路徑正是建立在第一部分中的討論,尤其是基於那些與普遍流行的傳統觀點不同的歷史論述基礎之上的。本書作為修訂擴充版包含了一些全新章節,其中的一些主要觀點在第一版中僅僅是點到為止,而在本版中則經過了充分討論,包括非資本主義的商業活動、資本帝國主義的起源以及資本主義與民族國家之間的關係。

作者簡介

埃倫·米克辛斯·伍德(Ellen Meiksins Wood),1942年生於美國紐約市,1962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斯拉夫語言文學學士,1970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政治學。其主要學術經歷如下:1967—1996年執教於加拿大約克大學葛倫登學院,1996年入選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1984—1993年擔任英國著名左翼期刊《新左派評論》(New Left Review)編委會委員,1997—2000年擔任獨立社會主義雜誌《每月評論》(Monthly Review)主編。伍德是當代著名政治理論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她開創了“政治理論的社會史”這一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徑。她與著名歷史學家羅伯特·布倫納(Robert Brenner)共同被譽為“政治馬克思主義”這一重要流派的開創者與奠基人。其最新的著作為:《西方政治思想的社會史:從...

目錄信息

導論
避開正題
是機會,抑或是必要性?
第一部分轉型的歷史
第一章商業化模式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商業化模式
商業化模式之後
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外:卡爾·波蘭尼
反歐洲中心論
第二章馬克思主義陣營內的爭論
馬克思論轉型
轉型之爭
佩里·安德森論絕對主義和資本主義
第三章馬克思主義的替代理論
布倫納之爭
布倫納與“資產階級革命”
愛德華·帕爾默·湯普森
小結
第二部分資本主義的起源
第四章商業抑或資本主義?
城鎮與貿易
基本必需品的貿易
佛羅倫斯與荷蘭共和國
第五章資本主義的農業源頭
農業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產權的興起與“進步”的倫理
圈地運動
洛克的產權理論
階級鬥爭與資產階級革命
第三部分農業資本主義及其以後之發展
第六章農業資本主義及其以後
農業資本主義的黃金年代
農業資本主義果真是資本主義嗎?
市場依賴性與新興商業體系
從農業資本主義到工業資本主義
第七章資本主義式帝國主義的起源
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帝國主義
愛爾蘭:新興資本主義式的帝國主義?
帝國與進步的意識形態
從圈地運動到帝國?
第八章資本主義與民族國家
前資本主義時期歐洲有明確疆域的主權國家
資本主義時期英國的國家形式
資本主義與國際關係
資本主義與民族國家
第九章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現代性與資本主義:法國與英國
後現代性
結論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