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賀卡旅行,是一種賀卡泛濫成災現象,較為普遍。一些機關事業單位的賀卡,包裝越來越豪華,有的甚至附金箔、光碟、紀念幣等,單是印賀卡一項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祝福內容則千篇一律,有的連親筆簽名都省了,全是電腦列印。這樣的賀卡多了,往往是開封即棄,有的甚至不開封就丟在一邊。更有甚者,樓上樓下、同院同樓,自己懶得跑送,讓賀卡通過郵局旅行一大遭,有的竟找快遞代勞,出現“同院快遞”現象。民眾調侃叫“賀卡旅行”。歷史
在古代,這叫“望門投刺”。官員之間,除了對真正的故交友人要見面拜年以外,大多採用這一方法,省時省力。有的名士被人慕名投刺而“載刺盈車”、家中“積刺盈案”。奢靡之時,名刺綴珍珠為字,僕人代送,“一刺來投一刺還,交情一日遍長安”。只求禮數到位、留下印象,而以檔次示敬重,以奢華顯身份,“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明代文人文徵明嗤之為“世情嫌簡不嫌虛”,可謂一針見血。今人颳起“賀卡旅行”風,發人深思。此風首先就是浪費之風、奢靡之風,每年那么多一般應酬性的公務賀卡,得浪費多少紙張、砍掉多少樹木,得耗費多少公款、占用多少郵車,此風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風。賀卡所承載的功能基本失效,就剩下這種空耗物力、人力、財力的昂貴形式,連一個單位樓上樓下都不願跑路、寧可走郵局,則又夾雜官僚主義的影子。民眾則直接指為“敗家子”。
危害
這種“賀卡旅行”風卻遠非賀卡一端,用公款進行應酬性、應景性、禮節性的公務活動十分活躍。比如掛曆群送,掛曆一本即夠,有的年底竟會收到幾十本,多餘的被當作廢品處理。比如紀念冊群發,紀念冊越印越精美,一發一大批,鮮有珍藏價值、文獻價值,獲贈者往往棄之如敝屣。比如專題彙編書籍成堆,這些書籍多是應景性,打著學習先進典型、人物、報導的旗號,卻缺乏喜聞樂見、啟人心智的創造,成捆成捆地堆在那裡,最後也是直接化為紙漿。還比如中秋國慶等佳節公款派送月餅送節禮,以致一些大中城市因送禮車多而逢節必堵。從賀卡,到掛曆、紀念冊,再到專題彙編書籍、佳節送節禮,類似這種公款活動的陋習歪風,較為常見,在生活中或習以為常而見慣不怪,或以為慣例而不以為意,或奉為潛規則而集體行之。這種現象,往往因為不同於那種赤裸裸的腐敗,引不起足夠重視。然而,它們所耗費的公款、所浪費的資源、所敗壞的風氣、所損害的形象,卻不可估量。
應對
查找和解決突出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找準問題不僅要抓住那些民眾反映強烈的熱點,也要抓住生活中那些習焉不察的壞行為、慣例、潛規則。只有剎住諸如此類的歪風,才能讓黨政機關風氣為之一振,讓黨員幹部形象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