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莊烈士陵園

貫莊烈士陵園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柏林鎮前貫莊村東300米,占地面積30畝,始建於1945年5月,是費北縣人民為紀念創建和保衛蒙山抗日根據地而犧牲的烈士而建的。1979年公布為平邑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貫莊烈士陵園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柏林鎮前貫莊村東300米,占地面積30畝,始建於1945年5月,是費北縣人民為紀念創建和保衛蒙山抗日根據地而犧牲的烈士而建的。1979年公布為平邑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況

貫莊烈士陵園由烈士紀念碑和墓區兩部分組成。紀念碑坐落在陵園北部,面對蒙山主峰龜蒙頂,碑高5.5米,碑身為正四面形,碑頂雕刻飛機一架,四角各雕大炮一門。正面書“抗日烈士”四個大字,兩側鐫刻主力部隊170位烈士及地方武裝83位烈士英名。在主力部隊170位烈士中,團級3人,營級3人,連級9人,排長15人,班長24人,戰士116人。著名的烈士有八路軍一一五師七團團長李子英、山東縱隊一旅三團政委邱祖瑞、費北縣獨立營副營長路縱橫等。背面為碑文,記述先烈業績和民眾緬懷之情。紀念碑還刻有費北縣政府和時任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魯中軍區政委兼區黨委書記羅舜初、魯中軍區政治部主任周赤萍、參謀處長鬍奇才、魯中聯辦主任王子文、泰南地委書記劉萊夫、軍分區司令員錢鈞、副司令員單洪、政治部主任譚開雲、泰南專署專員程鵬、副專員王煥宇等領導為紀念碑題詞,其中費北縣政府題詞為:“血戰環蒙,屢殲敵偽,英雄事跡,似泰岱永固;救民水火,為政屏藩,民族浩氣,如日星長存。”王建安、羅舜初、周赤萍、胡奇才的題詞是:“為人民服務,堅如泰山,千古永垂。”錢鈞的題詞是:“為革命奮鬥,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你們的犧牲光榮千古。”王子文的題詞是:“中華兒女,奮戰疆場。民族覺悟,革命修養。犧牲流血,保衛祖邦。民眾仰瞻。敬此國殤。千秋萬世,民族之光。”單洪的題詞是:“搏鬥汶陽,功立蒙麓;為國為民,名垂千古。”劉萊夫的題詞是:“萬古難忘烈士給人類的功勳。”譚雲開的題詞是:“為人民而死精神與蒙山共存。”墓區內安葬著1945年遷入的184位烈士遺骨及建國後陸續遷入的253位革命先烈。

遺存

費北縣是1940年6月設立的新建縣,縣域範圍大致為今平邑縣的北半部。1946年1月費北縣與費東縣合併成立蒙山縣。1952年3月蒙山縣撤銷,其西部原費北縣域併入平邑縣。抗日戰爭後期,在上級黨委政府領導下,費北縣人民政府與廣大軍民以軍事、政治相結合,拔除了蒙福寺、豬尾巴溝、十二連城、桃墟環蒙山各據點,銅石和地方之日偽政權也被攻破,從此費北人民獲得解放。在慶祝勝利之日,費北縣人民為了使子孫後代不忘拯民水火之中的我八路軍忠勇將士,建立了貫莊抗日烈士紀念碑。貫莊抗日烈士紀念碑碑文全文如下: 溯自七七事變以來,日寇大舉侵略,河北淪陷,山東震驚,韓復渠不戰而逃,大好河山,拱手讓敵。我八路軍挺進敵後,轉戰蒞費,發動人民武裝自衛,實行民主選舉政權,抗日民主之基礎於肇立。爾時,敵雖占據公路,但點線之外仍我掌握。二十八年夏,敵數路進犯白馬關、萬壽宮、紫荊關,我軍援友,驅敵東竄。是年秋,敵酋田煙,率眾千餘,企圖蠶食鏖戰黑山,血拚兩日夜,幾殲敵偽,敵酋負傷,星夜逃循。二十九年冬,敵劉配合,進占武安,旋即克復;敵圖報復,捲土重來,我軍嚴陣以待,首長親臨指揮,塔佛山一戰,大破敵軍,英勇戰績,偉大空前。三十年冬,敵以數萬之眾,鐵壁合圍,殘酷掃蕩,加以劉匪為虎作倀,自是碉堡林立,壕溝縱橫,意在窒息我軍民。我堅持蒙山陣地,頻年奮戰,幾無虛日。三十二年秋,頑軍、劉匪會合北犯,我軍迎擊於埠陰、白壤,刃拼肉搏,敵屍遍野,重傷頑酋,殘敵南竄。為害數十年之劉賊,亦未幾授首。三十三年,蒙福寺、豬尾溝、十二連城、桃墟環蒙各據點,我以軍事、政功結合,先後拔除。偽軍動搖,銅石、地方不攻自破。榮逆十軍亦次第擊潰。自此,被敵蠶食之費北得以光復,處水深火熱之民眾重獲解放。回想今日之局面,皆我黨我軍忠勇將士,不惜犧牲流血,艱苦奮鬥所換來。我費北人民飲水思源,特公墓先烈,奠慰英魂,建碑題名,永作紀念。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五月費北縣民眾敬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