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應原理

對存款貨幣銀行的債權 M1:狹義貨幣 (2)內生貨幣供應論

貨幣供給問題概述

一、概念
貨幣供給(money supply):
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銀行系統向經濟中投入、創造、擴張貨幣的行為,是銀行系統向經濟中注入貨幣的過程。
貨幣供給量(money aggregate):
國民經濟中被個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持有的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量.
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其源頭是中央銀行初始供給的基礎貨幣,經過存款貨幣銀行的業務活動可以出現數倍的貨幣擴張.
二 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
(一)重要概念
原始存款:是指銀行吸收的現金存款或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所增加的存款準備金。
派生存款:商業銀行以原始存款為基礎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而引伸出來的存款。
派生存款額=存款總額—原始存款額
(二)存款擴張的過程
假定:
(1)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為20%;
(2)所有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為0;
(3)沒有現金漏損
某企業將100元現金存入A銀行,根據20%的法定比率的要求,將80元用來發放貸款或購買證券。假定獲得80元貸款的借款人全部用於支付貨款,獲得支付的債權人又將其全部存入B銀行, 同樣根據20%的準備金率,B銀行也只需保留16元作準備,其餘可用於放貸或投資證券。根據同樣的道理,C銀行也可以將多餘的準備金貸放出去,形成D銀行的支票存款。這個過程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整個銀行系統都沒有超額準備金存在。
顯然,各銀行的活期存款增加額構成一個無窮遞減等比數列,即:
100,100×(1-20%),100×(1-20%)2 ,100×(1-20%)3,···
根據無窮遞減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可知整個銀行體系的活期存款增加額為:
100+100×(1-20%)+100×(1-20%)2
+100×(1-20%)3+···
=100×1/20%
=500(元)
更一般地,假定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為rd,銀行體系的初始準備金增加為△R(前例中為100),整個銀行體系的活期存款增加額△D為:
△D=△R[1+(1- rd)+(1- rd )2+(1- rd )3+···]
三、存款創造的進一步考察
第一,假定所有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為0並不符合實際情況。例如持有超額準備金比率(e,超額準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為5%,那么A銀行能夠用於貸款的數額就減為75元[100元×(1-20%-5%)],依次類推,
△D=△R[1+(1- rd -e)+(1- rd -e)2+(1- rd -e)3+···]
△D=[1/( rd +e)]△R
第二,假定沒有現金從銀行體系漏出也不現實。假定現金漏損率(現金與活期存款之比= C/D=k)是10%,即活期存款增加1元,其中0.1元就漏出為現金。那么A銀行的貸款進一步減為65元[100元×(1-20%-5%-10%)]。結果:
△D/△R= 1/( rd +e+k)
第三,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實施不同法定準備金率的情況下,假定前例中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百分比t=50%,其準備率rt為3%,則A銀行的貸款進一步減為63.5元[100元×(1-20%-5%-10%-50%×3%)]
△D/△R= 1/( rd +e+k+rtt)

貨幣供應的理論模型

一、貨幣供給的基本模型
貨幣供給的基本模型:
MS = B ×m ;
MS:貨幣供應量
B:基礎貨幣
m:貨幣乘數
二、基礎貨幣及其作用
基礎貨幣的決定因素
中央銀行三大資產業務對基礎貨幣具有決定性作用。
對存款貨幣銀行的債權
對政府的債權
國外資產
央行資產負債表(2009年3月)
資產A 負債L
資產總額 210642 負債總額 210642
1.國外資產 166051 1.儲備貨幣 124276
(1)外匯 153130 (1)發行貨幣 36854
(2)黃金 337 (2)對金融機構負債 87423
(3)其他國外資產 12583
2.對政府的債權 16196 2.債券 41296
3. 對存款貨幣銀行債權 8457 3.政府存款 15954
4.對非貨幣金融機構債權 11832 4.自有資金 220
5.對非金融部門債權 44.12 5.國外負債 750
資產assets負債liability (單位:億元人民幣)
基礎貨幣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由MS = B ×m 可知,當m一定時:
基礎貨幣的變動,引起整個貨幣供應量同方向變動;
引起整個貨幣供應量成倍變動。
三、貨幣乘數及其作用
(一)貨幣乘數的推導:
根據定義:B=R+C+G;
其中R:法定存款準備金,G:超額存款準備金 C:流通中現金
根據貨幣層次劃分: M1=D+C
M1:狹義貨幣 D:銀行活期存款
由 M1=B ×m1
推導狹義貨幣乘數:(1+k)/( rd +e+k+rtt)
和廣義貨幣乘數:(1+k+t)/( rd +e+k+rtt)
貨幣乘數的決定因素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rd;
定期存款比率t;
通貨比率k
超額準備金率e
各經濟主體的行為對貨幣乘數有重大的影響力。

中國的貨幣供應

一、貨幣供應外生論與內生論
外生變數(Exogenous Variables):又稱政策性變數,是指由經濟體系中的外部因素決定的變數。
典型的外生變數是稅率。
內生變數(Endogenous Variablesd):也叫非政策性變數,它是指經濟體系內部由經濟因素所決定的變數。這種變數通常不為政策所左右。
典型的內生變數是市場經濟中的價格、利率、匯率等經濟變數。
二、 外生變數還是內生變數?
1、爭論的實質:
貨幣供給的可控性問題
2、爭論的政策意義:
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貨幣供給是內生變數 沒有可控性 貨幣政策可能無效。
貨幣供給是外生變數 具有可控性 貨幣政策是有效的。
國外學者的爭論
(1)外生貨幣供應論:貨幣供給是可以被中央銀行控制的外生變數。
代表人物:凱恩斯(1936);弗里德曼(1963);米什金(1998)等。
主要依據:中央銀行對基礎貨幣的可控性很強;同時對決定貨幣乘數的因素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政策意義:貨幣政策很重要(有效)。
(2)內生貨幣供應論 :貨幣供給由經濟體系內諸多因素決定並影響經濟運行的內生變數。
代表人物:托賓(1963、1976);薩繆爾森(1979)、瓊·羅賓遜夫人(1982)等。
主要依據:貨幣供給模型客群多主體行為影響,實際經濟運行對貨幣供給有決定性作用;金融創新對貨幣供給影響巨大;中央銀行受制於多方因素,不能單獨決定貨幣供給。
政策意義:貨幣政策難以控制貨幣供給量,中間指標應該選擇利率。
三、我國貨幣供應理論及觀點
(一)主張內生貨幣供應論的學者
中央銀行的獨立性不強; 現實經濟運行中的內生性因素很強。
(二)主張外生貨幣供應論的學者
從本源上說貨幣供給都是由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業務決定的,貨幣供給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我國的中央銀行有足夠的權威和手段控制貨幣供應量。
目前我國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具有較強的控制力。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和市場化程度的提高,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在增強,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調控需要適時調整並不斷提高調控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