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西漢元帝即位後,深聞其賢,征為諫大夫,後遷光祿大夫、長信少府、御史大夫等。他多次上書,奏言治國安民之道,奏書中對人口問題也有許多重要建議。貢禹認為當時“內多怨女,外多曠夫”,人口出生率不高,主要是漢武帝以後“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填後宮”和“諸侯妻妾或至數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數十人”造成的。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增加人口,就應把大量宮女奴婢,“免為庶人”,使他們男婚女嫁,生兒育女。貢禹主張“諸官奴婢十萬餘人”,全部遣散,在當時固然不能辦到,但他有力地揭露了漢武帝以後整個統治階級的腐朽淫樂,是有益於天下許多成年男女適時婚配和人口繁衍的。
成就及榮譽
貢禹還反對奢侈浪費和苛重的賦役,以減少人口死亡。他認為造成當時人口大量夭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從天子、王公貴族到富豪人家競相侈靡,使廣大人民無以為生,死者不可勝計。“天下之民所為大飢餓死者,是也。”二是賦役繁重。在漢武帝以前,百姓七歲到十四歲的,每年納口賦23錢,十五歲至五十六歲的,每年納算賦120錢,漢武帝以後口賦年齡改為三歲算起,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負擔,許多人不敢生兒育女,有的生下嬰兒後也只好加以殺死,“武帝征伐四夷,重賦予民,民產於三歲則出口錢,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輒殺”。所以,要想降低人口死亡率,他除了主張“乘輿服御器物,三分去二”,反對揮霍浪費外,還應減輕賦役,口賦年齡仍應改為七歲算起,算賦年齡改為二十歲算起。貢禹在這裡敏銳地看到了統治階級的奢侈淫樂和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榨,是造成當時人口大量死亡的原因,是很有見地的。貢禹針對西漢中期以後,農業人口大量減少人“耕者不能半”的情況,還提出了廢除貨幣,“市井勿得販賣”的主張。他認為當時農民之所以“棄本逐末”,主要是他們生活太苦,獲利太少,“皆起於錢”的原因。因而要想減少非農業人口,使民“壹歸於農”,就應“罷採珠玉金銀鑄錢之官”,廢除貨幣,“租稅祿賜”等都改為布帛、糧食。貢禹主張增加農業人口,減少非農業人口,就當時來說,有利發展生產和鞏固封建經濟的基礎,不過他企圖通過廢除貨幣和商品經濟的辦法來使民歸農,則是荒謬的。
貢禹還是西漢的著名經學家。《漢志》中將其與王吉同列於《齊詩》派;但據史傳他又只精《春秋》、《論語》。在《漢書.貢禹傳》中曾記有其引《論語》之言,分別出自《論語.季氏》”君子樂節禮樂“和《論語.里仁》”小人懷土“兩條,也曾化用過《論語.衛靈公》中”當仁不讓於師“一條。就”家法”而言,戴維先生認為其屬於《齊論》派。另外,他還是董仲舒的再傳弟子,因此於《春秋》學上應屬《公羊》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