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Risk Preference or Risk appetite),是指為了實現目標,企業或個體投資者在承擔風險的種類、大小等方面的基本態度。風險就是一種不確定性,投資實體面對這種不確定性所表現出的態度、傾向便是其風險偏好的具體體現。

偏好分類

不同的行為者對風險的態度是存在差異的,一部分人可能喜歡大得大失的刺激,另一部分人則可能更願意“求穩”。根據投資體對風險的偏好將其分為風險迴避者、風險追求者和風險中立者。

風險迴避者

風險偏好風險偏好

風險迴避者選擇資產的態度是:當預期收益率相同時,偏好於具有低風險的資產;而對於具有同樣風險的資產,則鍾情於具有高預期收益率的資產。

風險追求者

與風險迴避者恰恰相反,風險追求者通常主動追求風險,喜歡收益的動盪勝於喜歡收益的穩定。他們選擇資產的原則是:當預期收益相同時,選擇風險大的,因為這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效用。

風險中立者

風險中立者通常既不迴避風險,也不主動追求風險。他們選擇資產的惟一標準是預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風險狀況如何;

風險偏好

儘管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風險態度和風險偏好,但是,作為一個整體,人類的風險偏好具有某些共性,這些共性決定了投資者在風險決策中某些共有的行為特徵,而這些決策行為往往會導致決策偏差。因此,了解某些決策行為的心理基礎,對於在投資活動中避免決策偏差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我們來看兩組實驗。

實驗一、在A、B兩個選項中做出選擇:

A.確定贏得1000元;

B.50:50的機會,贏了得到3000元,輸了得到0元。

實驗二、在A、B兩個選項中做出選擇:

A.確定虧損1000元;

B.50:50的機會,輸了虧損3000元,贏了虧損0元。

實驗結果顯示,在實驗一中,多數人選擇A,即在確定性贏利與不確定性贏利之間偏好確定性贏利的選項;在實驗二中,多數人選擇B,即在確定性虧損與不確定性虧損之間偏好不確定性虧損。

這兩組實驗最早是由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心理學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主持的(註:卡尼曼為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文中數據有所改動),後來,不斷有別的心理學家和行為金融學家重複完成與此類似的實驗,均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這兩組實驗揭示了人們風險偏好的規律。

然而,前述實驗表明,人們在做出選擇時並非是理性的。這種在決策中對理性的違背說明在贏利和虧損的情況下,人們的風險態度是會改變的,有著不同的風險偏好:在贏利情況下,人們厭惡風險(risk-aversion),在虧損情況下,人們喜好風險(risk-seeking)。

了解人類行為的心理基礎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而有針對性地挑戰人性的弱點是投資者必須經過的一道關卡,學會止損是投資者必修的一課。

有風險才需要止損,目前理論界對風險的解釋或界定主要有以下觀點:

(1)風險是損失發生的可能性,或可能發生的損失

(2)風險是收益的不確定性

(3)風險是結果對期望的偏離

(4)風險是導致損失的變化

(5)風險是受傷害或損失的危險

綜上所述,投資風險是可以計算的,是可以量化的。

進一步說明風險的本質和內在特性:

(1)風險與損失

風險與損失有著密切聯繫

風險是損失的可能,或潛在的損失,並不等於損失本身

風險是一個事前概念,損失是一個事後概念

(2)風險與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是風險的一種表達,風險是可度量的,不確定性是無法度量的

目前不確定性也用於收益的表達,收益是已發生的事實,不確定性是將發生的事件

(3)風險與波動性

風險表現為一種變數在未來發展的波動性

市場變數的波動是具有一些統計特性的頻繁甚至連續變動(衡量波動性的數量統計方法主要有變數的期望值和平均水平)

企業的風險偏好與企業戰略的關係

企業的風險偏好與企業的戰略直接相關,企業在制定戰略時,應考慮將該戰略的既定收益與企業的風險偏好結合起來,目的是要幫助企業的管理者在不同戰略間選擇與企業的風險偏好相一致的戰略。

會計實務名詞

會計實務(Practice of Accounting)是指會計進行帳務處理的過程,也稱會計做賬,會計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課程,會計做賬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會計實務是會計職稱考試的必考課,要想學好會計實務,做好賬,首先要掌握會計實務中的一些常用名詞。不僅如此,掌握會計實務中的名詞,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理財也會有很大幫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