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

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

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是一種高品質優良絲瓜品種,較抗絲瓜霜霉病和白粉病。

基本信息

(圖)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

皖綠1號早絲瓜系從安徽地方絲瓜品種中選出優良自交系WS-01作母本,從引入絲瓜資源中選出自交系WS-04作父本雜變配製成的一代雜種。該品種生長勢強,較抗絲瓜霜霉病白粉病;早熟,第1雌花節位5-6節;瓜條勻直,皮色翠綠,果肉脆嫩、昧甜,果面光滑無棱,炒食、燒湯不褐變;瓜長30-40 cm,橫徑3.5~4.5 cm,單果重250~350 g,667m2產量在2500 kg左右。

品種

(圖)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

安徽省長豐縣具有栽培絲瓜的悠久歷史,縣內絲瓜農家品種資源豐富,部分品種資源特性鮮明,優勢突出,主要表現為絲瓜品質好,不褐變,生長期長。近年來隨著絲瓜商品基地的建立,規模化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形成了很多種植絲瓜的專業村。同時,由於絲瓜種植戶不注重品種提純、相互串種和盲目從外地引種等原因,造成商品絲瓜良莠不齊,商品性狀不斷下降,銷售逐步走入困境。為選育早熟、豐產、結果期長的優質雜交絲瓜新品種,滿足安徽長豐縣三十頭鄉絲瓜基地建設的需要,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長豐縣三十頭鄉農業綜合服務站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絲瓜品種資源,聯合開展了絲瓜品種選育。項目組從1999年開始收集資源,同時進行田間定向選育,並進行相應的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工作。通過幾年的努力,選育出雜一代早熟豐產絲瓜品種皖綠1號
選育過程

特性

(圖)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

1999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長豐縣三十頭鄉農業綜合服務站共收集絲瓜品種資源24份進行田間種植鑑定,從中篩選出6份材料。從1999年開始定向選擇,通過本地夏繁,多代選擇提純,至2002年底獲得了WS-01~WS-05 5個穩定自交系。WS-01自交系選自長豐縣地方絲瓜品種。具有早熟、坐瓜節位低、雌性強、果皮深綠無棱溝、抗病耐熱、果實刀口不褐變、結果期長等特點,它與WS-04自交系有較高的特殊配合力,在該組合的配製過程中,作為母本利用。WS-04自交系是從江蘇引進的雜一代品種中經過後代分離和多代定向選育的材料,普通配合力較高,具有早熟,雌性強,初瓜節位低,瓜條短粗、順直、頭尾勻稱,生長勢強等特點,在該組合的配製過程中,作為配組父本利用。
組合選配和篩選
將選定的5個自交系進行雜交組合配對、對所獲得的20個雜交組合和5個自交組合於2003年6月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絲瓜基地作配合力測定試驗。結果表明,普通配合力以WS-01號自交系表現較好,特殊配合力以WS-01×WS-04組合較好,因而中選。2004-2005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06年參加安徽省絲瓜品種區域試驗:2007年2月通過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鑑定委員會鑑定,定名為皖綠1號

試驗結果

(圖)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豐產絲瓜新品種皖綠1號

品種比較試驗
2004-2005年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絲瓜基地進行了皖綠1號(WS-01xWS-04組合)品種比較試驗。每個處理面積為15 m2,定植12株,每個小區5個處理,3次重複,以在江淮地區種植面積較大的玉綠1號絲瓜品種作對照。試驗採用露地栽培,種子於3月10日催芽,營養缽大棚育苗,4月5日定植到大田。採用平頂大棚架栽培,株行距為0.35m×3.5m,每667m2定植540株。
2年試驗結果表明,皖綠1號比對照早14 d採收,早期產量2年平均折合667 m2達到804 h,比對照品種高49.7%,經過方差分析,結果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總產量折合667m2達到2424 kg,比對照高27.5%。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皖綠1號與對照品種早熟性與豐產性結果。
安徽省絲瓜品種區域試驗
2006年皖綠1號參加了由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鑑定委員會組織的安徽省絲瓜品種區域試驗,試點安排在長豐水湖、肥東農科所、懷遠五岔、舒城農科所等地。每個處理面積15 m2,定植12株,株行距為0.35 m×3.5m,重複3次,以玉綠1號絲瓜作對照。皖綠1號平均早期產量折合667 m2達到751kg,比對照品種高54.43%,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總產量折合667m2達到2 352.3 kg,比對照高29.07%,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詳見表2。
田間對植株性狀、果實商品性和品質進行了觀察:皖綠1號果實長棒形,符合當地及周邊省份人們的消費習慣,市場接受程度高。果皮翠綠色,果面較平,有光澤,果肉綠白色,口感略甜。經試驗,用刀縱向切開果實後,較長時間果肉不褐變,且經過清炒和燒湯等烹飪後均無明顯褐變,商品性及品質較好。生長期間對主要病害進行了調查,皖綠1號的霜霉病和白粉病發病率分別為1.1%和0.8%,明顯低於對照品種的12.5%和5.6%,表現出較強的抗病性。

審定情況

WS-01×WS-04組合於2007年2月11日經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鑑定登記委員會專家組評審,認為該組合符合新品種鑑定登記條件,準予登記。審定編號為皖品鑑登字第060310,親本來源為WS-01×WS-04,定名為皖綠1號。
品種特徵特性
皖綠1號長勢強,節間中等長度。主、側蔓均結瓜。第1朵雌花節位5-6節,以後每節著生1朵雌花。早期每條蔓掛果3~5個,結成性好。在肥水供應均衡、充足的條件下,一般每節可成1個瓜。瓜條較短、較粗、勻稱、順直,畸形瓜少,味微甜,瓜表皮翠綠色、無蠟粉。商品瓜長30~40 cm,橫徑3.5-4.5 cm,單果重250~350 g。採收期長,早春栽培採收期可從5月份一直延續到10月,前期產量和總產量高。對霜霉病、白粉病有較強抗性,在生產中幾乎不用進行病蟲害防治。較耐低溫、弱光,在早春低溫陰雨條件下坐果性狀良好。適應性廣,適宜江淮地區春夏露地栽培和早春保護地栽培。一般667 m2前期產量700 kg左右,總產量2 500 kg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

江淮地區早春保護地栽培2月上旬播種,春夏露地栽培3-4月份陸續播種。以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條件良好的田塊為宜,要求重施優質有機肥或完全肥作基肥。皖綠1號絲瓜坐果期長,江淮地區667m2栽植不宜多於550株。採用平頂大棚架,株行距0.35m×3.5m。
採用營養缽育苗,幼苗5-6片真葉時定植於保護地或大田,植株抽蔓後及時支架,上架前打去全部側枝,保留主蔓。13片葉後主蔓上架,同時保留2條側蔓,主、側蔓同時結瓜。坐果前,用稀糞水提苗,促莖蔓生長,坐果後大水大肥,每採收1-2次,重施追肥1次。宜保持田間土壤濕潤。及時剪去多餘卷鬚,棚面過密時要及時疏去部分枝條並去除部分葉片,以利通風透光。剪去下部老葉、病葉,摘除根瓜、畸形瓜以利植株營養生長。後期管理的關鍵是防蟲、打老葉、追肥和保水。早期花後8-10 d,單果重250~350 g花蒂尚未落時採收,溫度高時花後6~7 d即可採收上市。採摘時注意輕采輕放,避免果皮擦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