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曾留學日本,攻讀博物學。歸國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次年任教育部編審,之後歷任北京各大學教授,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在文人畫遭到“美術革命”衝擊之時,他高度肯定文人畫之價值,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其山水畫在承襲明代沈周、清代石濤技法的基礎之上,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宗明人徐渭、陳淳等大寫意筆法,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風俗畫多描繪底層人物,像收破爛者、吹鼓手、拉駱駝、說書、喇嘛、賣糖葫蘆的、磨刀人等等,斑斕多致。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染蒼室印存》等。
圖卷介紹
《讀畫圖》軸自題:“丁巳十二月一日,葉玉甫、金鞏北、陳仲恕諸君集京師收藏家之所有於中央公園展覽七日,每日更換,共六七百種,取來觀者之費以振京畿水災,因圖其時之景以記盛事。”
自題中的“丁巳”為民國六年(1917年)。
此圖的創作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1917年,國內發生水災,北京一批文化藝術界的知名人士大行義舉,在中央公園即現在的北京中山公園舉辦展覽,籌款賑災。展覽匯集作品六七百件,規模相當可觀。自題中提及的三人都是當時北京文藝界的領袖級人物。
畫家身臨現場,將自己看到的畫展場景從第一視覺的角度如實地記錄,真實生動,具有接近新聞照片一樣的寫實性。畫面上社會各階層人士匯集一堂,氣氛熱烈,有穿長袍馬褂的老少國人,也有西服革履、金髮碧眼的西洋人士,還有身著洋裝的時髦女郎,人群排列錯落有致,形成一定的空間層次。
作品賞析
畫中人物的面部用筆簡潔隨意,帶有些漫畫色彩。作者省略了線條,直接用大塊墨色塑造人物的形體,短促細碎的線條只在局部作些勾勒,此外還用接近“飛白”的手法表現物象受光面的明亮部分。這種對線條的省略和對光線的感受及表現與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有著很大的不同,由此可以看出陳師曾的西畫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