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庫1002

讀庫1002

《讀庫1002》是2010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立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年一照,是人生的儀式。一站一坐,年度交替,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六十幾張照片,葉景呂的目光始終淡定從容。他雖然沒有大富大貴,大起大落,但他對世間的勇怯強弱、進退疾徐洞若觀火。正是這種內心的充盈和強大,人格的獨立和堅定,才造就了表面上一如既往的恬淡與篤定。他的一生,沒有奇蹟,也從無荒誕,點點滴滴,時時刻刻,讓身邊人都享受著與他共處的陽光與溫情。

“葉先生安息四十年後,我偶遇了他,不惑之年的我,也重新認知了自己和生活。”對這套照片做出詳盡考證工作的收藏家仝冰雪說。

肖逢先生的“私人編年史”進入到1998年,以兼併、破產為主要方式的國企改革“攻堅”階段,在這一年的搏殺尤其慘烈。他所在的鋼鐵廠也沒有逃過這一劫,並上演了一齣悲劇:“我去了車站,看見全廠大部分職工和家屬以及很多周邊居民聚集在鐵路兩旁。路基下,武警部隊陸續開來,本地警方在維持著秩序,一些工人和家屬給現場的人們送來開水。停止行駛的列車沒有開門,旅客們很平靜地看著外面這沉重的一幕。沒有人來協調勸解鐵路上的人們散去,等到武警部隊集結布置完成,指揮的高音喇叭響起,我們最不願看見的事終於發生了……當天晚些時候,鐵路恢復了通行。”

前不久,我參加楊葵老師的新書《過得去》讀者見面會。他當年編輯的《哈佛女孩劉亦婷》正版銷量將近二百萬冊。那個年代,中國家長望子成龍之切,讓我突然聯想到肖逢老師文章中的一段話:“破產後的廠里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孩子們讀書普遍用功了。重工業職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數子弟校的教學水平比不上地方,加上廠里勞動密集型的用工機制能完全解決子女的就業,讀大學本不是必須的選擇。也許是破產和“鐵路事件”給所有人都烙下太深刻的傷痛印記,促使孩子也懂事了很多……”

《北京四中》一文,是詩人北島的個人回憶錄。“1965年暑假收到錄取通知,我終於考上北京四中。”過後一年,“文化大革命”爆發。1966年6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論,四中從此正式停課。“聽到這一訊息,我跟同學一起在教室歡呼雀躍,但自知動機不純:那正是我數理化告急的關頭——期末考試在即。”經歷了兩年的荒誕歲月後,他們又被裹入“上山下鄉”的洪流,“北京火車站成了我們最後的課堂,新的一課是告別”。

《聯大八年》是上下兩冊舊書,由西南聯大的一個學生社團“除夕社”所編,西南聯大學生出版社1946年出版。六十年前西南聯大學生記錄下的一百零二位教授,應該是最“原生態”的西南聯大研究資料了。

對於研究回顧西南聯大來說,這兩冊小書是珍貴的史料。收藏此書的張家榮老師說出對其的觀感:

一是真實的教授。這些教授走著坐著、笑著罵著,支持或反對,學問或者政治,都在學生的面前一一展現,令人感佩。

二是真實的文字。雖是聯大教授的小傳,但應當是我看過最有趣也是最好的人物小傳(所見有限),不是新八股,沒有ABC,沒有一二三,感性文字,感性人物。裡面的人物以細節示人,使人的形象一下子就出來了,與當下介紹人或者名人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稍稍對比一下就發現了。他們為什麼能這么寫?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三是真敢寫。寫這些教授小傳的多為學生,有的很言辭很激烈,有的還用不斷的反問,有的很冷靜,有的很幽默,不但語言風格不同,而且裡面人物風格和政治觀點也不同(他們居然都能很好地相處)。還讓人有點感慨的是,這些“同學”所寫的教授,有的還是當權的人士,喜笑怒罵,居然不“害怕”報復。

四是編者的執著。這兩種小冊子印製惡劣,錯字漏字不少,字跡模糊,紙張也很差,看不清楚,為了錄下來,我連猜帶蒙,費了不少時間,大致也就是目前這個樣子了。但是當看完《後記》的時候,就會由衷地佩服編印者,並向他們致敬。

“那部分‘聯大精神’失掉,實在太可惜了。”他說。

倉央嘉措活佛的詩如今風行坊間。而在《倉央嘉措聖歌七十首》的譯者龍冬先生看來,“從歷史背景和他生活信仰中剝離出來的倉央嘉措,已經變成一個‘情聖’了。這是對他的誤讀”,“倉央嘉措同他的作品,是現實、歷史、文獻、憤怒、沉痛、諷刺、隱喻、批判、孤獨、壓抑、冤屈、厭世、反抗、沉鬱、緬懷、堅韌、信仰、感悟、意念、叛逆、理想、矛盾、宿命、率真、早熟、敏銳、豪放、焦慮、敏感、慈悲、預言。他無所不包,唯獨不是一個‘情聖’”。

本輯藏書票為李晨老師繪製《魯迅與他筆下的人物》。

目錄

一站一坐一生

私人編年史:我的1998

北京四中

聯大教授

倉央嘉措聖歌七十首

開始成為商人

膠片內外的華沙

北大荒

笨拙與精明

心中的大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