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孟子曰“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魯迅也說,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畢竟影響有限。若以仁眼觀史,則可得天下之大智慧:若以搗鬼之心態窺探歷史,雖可得一城一地,終非正道,亦難成大器,甚至節操不保、身敗名裂。 智慧的根源是文化,智慧原是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因此,權謀絕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中國的智慧在本質上是一種至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內外都滲透了這種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達到內謀謀聖、外謀謀智的境界,才能成為真正的聖、智兼備的大謀略家、大智慧家。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智慧是學不來的,而是要用生命來體味!只有熔鑄了自己的整個情感與生命,才能得到中國智慧的活的靈魂,才能用中國智慧建立起自己高大的人格和傑出的功業!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被歷史拋棄的往往是那些沒有多少文化抱負的“神運算元”、“智多星”與“奸雄”,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卻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亘古不息。 這,正應該是我們面對歷史長江時的澄明心境!也應該是我們讀史的大智慧!作者介紹
冷成金,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學者,主攻中國古典文學與傳統文化。冷成金教授曾先後出版《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隱士與解脫》、《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等專著,以及《智典》、《辨經》、《讀史有學問》等歷史漫談作品,在文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冷成金教授的專著《讀史有學問》是2002-2003年度文史類暢銷書,該書被有關媒體評為“十六大代表最關注的幾本書”,並在台灣出版了中文繁體版。冷成金教授的作品《辨經》、《智典》已譯成韓文和日文出版。韓國總統盧武鉉認為,《辨經》是極好地了解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讀本。韓國評論界認為,《辨經》的翻譯和出版,在韓國引發了一場文化上的“中國流”。《讀史有智慧》,是冷成金教授的最新作品。作品目錄
第一編 儒家的智慧“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儒家智慧是一種真正的大智謀,它的運用方法不是謀智,而是謀聖,即征服人心。
1.南方出文人,北方出帝王
真正的文人書生,做不了開國皇帝。當開國皇帝的大多屬於這兩人:一是流氓,一是豪強,概因流氓無顧忌,豪強有勢力也。
2.帝王都里苦命人
歷代帝王,除了開國之君,大都“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從歷史上看、無情最是帝王家,帝王之家實在是沒有福壽兩全的時候。
3.曾國藩的奧秘
傳統中國人的理想有兩條:一是做官,二是成名。做官實惠,成名可以不朽。而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體現這種理想人生模式的人。
4.政治素與藝術家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其實,世上本無放眼風物的名士和發牢騷的政治家的;發牢騷是名士的品格,放眼風物才是政治家的氣度。
5.上床是夫子,下床是君子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好色”乃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好德”則是需要經過長期而艱苦地修煉的。
6.“禮”是什麼?
“讀書人不能領兵打仗取得天下,但可以守住已成就的天下。如果沒有禮儀,您將來怎樣治理天下呢?”
7.歷史的預言案
透過其中曲折複雜的情節,就可以看到,早在選擇接班人時就已經理下了成敗的種子。帝王們都希望能夠“傳之萬世而為君”,但事實上往往是下了龍種,生了跳蚤。
8.君王一日三過
中國有這樣一句俗語: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而晏嬰在一月之內就三次指出齊景公的過失,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日三過”。
9.士為知己者死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柯的一曲高歌,譜寫了中國歷史上“士為知己者死”的最為壯烈的一幕。
10.“中國的脊樑”
官僚文人和書生學子總是伸長了脖子去挑社會的刺,也許他們伸長了脖子本來就是為了挨殺。
11.至忠至勤的太平宰相
宦海浮沉,不敗的真諦何在?為人臣者有三忌:一是功高震主;二是權大欺主;三是才大壓主。
12.善始而不善終的開國宰相
自古以來,善始者多,善終者少。古人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就是這個意思。唐朝開國宰相房玄齡善始善終,而明朝開國宰相李善長以功始而以罪終,這可算是兩種人的典型。
13.“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自古英雄出磨難。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 巧忠良相
15 仁者無敵?
第二編 法家的智慧
第三編 道家的智慧
第四編 縱橫家的智慧
第五編 兵家的智慧
第六編 佛家的智慧
第七編 陰陽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