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護欄殺人](/img/4/277/nBnauM3X3gzNxIjNxgDOwIDO2QTMwIjMyMDNwADMwAzMxAzL4g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016年7月6日下午,在西安市發生一起電動車隔離帶車禍事件,一男子脖子卡入護欄死亡。經查證,實際是男子因醉酒倚靠護欄,不慎將脖子卡入護欄身亡。類似的“護欄殺人”事件並非只是時隔三個多月、在同一省份的“又見”,放眼全國,可謂早有“歷史”了。類似的“護欄殺人”事件也並非第一次出現,2010年南京就曾發生過類似的悲劇。此外,類似事件在北京及南通等地都有發生。
原因分析
![護欄殺人](/img/2/981/nBnauM3XzMTN1cTO0gDOwIDO2QTMwIjMyMDNwADMwAzMxAzL4g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一般而言,這樣的“患者”在後期也有頸部壓迫窒息的可能,但很多時候,還沒到窒息階段,人就因腦缺血心跳減慢而死亡。所以,看似平緩的護欄,一旦墜入它的“漏斗”就可能瞬間啟動死亡程式。
對此,如有旁觀者,最好在第一時間抱住被困者阻止其繼續下墜,減輕頸部受力。倘若人力很難分開護欄,最可行的方法是托住被困人員下頜及後枕部向上支撐,助其脫離狹窄處。這時解除頸部壓迫是第一要務,其他的損傷可暫不考慮。尤其需要說明的是,從受傷機理上講,此時一般不會出現頸椎的損傷。
有時,將人的頸部從卡頓中解放出來有較大的難度。但如果僅將希望寄托在120等專業急救,等於放棄了黃金8分鐘。從這個角度講,普及生命的急救知識,讓更多的普通民眾在突發事件面前擁有基本的急救技能,是公共衛生安全非常重要的內容。
類似事件各地都有發生,不能不說護欄設計本身具有一定缺陷,在今後的護欄設計和安裝中,如何改進,也許值得去做。作為城市街道上普遍存在的公共設施,屢屢與命案“相連”,就不應該迴避公共的追問。
安全標準
![護欄殺人](/img/6/459/nBnauM3XzADNzETN2gDOwIDO2QTMwIjMyMDNwADMwAzMxAzL4g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在《公路護欄設定規範》中,卻沒有相應的考量,護欄的製作標準多是按業內約定俗成,考慮的主要是經濟成本 “合算”,這無疑為“護欄殺人”埋下伏筆。住宅陽台的護欄設計與街道護欄當然不可相提並論。護欄的作用是為了隔離交通,行人不應隨意攀爬或者倚靠。但請注意,這往往只是一廂情願。行人當中,有的身懷六甲、有的患有心臟病,有的或碰到其他意外,遇到身體不適,旁邊正好還有護欄,人會本能地抓扶、倚靠,這種情況不可能完全避免。如果只強調街道護欄的“屬性”和“合算”而忽視了行人當中的“特殊”和“本能”,就難免釀成悲劇,儘管這是無意的。
相關評論
![護欄殺人](/img/b/747/nBnauM3X1MjM4ADM5gDOwIDO2QTMwIjMyMDNwADMwAzMxAzL4g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其實,只要調整、完善設計標準,破除約定俗成做法,不為“縫隙越小价格越高”遮望眼,就可避免許多安全隱患,“護欄殺人”就不可能“又見”。人們不明白的是,這么簡單而重要的事,為何不見相關部門、地方放在心上,當回事地去辦,以致讓“護欄殺人”還要“又見”到幾時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