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王風·葛藟》“亦莫我有” 漢 鄭玄 箋:“有,識有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通說上》:“識有,即相親愛之謂。”
相關詞條
-
有識
有見識。
詞語信息 詞語解釋 -
八義證有本識
八命終時識謂命將終時。冷觸漸起。唯有此識。能執持身。此識若舍。四大分散。是名命終時識。(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也。)
八義證有本識 -
識有六種
佛學術語,成唯識論五卷十頁云:論曰:次中思量能變識後,應辯了境能變識相。此識差別、總有六種。隨六根境,種類異故。謂名眼識、乃至意識。隨根立名,具五義故。五謂依、發、屬、助、如根。雖六識身,皆依意轉;然隨不共...
-
甘有識
甘有識 男,現任柳州市煤氣公司副經理、高級經濟師。《廣西城市煤氣的現狀和今後發展方向》和《淺談我國的液化氣市場》兩篇論文刊於全國《城市煤氣》雜誌。
-
識
識的含義是 知道,認得,能辨別。佛教術語是指人的意識、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別能力。在早期佛經中,它經與心(Citta)、意(Manas)混用,在意義上...
字形字義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佛學六識 佛學八識 -
八識
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識為如來藏(又名阿賴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經》卷28:「云何名...
前六識 第七識意根 第八識如來藏 彼此配合 佛理深析 -
境無識有
佛學術語,做為客觀現象的外境,是內識的虛妄變現,故曰境無,以此成其唯識。 《成唯識論述記》曰:“唯謂簡別,遮無外境,識謂能了,詮有內心。 ”
-
《識》
《識》佛教術語。梵文vi(分析、分割)和 jāna(智)的合成語,意指對對象進行分析、分類所起的認識作用。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