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漢字)心理
psychology of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研究掌握漢字的心理規律,為有效的識字教學或編輯識字教材提供依據。
簡史 漢字有悠久的歷史。中國歷史上向來重視識字問題的研究,西周有史官撰《史籀篇》,秦有李斯著《蒼頡篇》,漢有司馬相如編《凡將篇》,皆是早期的識字教材。漢史游所編2144字的《急就篇》能作到“以類相聚,連篇成韻,便於誦讀”,已顧及識字者的心理特點。流傳久遠的蒙學課本如宋王應麟(或區適子)著的《三字經》、梁周興嗣撰的《千字文》、北宋人編的《百家姓》,更是既注意到收入常用字詞,並作到“分別部居,不相雜廁”,又使用字數相等的三言或四言韻語進行編寫,便於上口誦讀,使學生易懂易記,都符合心理規律。清王筠著《文字蒙求》更是便於初學的良好識字啟蒙教材,書中通過對漢字構造的剖析,便利學生理解、記憶生字,符合學習心理的要求。他借別人之口發抒的“人之不識字也,病於不能分,苟能分一字為數字,則點畫必不可以增減,且易記而難忘矣”,實是對識字所作的心理分析。
但識字心理的科學研究,卻是20世紀初期的事。中國早期的心理學家劉廷芳 1916~1919 年的實驗,目的在於探明漢字學習過程的特徵、字義學習與筆畫多少的關係以及錯字與字形組織的關係等。中國心理學家艾偉(1890~1955,曾獲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回國後曾任大學教授、教育系主任、師範學院院長等職,1938年首創教育心理研究所並任所長。)自1923年起進行了兩年實驗,後將結果總結在《漢字問題》一書中。內容包括字形研究、字量問題、識字測量、辭彙研究、音義分析、簡化問題……等。這是中國一本研究識字心理的主要的專門著作。1927年前後,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運動興起。這個運動的初期,很注意鄉村民眾的識字教育。這時心理學工作者對識字心理的探討,多偏重於各種常用字(詞)匯和注意符號的調查研究。30年代初,一度興起漢字改革運動,心理學家又多矚目於學習繁、簡體漢字的對比實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方面的工作,又在新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結合教學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和試探性實驗,最早見於《心理學報》(1959)的是《國小一年級學生在語文課中識字問題的初步研究》。60年代初,是識字心理研究的繁榮時期。這個時期的研究大致可分為下列幾個方面:①關於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的心理實驗和心理分析;②關於初入學兒童識記漢字的特點;③關於教學程式、教學方法對識字效率影響的研究;④關於漢字形、音、義對兒童識記影響的研究;⑤關於漢字難易度的研究;⑥關於產生錯別字的心理研究,等等。
相關詞條
-
心理飽和
“飽和”一詞系化學術語,將糖或鹽加入水中,當它不能再溶解時,叫做“飽和”。“心理飽和”則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人的大腦一般有個抑制、興奮...
簡介 現象 危害 調節 預防 -
識字(漢字)教學法
識字(漢字)教學法,研究認讀漢字教學的原理和方法,語文教學法的組成部分之一,漢字教學法從歷史淵源追溯,解讀古代的教學模型,讓人民逐漸了解其漢字教學的歷史。
正文 -
簡單識字
《簡單識字》,是一款學前教育類軟體。通過將漢字進行編組,然後轉化成圖像表示,並按照對應圖做成朗朗上口的韻文,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提升孩子的想像力。此外...
軟體信息 基本介紹 識字原理 成功案例 -
識字敏感期
幼兒的識字敏感期則是從2歲開始,一直延續到7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本能地產生對識字的迫切需求,而且記憶能力特別出色,識記速度快、數量多、記得牢,識記過...
原因 方法 -
字理識字教學法
《字理識字教學法》是1998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賈國均。全書共有六個大章節。本書主要講述通過字理來教授漢字。
-
識字300
內容介紹《幼兒早讀早識早開發:識字300》是為幼兒早期識字所編寫的一本早教開發書,全書設計獨到、結構新穎、內容實用,書中大量色彩鮮艷、造型乖巧時尚的卡通配圖會極大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符合幼兒心理及閱讀特點...
-
閱讀心理
閱讀心理: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言語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閱讀也是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這種技能是取得學業成功的先決條件,它是由一系列的過程和行為構成的總和。
閱讀心理 配圖 相關連線 -
識字半小時
怎么辦? 怎么辦? 2.最佳化學習內容,每天只花半小時,讓孩子高效學習,大人、孩子都輕鬆。
內容介紹 -
飽和心理
“飽和"一詞系化學術語,在一定溫度下,將物質加入一定量的溶劑中,當它不能再溶解時,叫做"飽和"。"心理飽和"則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所...
簡述 正確認識 治療方法 老人心理飽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