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從80年代初開始,村幹部積極與港澳親人做工作,動員回鄉辦企業,80年代初已引進兩家來料加工企業,一家鴻興毛織廠,一家合成五金電器廠,逐步增加收入。2000年村組兩級總收入472萬元。2001年567萬元,比2000年增加95萬元,增長20%。2004年底有38家廠,這些企業主要有毛織、電子、塑膠、五金製品、家具製品、紙品等,一個以五金、電子、毛織、包裝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在謝坑已基本成型。 為更好地營造整潔、優美的市容環境和清潔、舒適的居住環境,謝坑村從實際出發,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逐步推進。通過改善舊村居住環境,消除安全隱患,整飾村容村貌,加強對周邊環境的整治,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努力把改善投資環境和經濟建設結合起來。
村內道路寬闊,處處綠樹成蔭,目前有36米水泥道路4公里,通往中心區和各村委會;有20米水泥道路6公里,通往各工廠區,並已在道路旁搞好環境綠化種植樹帶。村委會還投入30多萬元購買兩台環衛車輛,增添環衛設備垃圾桶150個,並成立一支擁有20多人環境衛生隊伍,全面負責清理村莊及工廠區。2008年3月謝坑村被評為“東莞市衛生村”,同年12月被評為“廣東省衛生村”,通過政策扶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2007年,萬家福超市進駐謝坑,地方投資環境再上台階。
在逐步實現工業化後,謝坑正積極推進社區文化設施配套工程建設,投資80萬元將村委會隔壁占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的空置樓房改造成老年人活動中心、殘聯協會、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圖書館等多功能的謝坑文化活動中心。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村內文化配套設施,提高民眾文化品位,推動基層文化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