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童年時代
1890年3月3日,亨利·諾爾曼·白求恩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個牧師家庭。
白求恩從小勇敢,愛冒險。6歲那年,白求恩獨自到離鎮很遠的多倫多去遊玩,走著走著迷路了,但他並不哭。當警察把他送回家,媽媽批評他時,他說:“我想嘗嘗探險的滋味。”有一次,他帶弟弟去爬山,發現一隻美麗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頂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嚇得直哭。8歲時,白求恩捉麻雀,捉蒼蠅,捉到後就解剖,學祖父當外科醫生。他還是一個游泳能手,10歲就想游過齊治亞海灣。
青年時代
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
1922年,被錄取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
1923年,白求恩通過了非常嚴格的考試,成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臨床研究生。
1926年夏天,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結核。
1928年初,病癒後的白求恩回到加拿大蒙特婁,成為麥吉爾大學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加拿大胸外科開拓者愛德華-阿奇博爾德醫生的第一助手 ,期間他發明和改進了12種醫療手術器械,還發表了14篇有影響的學術論文。
1933年,被聘為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的顧問。
1935年,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
革命生涯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產黨。
1936年冬,志願去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鬥爭。
1937年12月,前往紐約向國際援華委員會報名,並主動請求組建一個醫療隊到中國北部和游擊隊一同工作。
1938年1月2日,他帶著足夠裝備幾個醫療隊的藥品和器材,從溫哥華乘海輪前往香港。
1938年3月31日,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毛澤東親切接見了白求恩一行。
1938年8月,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 。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進行戰地救治,4個月裡,行程750千米,做手術300餘次,建立手術室和包紮所13處,救治大批傷員。
1938年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參加軍區衛生機關的組織領導工作。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幹部;編寫了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病重逝世
1939年10月下旬,在河北淶源縣摩天嶺戰鬥中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感染。
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手術中被細菌感染轉為敗血症,醫治無效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
軼事典故
民眾血庫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縣松岩口軍區後方醫院講授輸血技術。“輸血”在當時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技術,中國在大城市只有少數幾家醫院才能開展。在野戰醫療條件下輸血,是人們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詳細講述了採血操作、標準血型製作、血型鑑定、配血試驗、儲存、運輸、保管等基本知識,接著推來一名胸部外傷的患者,32歲的衛生部部長葉青山第一個獻了血。
驗過血型,白求恩讓葉青山和病人頭腳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簡易輸血器。帶著針頭的皮管連線在他們靠緊的左右兩臂靜脈上,皮管中間一個三通閥門,閥門上聯著注射器。白求恩把閥門通向葉部長,抽拉針栓,殷紅的鮮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轉動閥門,血液便流入患者體內。大家熱烈鼓掌,戰地輸血在中國軍隊野戰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個病人推來了,白求恩主動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說:“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民眾稱讚為“民眾血庫”。
講授課程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晉察冀衛生學校學習,講授《野戰外科示範課》。剛一上課,白求恩先對護士趙沖說,把“盧溝橋”打開。“盧溝橋”是白求恩為野戰手術而設計的一種橋型木架,搭在馬背上,一頭裝藥品,一頭裝器械。護士把“盧溝橋”搬下來,拿出東西,不一會,手術台、換藥台、器械筒、藥瓶車、洗手盆等一一就緒,醫生、護士、司藥、擔架員、記錄員各就各位,簡易手術室就布置好了。下一步是示範傷員進入手術的過程,傷員從門外抬入、搬動、解繃帶、檢查傷情、換藥、包紮或手術都井然有序。第三步是手術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條不紊地歸位,最後把“盧溝橋”馱到馬背上。 白求恩大夫說,當一名好醫生不僅要技術好,還要時刻準備上前線。
抗洪救險
1939年7月間,連續十幾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濫成災的洪水著河北完縣神北村。幾名老鄉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讓他冒險。白求恩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 洪水威脅著衛生學校的安全,上級決定將學校轉移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後立刻找到學校要求參加了突擊隊。沒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蘿綁在梯子上當運載工具。白求恩和突擊隊的小伙子們跳進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來回運送著物資。
注重感情
1923年秋,33歲的白求恩到英國愛丁堡參加外科醫學會會員考試,結識了22歲的英國姑娘法蘭西絲。白求恩對法蘭西絲一見鍾情,很快兩人結為伉儷。 一年後,白求恩染上了肺結核。 白求恩對妻子說死神就要來到他的身邊,不能把肺病傳染給妻子,要和妻子離婚。儘管白求恩反覆“動員”,可妻子法蘭西絲一再拒絕。白求恩只好硬起心腸向法院遞交了離婚申請書。
1939年11月,白求恩在搶救八路軍傷員時感染了敗血病。生命垂危時,白求恩給聶榮臻寫了封信,把遺產一一分給戰友們。他也想起了法蘭西絲。他請求國際援華委員會給他的離婚妻子撥一筆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給……並要求向她說明,自己十分抱歉,同時也告訴她,自己曾經是很愉快的。
認真工作
白求恩來到中國後,有一次,他在病房裡看到一個小護士給傷員換藥,發現藥瓶里裝的藥與藥瓶上標籤名稱不一致,也就是說,藥瓶里的藥不是應該用的藥,如果藥用錯了,會出問題的。白求恩嚴肅地批評了那個小護士,告訴她,做事這樣馬虎,會出人命的。 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標籤刮掉,並說:“我們要對同志負責,以後不允許再出現這種情況。” 小護士挨了批評,臉漲得通紅,眼淚都要流出來了。白求恩心裡很生氣,但他控制著自己的情緒說:“請你原諒我脾氣不好,可是,做衛生工作不認真,不嚴格要求不行啊!”事後,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強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家庭成員
祖籍 | 蘇格蘭,再往上追溯則是法國。 |
曾曾祖父 | John Bethune(1751-1815), 牧師 |
曾祖父 | Angus Bethune(1783-1858)Hudson's Bay Company(即The Bay,法文la Baie)公司主要的創始人之一 |
祖父 | 諾爾曼(Norman Bethune,1822-1892),醫生 |
父親 | 馬爾科姆·尼科爾森·白求恩(Malcolm Nicolson Bethune1857-1932年),長老會牧師 |
母親 | 伊莉莎白·安·古德溫(Elizabeth Ann Goodwin 1852-1948),長老會傳教士 |
妻子 | 弗朗西斯·坎貝爾·彭尼,富家小姐 |
本表格資料來源:
成就貢獻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結核,仍然頑強拼搏,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並在自己的身上實驗大獲成功。其獨創的胸外科醫術在醫學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國費城皮林父子公司簽署了特許專利協定,後者負責全權製造和銷售由白求恩發明、並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術器械——這類器械共有22種之多,這些器械在當時處於極為領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願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後被廣泛採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937年,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白求恩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解放區,1938年4月經延安轉赴晉察冀邊區,在那裡工作了近兩年,他的犧牲精神、工作熱忱、責任心均稱模範,直至以身殉職。他的事跡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讚揚。
人物評價
毛澤東在《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中寫道:一個外國人,毫不 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的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精神。白求恩同志毫無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出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白求恩同志是一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
1998年,白求恩被證實接納入“加拿大醫學名人紀念堂”;2004年,加拿大廣播公司評選“最偉大的加拿大人”,白求恩被評選為第26位偉人。據紀念館的講解員介紹,白求恩之所以贏得加拿大人的崇敬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欽佩他在征服“死亡”威脅過程中的堅強毅力;二是欽佩他處處為他人服務,為醫療社會化而不懈奮爭的崇高精神。
2012年4月,加拿大駐華大使馬大維高度評價白求恩:白求恩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是一位對中國人民和加拿大人民具有歷史意義的人物。
2014年10月,在“紀念白求恩逝世75周年中國加拿大國際論壇”中,各大代表稱讚他:他是一個鬥士,是“八路軍最老的一位戰士”;他是一位醫術精湛具有開創性的醫學專家,也曾經是一位絕症患者;他是一個熱情洋溢的人,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感,也是一位詩人和畫家,一位設計師、攝影家和宣傳家;他個性極強又情感豐富,脾氣暴躁但不失溫柔,純真率性又滿懷激情。
後世紀念
建築
白求恩墓
石家莊市中山路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內西側,花崗石墓基,墓頂為半圓形,墓前有漢白玉墓碑,上刻“白求恩大夫之墓”,兩側長廊有白求恩革命活動照片。墓前廣場有白求恩全身塑像。
白求恩命名的醫院
以他命名成立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河北石家莊市)和白求恩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吉林大學,改名白求恩醫學院/科部)。加拿大約克大學以他命名了白求恩醫學院。
白求恩雕像
1949年,遷葬到石家莊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陵園中僅有的兩座雕像是為他和柯棣華大夫立的。他是被中國政府樹立雕像的第一位外國人。
蒙特婁市中心concordia大學附近廣場矗立的雕像由中國著名雕塑家司徒傑創作,於1976年由中國政府送與加拿大政府。
白求恩紀念館
格雷文赫斯特白求恩紀念堂:1976年中加建交,加拿大政府購下了白求恩的父親在格雷文赫斯特的住宅,將其恢復到1890年白求恩誕生時的樣子,又把鄰居的白色房子布置成了“白求恩紀念館”。故居樓下的書房、臥室等都保持19世紀末白求恩生前在此居住時布置,二樓是白求恩事跡展覽室。2002年8月,中國血統的加拿大總督伍冰枝到此,為白求恩的銅像揭幕。白求恩故居被加拿大政府列入加拿大國家文化遺產。
白求恩命名的中學
白求恩中學:加拿大安大略省省會多倫多市斯卡區他家鄉的中學也以他命名。
文學
白求恩去世後毛澤東為了悼念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學習白求恩》(該文在編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時改名為《紀念白求恩》),在1939年12月21日發表。這篇文章後來和毛澤東的另外兩篇同一時期的文章《為人民服務》和《愚公移山》一起在文革期間成了所有中國大陸人都要背誦的“老三篇”。白求恩的名字也因此而家喻戶曉。
影視
1964年,中國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他的事跡合拍了一部電影《白求恩大夫》。主演美國人譚寧邦,演員有田華、梁波羅、村里、英若誠、楊在葆等。
1977年,加拿大拍了一部電影《白求恩》。
1990年,中、加、法合拍了一部電影《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
2005年,中、加合作拍攝了一部電視劇《諾爾曼·白求恩》。
郵票
1990年3月,為慶祝白求恩誕辰100周年,中國和加拿大聯合發行了紀念郵票。
加拿大自然地理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北半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臨北冰洋。面積139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積第二大國。人口699.2萬。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低的的國家之一。英裔和法裔約占人口86%。土著居民為印地安人和因紐特人。英語和法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