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激情和感情的本性與表現以及對道德感官的闡明

論激情和感情的本性與表現以及對道德感官的闡明

《論激情和感情的本性與表現以及對道德感官的闡明》內容簡介:作為人類全面深刻認識自身本質、能力和責任,反思人與自然、社會之關係的一場巨大社會思想運動——啟蒙運動,是西方歷史上的轉折點之一,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塑造著西方世界的文化。不僅如此,由於戰爭、殖民、貿易及和平的文化交流,它的影響也流布到西方以外的其他地方。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其主導的思想觀念乃是啟蒙運動思想家們創導並發展起來的。嚴格地說,21世紀初的我們仍然是18世紀啟蒙思想的產兒。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哈奇森(Frantis Hutcheson,1694一1746)是蘇格蘭啟蒙運動中第一個主要思想家。他在1729年到1746年闡任格拉斯哥大學哲學教授,對後來的蘇格蘭大思想家產生了重大影響。作為一個道德哲學家,他持有與霍布斯不同的意見,反對霍布斯的信徒休謨,為蘇格蘭思想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哈奇森對世界作出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的功利主義思想,他的結果主義準則是將最高的快樂帶給最多的人。

圖書目錄

論激情的本性與表現1

第一節 對幾種私人或公共感官與欲望的一般說明3

第二節 論感情和激情,純粹感情的自然法則,激情的混合感覺及其最終緣由22

第三節 感情和激情的特殊分類43

第四節 我們的各種感情和激情在多大程度上處於我們的許可權之中,要么在其產生時會支配它們,要么會阻止它們的產生;對其對象的一般觀察65

第五節 各種感官痛苦與快樂的強度和延續性之比較90

第六節 論欲望之最佳控制的一般結論,以及幸福所必須的原則117

對道德感官的闡明147

第一節 論德性特徵在於同真理或理性相符154

第二節 論德性與惡行的特點,行為的適宜性與不適宜性177

第三節 作為德性觀念的伍拉斯頓真理意義184

第四節 基於我們通過道德感官接受德性和惡行觀念的假設論與其有關的理性運用200

第五節 論德性可以擁有美德所意指的一切,以及基於它為感官所知覺並被人從感情或本能中選取的假設而可得回報207

第六節 對神的敬重在多大程度上會使行為高尚218

譯後記240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