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第一部研究具人財產的專著,經濟學博士的傳世傑作,著名經濟學家聯合推薦。
·查看全部>>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58折搶購 >>·獨唱團(韓寒主編,絕版熱賣) >>
內容簡介
我國第一部關於個人財產研究的專著,系統地闡述了個人財產原理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該書將個人財產分為四個階段和層次,依次為:生存財產、日用財產、保值增值財產、任意處置財產。認為個人財產有單個和集合的概念,並且有質和量之分,不同質量的個人財產有不同運作方式和運作市場。個人財產的社會功能發展到今天主要是通過股份制實現的。通過股份制,個人財產在企業、國家中都能得到體現,其所有制形式既非傳統的公有,也不是習慣上的私有。
這種所有制下的個人財產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特別有利於當前探索公有制的實現形式。21世紀的中國由傳統的實業形態的農業國跨人工業化和金融化的價值形態社會,國家、企業、個人結成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共同體,存在著對內對外的利益衝突和協調問題。個人財產越來越社會化,呼喚著法律與政策的保護。
作者簡介
王一鳴,男,漢族,生於1962年11月20日,中共黨員,經濟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教授,武漢大學兼職教授,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主要著作有:《鯉港村經濟》、《企業股份制改造指導》(主編)、《中國企業股份制發展軌跡1981—19929(三主編之一)。在全國報刊上發表論文近百篇。
·查看全部>>
媒體評論
個人財產及其經濟發展的關係研究,是我國經濟理論研究中薄弱部分,系統地、全面地研究成果更少。作者的研究可以說是補上一部分空白。作者能夠勇敢地選擇這個主題,是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即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特別是初級階段,如不從理論到實踐解決好如何對待私有財產問題,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將無法正常發展。
——資本市場研究會主席,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前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劉鴻儒
《論個人財產》一書從選題到內容都頗有新意。看得出作者對我國經濟理論發展狀況(包括論爭)比較熟悉,故能從一個具體的個人財產問題出發,系統地闡述出相關的許多重要問題,諸如個人財產與經濟發展、個人財產與公共財產、個人財產與股份制等。在個人財產的階段層次、個人財產的運作方式、現代金融社會與公有制實現形式等部分更是提出了獨到見解。
——原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國家計委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現任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巨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陳東琪
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研究個人財產與經濟發展的關係,選題本身就體現了作者思維的敏銳性與創新性。研究這一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作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有批判地汲取國際上在這方面對我有益的經驗,密切結合我國實際,對個人財產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作了相當系統深入的論證。文章視野開闊,從長時間、多維空間分析個人財產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從而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論證有力。
——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教授、省部級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中南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彭星閭
·查看全部>>
目錄
原版序言
第一章 個人財產的概念與原理
第一節 個人財產的概念
第二節 個人財產的理論依據
第二章 個人財產的層次、階段
第一節 生存財產
第二節 日用財產
第三節 保值增值財產
第四節 任意處置的財產
第三章 經濟發展與個人財產
第一節 經濟發展與個人財產的關係
第二節 經濟發展的理論、價值標準、目標
第三節 開發中國家的貧困與全球財產狀況的不平等
第四節 經濟發展中的個人財產抉擇
第四章 個人財產的取得
第一節 收入分配的3種模式
第二節 收入分配的2種類型
第三節 收入分配的3個公平準則
第四節 個人財產的取得
第五章 中國個人財產狀況
第一節 個人財產原則
第二節 中國個人財產的一般分析
第三節 中國個人財產的典型分析
第四節 城鄉居民財產現狀
第六章 個人財產與公共財產
第一節 公共財產的概念與形成
第二節 公共財產的個人屬性與社會
第三節 公共財產的分類
第四節 市場機制與政府機制評價
第七章 個人財產的運作
第一節 個人財產的分散與集合
第二節 個人財產的質量分析
第三節 不同質量的個人財產的運作
第四節 個人財產運作市場
第八章 個人財產與股份制
第一節 企業制度與股份制
第二節 個人財產運作的最好形式——股份制
第九章 個人財產研究的意義
第一節 有關理論檢視
第二節 社會穩定的基礎與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第三節 現代金融社會與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主要參考文獻
原版後記
再版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
過去的20世紀是主義紛爭的世紀,每個人都附著於一個集體,並同這個集體一起為主義而奮鬥,個人的權益被集體的行為原則所淹沒。
人類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也獲得了空前的成就。20世紀人類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犧牲了幾千萬的生命,但隨著1997年英國米字旗在遠東香港的降落,殖民主義的喪鐘最終敲響,民族獨立解放回歸已成定勢。以中國為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共產黨等一批政黨誕生並發展,外族入侵被驅滅,新的社會制度得以建立。
在這一系列的偉大變革面前,個人顯得微不足道。革命正是以集體,甚至是整個民族的名義進行的,其力量自然是個人無法比擬的,要關心個人,毋寧關心集體。無論是利他主義者還是利己主義者都只能在集體的旗幟下求生存謀發展,這種生存和發展是無須突出個性的。我們需要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也經歷了這樣一個時代。正是經過了這樣的時代,我們才能迎接新的時代。事實上,人類在不間斷地刀戈相向之時,也從來都未停止鑄劍為犁。如今“和平與發展”成為全人類的共識,成為新時代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