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像

“語像”不是讀圖,“讀圖”是被動的,單向的,灌輸式的,靜止的,有結論的。 ……“語像”是我的發明,具有中國特色,美國沒有。 語像是主動的,交流的,互動的,不穩定的,跨界的,沒有結論的。

語像:新華社記者唐師曾(Tang Shizeng)發明。
一張同樣的照片,在不同的人看來,完全會得出截然不同的解釋。“語像”最突出特點是“跨界”,跨越年齡、職業、國籍、種族、信仰、意識形態……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常識和理解,依託現有科技產品,二度創造出跨界產品。
“語像”,首先得有獨立的照片,這屬於“第一創造”。作者不對第一創造的照片作任何提醒或暗示,而是由讀者完全獨立地發表感想,行使自己獨立的話語權。在作者第一創造也就是自然創造的基礎上,實行二度創作。“語像”的二度創作,不是第一自然的創作,它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跨界的,打破傳統科學技術已經形成的界線,用藝術的眼光表達人的情感,淡化自己的職業特色。在作品面前,不存在高低貴賤,只根據作者拍攝的照片排列次序。誰的思想獨特,誰就高。在語像誠聘中,保留每個讀者的社會職務,不是為了強調他們的階級,而是為了客觀地反映他們的廣泛性。
“語像”不是讀圖,“讀圖”是被動的,單向的,灌輸式的,靜止的,有結論的。語像是主動的,交流的,互動的,不穩定的,跨界的,沒有結論的。
以下文字引自唐師曾2007年的作品《我說》,該書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語像”是我的發明,具有中國特色,美國沒有。他們有憲法第一修正案,不需要“語像”。
圖像的歷史遠比文字古老得多,先有影像,後有象形文字,最後才有現在的拼音文字。19世紀中期,法國畫家、物理學家路易斯·達蓋爾發明銀鹽照相法,把攝影的曝光時間從8小時縮短到20分鐘。這不僅首次克隆了外部世界,也賦予了自然再生的力量。其後,英國數學家、語言學家威廉·H·F·塔爾伯特用底片印出正相,照片得以大批量沖洗髮行。英國天文學家約翰·F·W·赫歇爾首創“photography”(攝影)一詞,它的原意是用光書寫。
攝影是“描述事物特徵”的特殊工具。與文字不同,它提供的是具體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比如,攝影可以紀錄一棵樹,但無法概括樹的本質。攝影本身無法表達無形、遙遠、內在和抽象的東西。它可以表現一個“人”,但無法表現整個“人類”,更無法表現“真理”、“榮譽”、“謬誤”、“愛情”等抽象概念。
攝影家埃里奇·薩洛蒙認為:“看照片只需辨認,看文字則需要理解。”照片把世界具象為一個物體,語言把世界表達成一個概念。
時至今日,社會已經進入“讀圖時代”。我討厭“讀圖”,主張“語像”。“語”是語言的“語”,話語權的“語”;“像”是圖像的“像”,影像的“像”。
“語像”不是讀圖。“讀圖”是被動的,單向的,灌輸式的,靜止的,有結論的。語像是主動的,交流的,互動的,不穩定的,跨界的,沒有結論的。
在中文中,“圖”一般是指經過設計,在白紙上手工或技術繪製的形象,往往已成定論,高屋建瓴,具有指導作用。如,圖紙、地圖、操作圖、三視圖、主視圖、俯視圖、藍圖等。
“影”具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變幻、流動性,如捕風捉影、電影。
“像”一般是相對固定的具體形象,而且與技術手段有關。它往往是對客觀世界的初步反映,供人觀察、領悟和表達。
“語”是動詞,是主動去說,去爭取話語權,是具有獨立意識和思想的行為。
所以我用“語像”,而不是“讀圖”。讀圖是一個人被動的思考,被動的接受;“語像”是主動出擊,奪取自己的話語權。一張同樣的照片,不同的人會作出完全不同的解釋。
照片截取的是典型瞬間,它把世界凝固成一個具體影像,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因為影像打破了完整的語境,所以需要語言的幫助才能解讀抽象的哲學概念。影像可以證明某地發生了某件事,但這種證明無法表達出文字才有的意見。世界通過影像證明其存在,鐵證如山,再用語言來解釋、討論、質疑。語言是精確而富有邏輯的,儘管它無法克隆大千世界中的影像,但卻是一個思考過程。一旦“語”“像”結合,相映生輝,就能表達出更豐富的含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