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白海棠·珍重芳姿晝掩門

詠白海棠·珍重芳姿晝掩門,創作年代於清代,出自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這首詩是《紅樓夢》中薛寶釵所作。小說中,大觀園眾姊妺結成“海棠詩社”後首次吟詠詩歌,李紈被大家推為社長,負責評詩,賈迎春限韻,賈惜春監場。詩成後,大家認為林黛玉的最好,李紈卻評薛寶釵的為第一,賈探春表示贊同,賈寶玉則為林黛玉不平。第二天史湘雲到來,又和了兩首,眾人看了稱讚不已。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詠白海棠·珍重芳姿晝掩門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出處:《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作品原文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1)。

胭脂洗出秋階影(2),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3)?

欲償白帝宜清潔(4),不語婷婷日又昏(5)。

作品注釋

(1)手瓮:可提攜的盛水的陶器。

(2)“胭脂”二句:詩的一種修辭句法,意即秋階旁有洗去胭脂的倩影,露砌邊招來冰雪的精魂。洗出,洗掉所塗抹的而顯出本色。露砌,帶著露水的階台邊沿。北宋詩人梅堯臣《蜀州海棠》詩:“醉看春雨洗胭脂。”

(3)“愁多”句:花兒愁多怎能沒有痕跡。就玉說“痕”是瘢痕,以人擬“痕”是淚痕,其實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態或含露的樣子。

(4)“欲償”句:白帝,西方之神,管轄秋事。秋天叫素秋、清秋,因為它天高氣清,明淨無垢,所以說花兒報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也應使自身保持清潔,亦就海棠色白而言。

(5)婷婷:美好的樣子。

作品賞析

這首詩是《紅樓夢》中薛寶釵所作。小說中,大觀園眾姊妺結成“海棠詩社”後首次吟詠詩歌,李紈被大家推為社長,負責評詩,賈迎春限韻,賈惜春監場。詩成後,大家認為林黛玉的最好,李紈卻評薛寶釵的為第一,賈探春表示贊同,賈寶玉則為林黛玉不平。第二天史湘雲到來,又和了兩首,眾人看了稱讚不已。

結社、賞花、吟詠唱和是清代都門特別盛行的社會風氣,是古時貴族人家的閒情逸緻的表現,大觀園的公子小姐們也不會例外。這些詩和有關情節給讀者提供了認識這種生活的畫面。如果從這一角度看,詩本身的價值是不大的,但作為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種手段,它仍有藝術上的效用。

薛寶釵的詩深意尤為明顯,“珍重芳姿晝掩門”,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婦德、對自己豪門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態度。“洗出胭脂影”、“招來冰雪魂”,都與她的結局有關:前者通常是丈夫不歸、婦女不再修飾容貌的話,後者則說冷落孤寂。“淡極始知花更艷”,指薛寶釵之“罕言寡語”、“安分隨時”,能籠絡人心,得到上下的誇讚。“愁多焉得玉無痕”,話里有刺,是對賈寶玉林黛玉這二“玉”的譏諷。

特別值得讀者注意的是,這些詩多半都“寄興寓情”,各言志趣。作者甚至把人物的未來歸宿也借他們的詩隱約地透露給讀者了。凡此種種,要使每一首詩都多方關合、左右逢源,必須經作者慘澹經營、匠心獨運,才能臻於完美的境地。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大約在明代末年被編入滿洲籍。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從曾祖父起三代世襲江寧織造一職達六十年之久。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歷經十年創作了長篇名著《紅樓夢》,死後遺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該書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