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zhàozhì 注音ㄓㄠˋㄓˋ
引證解釋君主的命令。《後漢書·岑彭傳》:“今赤眉入關,更始危殆,權臣放縱,矯稱詔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
拼音zhàozhì 注音ㄓㄠˋㄓˋ
引證解釋君主的命令。《後漢書·岑彭傳》:“今赤眉入關,更始危殆,權臣放縱,矯稱詔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
制詔是漢語辭彙,拼音zhì zhào,意思是】皇帝的命令。
詞語信息 詳細解釋典禮具文。
古籍簡介 四庫提要及尊嚴的罪名。“漢家之法有矯制”,“擅矯詔命,雖有功勞不加賞也”(《漢書》卷七十九《馮奉世傳》及注)矯制矯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出於善意,即“矯制矯詔...詔令開“河內倉粟以振貧民”,事後主動“請歸節,伏矯制罪”。由於這是“無害...
“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
詳解 淵源 適用範圍 功用 歷代罪己詔《禮》,支子不祭。 雲並建諸侯,所以重社稷,朕無聞焉。 其更議以列侯家之。
詔獄,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級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詔書始能系獄的案子。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監獄,意為此監獄的罪犯都是由皇帝親自下詔書定罪。如明代的錦...
簡介 歷史來源 歷史發展 歷史意義詔是一個漢字,讀作zhào,本意是指帝王召集大眾講話。引申義是(帝王)告知(下屬、大眾),告訴。該文字在《說文新附》和《禮記·曲禮》等文獻均有記載。
語言 字形結構 古籍解釋 文字詳解 常用詞組詔獄,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級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詔書始能系獄的案子。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監獄,意為此監獄的罪犯都是由皇帝親自下詔書定罪。如明代的錦...
歷史來源 名詞含義 存在時代 興起原因 主要作用《奉詔詰徐偃矯制狀》是西漢時期終軍的作品之一。
名稱: 時代: 作者: 體裁: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