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
在古代,不管是放飛升空的還是水上放的孔明燈,是在七月半這天,人們超度亡魂,祭祀祖先,寄託哀思所舉行的一種形式。尤其在我國西南地區以及台灣盛行,在東部並不流行。後來華人還把這項傳統帶到東南亞地區,現在該地區還保存著這樣的祭祀傳統。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愿,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來歷
之所以叫孔明燈,一來是做出來後的天燈有點像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二來傳說當年孔明被司馬懿圍困,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妙計一出,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天燈,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一個個小小的天燈升起,加上營內的人咋呼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被矇騙了過去。此計救了諸葛先生一命。

現代用意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愿,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所以也叫許願燈或天燈!

民間已有許多地方的風俗在結婚生子的時候都要放燈以求平安!
許願燈 |
許願燈的結構
許願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許願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許願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後許願燈會自動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