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寺方村

討寺方村位於湖北省房縣九口山林場,2005年討寺方村被列為省級重點貧困村,也被市政法委列為新農村建設駐村扶貧聯繫點。兩年來,扶貧工作隊直接或間接投資20餘萬元,重點從基礎設施建設、特色農業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入手,使這個貧窮的山村在兩年時間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討寺方村山大、人稀、耕地少,缺水、路差、信息閉塞的貧困,2005年4月,市政法委扶貧工作隊進駐討寺方村幫扶。工作隊深入農戶,了解民情,掌握村情,徵求村幹部和民眾代表意見,討論確定了“建好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強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確保一方平安”的發展思路,制定了包括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精神文明建設和綜合治理等方面的發展規劃。
討寺方村的村級道路建設嚴重滯後,針對這一問題,市政法委扶貧工作隊多處籌集資金,扶持水泥和炸材,為該村硬化6公里村級道路。同時,無償提供8噸鋼軌和30噸水泥,在學生和民眾必經的河道修建了4座便民橋,解決了500餘人的行路難問題。
吃水難是該村民眾比較頭疼的事情。為此,工作隊帶領2名水電技術人員,連續三天深入該村,步行40公里先後勘測13處水源,組織民眾投工投勞建起15口水窖,解決了500多人、800多頭牲畜的飲水問題。
經濟收入主要靠種糧為主,農業基礎薄弱,是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改變貧困現狀,工作隊根據當地的山場資源、土質氣候特點,研究制定了特色產業發展以核桃為主、養殖業發展以生豬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模式,並無償提供5萬棵核桃種苗,建起450畝核桃基地,同時,引導農戶種植李子發展庭院經濟,提供白芍、黃岑等藥材種子,幫助村民在退耕地發展林藥套種600畝。在幫助該村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工作隊組織4名市林業局、畜牧局專家為300多名農民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傳授科學栽培技術和養殖技術,引導農民依靠科技致富。
為改善討寺方村的生態環境,工作隊結合國家能源建設,指導村民建設“三位一體”沼氣池85口。同時,與縣供電部門協調,對該村供電線路進行了增容改造;與通訊部門協商,完成了移動通訊基站建設工程,解決了村民用電、信息不暢的難題;購置了一批以農村實用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圖書,為村民建起了圖書室。
為給討寺方村“造血”機制提供良好保障,市政法委工作隊深入挖掘該村內力,為全村發展培養“造血”功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積極發展新黨員;加強治保會建設,完善台賬和檔案資料管理,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針對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現象,重點開展村組幹部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和政法委幹部結對幫扶活動,糜克洪與一名“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在工作隊的指導幫扶下,兩年來,討寺方村實現了無刑事治安案件、無邪教活動、無治安災害事故、無重大矛盾糾紛、無越級上訪等影響穩定的重大事項的“五無”目標。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5.73畝(其中:田56.8畝,地217.93畝),人均耕地2.5畝,主要種植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20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1畝,主要種植芒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55畝,草地102畝;其他面積82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本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24戶通自來水,有24戶通電,有2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戶。
本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4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32.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6.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1畝。
本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有1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本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31.6%;畜牧業收入18.86萬元,占總收入的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3頭,肉牛18頭);漁業收入2.39萬元,占總收入的2.9%;林業收入3.86萬元,占總收入的4.7%;第二、三產業收入7.37萬元,占總收入的9%;工資性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2.7%,其中外出務工收入1.21萬元;其它收入21.6萬元,占總收入的26.3%。農民人均總收入7155元,人均純收入31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人,到省內務工1人。

特色產業

本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6%。本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蔬菜產業。

人口衛生

本村現有農戶24戶,鄉村人口共115人,其中男性55人,女性60人。其中農業人口112人,勞動力63人。本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113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8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1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鄉(鎮)衛生院7公里。本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2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本村小學生就讀到曼蚌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腰街中學。本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7公里。目前本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收支。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到2009年底,本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