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巴馬人長壽之謎
馬地區是世人公認的世界第五長壽鄉。新近資料 (1994)表明巴馬縣百歲以上人口率(長壽率)為35人/10萬, 在長壽人群聚集的盤陽江兩岸,百歲老人多達80—100人 /10萬。而全國總體水平僅為2.19人/10萬。巴馬人長壽之 謎是什麼?是歸因於遺傳還是歸因於環境因素,還是 心理及社會經濟原因?為此,我們進行了考察和系統 分析研究。
經過聯合國衛生組織的批准, 我們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縣被任命為世界第五大長壽鄉, 這裡是我國百歲以上老人比率最高的地區。 是他們這個群體具有某種特殊的長壽基因,還是當地的氣候條件造就了當地特殊的自然條件使然, 生物學家和社會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揭開蘊藏在廣西巴馬的長壽之謎。
遺傳因素的影響
長壽受遺傳因素影響是有很多科學依據的,一般認 為與生物體的代謝能力、抗逆境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有關。近來研究發現,基因控制著衰老過程,衰老 和壽命延長是受基因控制的。
1、長壽家庭遺傳史 巴馬地區長壽老人表現出家族 聚集性,有親屬長壽關係者占60%以上。在長壽區相 同的環境和生活條件下,長壽家族比非長壽家族表現出壽命的差異。根 據國內外研究,公認長壽具有家族遺傳性,如西德63% 長壽老人有家族長壽背景。巴馬長壽老人多數生活 在76人的大家庭之中,3—4代同堂者占87%,百歲老人 都生活在多代同堂的家庭中。
巴馬縣老齡委(1989)對144名90歲以上老人的問卷調查, 其中祖父壽命超過70歲的有42人,占29%;祖母壽命高 於70歲者有54人,占38%;他們父母壽命高於70歲者分 別為41%和37%。
由此可見長壽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說明長壽 可經父母傳遞給子女。1974年艾鮑特作了隨訪研究, 繪製了長壽子代的生存曲線,證明長壽父母有更長 壽的子女,但這種影響並不一致,父親遺傳到女兒 的影響是最弱的,母親遺傳到兒子的影響是最強的 。同卵雙生子比異卵雙生子的死亡年齡更接近(分別 為3年和6年)。
2、民族特點 巴馬縣是以壯、瑤民族為主的瑤族自 治縣,其中瑤族長壽人數明顯高於壯族和漢族,平 均長壽人數瑤族120人/萬,壯族74人/萬,漢族71人/萬。 百歲老人的分布也是如此,瑤族8.46人/萬,壯族1.96人/萬 ,漢族0.94人/萬。民族分布特點也表明,不同民族遺 傳背景,對長壽老人的相對數是有影響的。
3、姓氏特點 據我國百家姓姓氏起源和中國科學院 遺傳學研究所姓氏遺傳樹(遺傳距離)分析,同一姓氏 源於同一民族,具有更短的遺傳距離和更多的遺傳 相似性。巴馬縣百歲老人共有22種姓,長壽人口數最 多的姓是黃、韋、羅三姓,占長壽人數的54%、百歲 老人的46%,其中黃姓長壽人數為31%、百歲老人占17% ,韋姓次之,長壽和百歲者分別為14%、23%,羅姓 排第三位,分別為9%和6%。其他長壽姓氏依次為蘭 、梁、盧、蘇、覃、蒙等。
4、地區特點 由於巴馬四面環山,交通不便,相對 封閉,自古以來移民進入者較少,使這裡人民的基 因庫相對純淨。作為對長壽環境適應性選擇,保留 下來的基因,經父母傳遞下來,從而使這裡的長壽 者越來越多,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5、開展遺傳研究的策略 長壽現象是體內外環境漫 長歲月中對人體綜合影響的結果,從遺傳角度看, 應是受多基因控制。根據巴馬地區長壽老人表現出 家屬聚集性,某些外遷巴馬家族在外地仍保有長壽 的家屬成員,在長壽區相同的環境條件和生活水平 下表現出壽命的差異,以及國內外已有的研究,公 認長壽現象具有遺傳性,所以研究巴馬地區長壽老 人的遺傳特徵是極有意義的。研究的切入點是:
(1)利用與長壽關聯的研究路線,可能有助於闡明長 壽關聯的基因位點。
(2)從免疫功能基因控制作為另一突破口是可取的。
巴馬人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在廣西西北部,一個人口僅22萬多的巴馬瑤族自治縣,就有百歲以上的老人74人,區域長壽人口比例居世界第一。
1991年9月,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行6人對巴馬進行了考察。他根據歷年的研究成果及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的考察報告,於1991年11月1日在東京召開的第十三屆國際自然醫學大會上正式宣布巴馬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
“國際上現在公認的長壽因素主要有這四點:一,基因遺傳;二,地理氣候、生活環境;三,社會背景;四,飲食習慣。”陳進超說。
他嘆道:這四點是如此完美地交織、融合在巴馬這么一個偏遠的山區小縣,只能說是“天造地設”了。
巴馬是一個天然氧吧
猶如英國人的話題先從天氣開始一樣,巴馬給我們這些外來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她那奇特的氣候。
到巴馬第一天,不經意間抬頭見到這樣的奇觀:天空被整齊地“割”成兩大塊,一邊烏雲如墨,一邊藍天無垠,涇渭分明。
當地人介紹說,巴馬剛好處在一個地理氣候分界線上,即亞熱帶和熱帶的交界線上,海洋氣候與南下氣候就在巴馬交鋒。
巴馬位於北緯24度、東經107度附近,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氣溫20.5攝氏度,年平均最高、最低氣溫分別為25.9攝氏度和16.9攝氏度,冬季1月平均氣溫為11.6攝氏度,基本上春秋相連,巴馬年平均降雨1500毫米左右,年平均雨日180天,年日照百分率為35%。
值得一提的是,巴馬的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由於地形和河流的作用,巴馬年平均雷暴天數較多,為85天,最多的年份高達96天,這是巴馬人長壽的一個重要氣象因素。
長壽老人全住在山谷河畔地帶
國際長壽研究結果表明,平均相對濕度高於80%和低於70%都不利於長壽,而雷雨能產生很多的負氧離子,負氧離子能起到淨化空氣作用,使人精神振奮,增強肌體抵抗力,促進新陳代謝過程,消除呼吸道炎症,緩解支氣管哮喘,穩定血壓。
巴馬每立方厘米的負離子達2000~5000個,專家們在山谷、河畔還測到20000個負氧離子的驚人紀錄。而在北京、廣州、南寧、長沙等城市裡,這一數目是1000~2000個左右。
調查證實,巴馬長壽老人全部居住在山谷河畔地帶。
“巴馬就是一個大‘氧吧’!”北京一位離休幹部如此感慨:爬香山才一會兒就氣喘如牛,在這裡一口氣爬一兩百米,一點也不累。
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騎的腳踏車購於1982年,差不多20年了,還沒有生鏽。巴馬才會有這樣的奇蹟。
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形區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讓巴馬人嘗盡了行路難和勞作艱辛的同時,她又給予了巴馬人長壽的回報。
長壽研究表明,特殊的地理環境是巴馬人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巴馬縣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形區,奇峰林立,巴馬曾名“萬岡”,可見山之多。
研究表明,巴馬被圍在大山之中,地質結構比較“破碎”,因此巴馬的礦產資源比較分散,土壤中富含各種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從土壤中進入各種食物,再進入人體,它們對人類的正常發育和健康長壽起著重要作用。
例如微量元素錳,對心血管極為有利。據檢測,巴馬的水源、主要食物及母乳含錳量都比較高,而巴馬長壽老人頭髮所含錳量達22.47±13.13PPM,比廣州老人頭髮含錳量2.23±0.84PPM和日本東京正常人頭髮中含錳量2.3±1.17PPM高10倍之多.
“巴馬長壽地區大多是高峰叢深凹陷的岩溶地貌,日照比平原少1~2個小時,農作物比平原晚熟1-2周。由於千山萬嶺林立,每天隨著日照角度的改變而形成陰陽坡,山區人按陰陽坡面安排勞作,避免強烈陽光直接照射,減少體力消耗。日落後山區寧靜涼爽,有利於勞作後歇息。涼爽的午夜使人們獲得良好的睡眠,次日精神飽滿,使人體保持平衡。同時這一帶山區崎嶇不平,生產條件較為艱苦,人們終生在山上勞動,運動量大,肺活量增加,吸入新鮮空氣,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了抵抗疾病的能力,減少了疾病的發生。”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說。
他認為,由於上述種種原因,有足夠理由稱此岩溶峰林、峰叢群為長壽型地貌。
陳進超所調查的270名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有220名居住在石山或半石山地區,69名100歲以上長壽老人,就有60人居住在這一同樣地區。
巴馬有一處“神仙水”
“巴馬是仙鄉,有一處神仙水。”1992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如此驚嘆。
“神仙水”即巴馬縣城東南12公里民安村東龍蟠山上的民安礦泉水。這是目前廣西發現的流量最大的常溫低礦化度、低鈉含偏矽酸的重碳酸鈣型飲用天然礦泉水。
記者看到,“神仙水”分兩道,從半山腰石洞中流出,掬一把喝了,清爽甘甜。經檢測,“神仙水”含有24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
當地人說,用它釀酒,酒香醇可口,出酒率也特別高,一斤玉米可以釀出三斤“土茅台”,而其它地方一斤玉米才出一斤酒。
另一處生於三疊紀地層的賜福礦泉水,得名為“長壽泉”,位於巴馬鎮賜福湖半山腰上,除了含鍶、偏矽酸達標外,還含有溴、碘、鋅、鋰、硒等1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這在廣西尚屬首次發現。
此外還有百馬泉、甘水仙泉、觀音福泉、百林奇泉……泉水汩汩流了幾千幾萬年,從大地深處帶出各種“精華”,還伴有動人的傳說。
富含各種微量元素的礦泉,成為哺育老人長壽的營養庫。
在城裡要花錢買的礦泉水,巴馬俯拾即是。經中國地球化學研究所及國際自然醫學會檢測證明,巴馬有泉就是礦泉。
盤陽河更是集各路礦泉之大全。她一路進出溶洞,沿途匯集了許多優質礦泉水,清澈的河水中,富含長壽所需的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盤陽河成為長壽河,也不足為奇了。
“神仙水”與“長壽泉”現在都實現了規模開發。在進出巴馬的長途汽車上,乘客們都會得到一瓶。
玉米是巴馬的主食
貓豆、紅薯葉、苦脈菜、火麻湯、玉米粥———這就是108歲的陳媽亂的長壽食譜。
“我們經常買肉回來,但她不愛吃。一個月就吃兩頓吧。”陳媽亂的兒子陳日吾說。在巴馬吃飯,當地朋友勸菜的方式很有趣:“多吃點,多吃就長壽!”
專家研究指出,巴馬人長壽,除了食物天然無污染、即采即煮外,食物中還富含微量元素。
玉米是巴馬的主食,經專家化驗,巴馬玉米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比一般大米高,壯、瑤族食用玉米,以熬粥為主,對脫落牙齒的老人來說,易於消化和吸收。玉米還有抗癌作用。玉米食品里纖維素多,吃玉米的壯、瑤同胞減少了腸胃病。這裡著名的珍珠黃玉米中,維生素 B1、維生素 E、胡蘿蔔素高於其他地區。
豆類是巴馬壯、瑤族的第二種主要食品,黃豆、貓豆、花豆、飯豆等製作豆腐、發成豆芽或直接與青菜一起煮,黃豆富含卵磷脂、蛋白質、脂肪、糖類和鈣、磷、鐵等礦物質,並含多種維生素,是老年人的營養佳品。
白薯也是巴馬人的重要食品之一,巴馬白薯含有大量水份、糖類、粗蛋白質、卵磷脂、無機鹽以及多種纖維素和脂肪。經常食用,防止了動脈粥樣硬化,並避免了過度肥胖,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
苦脈菜是當地民眾經常食用的蔬菜,富含維生素 C、 B及胡蘿蔔素,有消炎解毒安心益氣的作用。
最值得一提的是,巴馬人食用的油料以火麻油為主。
火麻是珍貴油料作物,生長在山區濃霧環繞的土地上,火麻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卵磷脂、油酸、亞麻酸、亞納酸等,其中含粗脂肪42.4%,其脂肪酸中含亞油酸和亞麻酸共達76.4%,是一切常見食用植物油中不飽和脂肪含量的最高者。火麻仁有潤燥滑腸、滋養補陰之功效,可治老年便秘,並可降低血壓和膽固醇,被稱為“長壽油”。
據巴馬長壽研究所對69名百歲老人的調查,發現長壽老人大多不吸菸,69人中只有7人吸菸,均以當地自種生煙為主;21年常年喝茶,茶葉也是山區特有的山茶,如葫蘆茶、苦丁茶等;有24人喜飲酒,但酒量很小,從不飲過量。
巴馬縣宣傳部副部長毛榮煥近年來沉迷於長壽食品研究,他會做美味可口的“火麻豆腐”、“火麻苦菜湯”、“巴馬火麻粥”,還寫了十幾萬字的“長壽食譜”。
他笑著說:“退休後,就開一個‘長壽食館’吧。”
有益長壽的飢餓療法
巴馬的長壽現象對傳統營養學教科書提出了挑戰。
教科書上說,一個人正常的熱量應維持在2400大卡以上,但巴馬長壽老人大多數僅在1400~1500大卡左右。
按傳統標準,這么低的數字人是難以存活的。但巴馬長壽老人卻活到了100多歲。
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因此提出了“飢餓療法”。
“‘飢餓療法’有益長壽。但是人們往往誤解‘飢餓療法’為少吃飯或不吃飯,其實‘飢餓療法’還是要吃飯,而且要吃飽,關鍵看吃什麼。‘飢餓’指的是食物能量而不是食物數量的‘飢餓’。”陳進超說。
他認為,巴馬長壽老人吃的基本上都是粗糧類食品,吃得很飽,但食物能量不足,僅夠維持正常生命,“食物能量過剩,對長壽老人來說是一種災難,你想想,營養太多,積累下來,身體哪吃得消?”
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反思道:“對人體生理真正帶來健康、長壽的並非是現代西洋醫學、營養學作為指導原理的‘高熱量、高蛋白質營養論’,而是‘谷菜食品的營養論’。”
這就是森下自然醫學理論。他說,世界某些長壽之鄉由於違背了這一原理,故在長壽延續鏈條中出現衰退現象。
“一般說來,照搬現代營養學的先進文明國家,其人民是多病短命的。另外,接受西洋文明飲食(高熱量、高蛋白食品)的世界性長壽之鄉,其生活規範和飲食生活因被擾亂,正逐漸帶來疾病的擴散與短命化,具體地說,高加索、巴基斯坦、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村等顯示此現象。”
然而巴馬卻是一個長壽提高區,從幾次長壽人口調查數字來看,由1960年至1994年,百歲長壽率從18.6/10萬到20.8/10萬再到24.9/10萬、30.8/10萬,1994年比1982年每10萬人口百歲老人增加了10人。
陳進超說:“百歲長壽率的變化,表明作為長壽之鄉的巴馬長壽群體在不斷增長,已成為世界長壽鄉中百歲長壽率發展最快的地區。這種長壽持續發展的原因,主要是巴馬在對外聯繫上仍處於封閉狀態,除了生活、醫療條件改善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這裡長壽環境、長壽食品、長壽文化和長壽生活規範均未受到外界尤其是西方營養學的衝擊、擾亂。”
裸浴與婚俗
黃昏時分,盤陽河畔上演美麗一幕:男女老少成群結隊脫光衣服跳入河中,男在上游,女在下游,水花四濺中歡聲笑語。
盤陽河畔裸浴風俗始於何時,已不可考。但這種崇尚自然、享受自然的古老民俗,不僅讓長壽河畔居民保持著良好的衛生習慣,還是長壽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心理因素。
在一個讓無數中國人心理負重了幾千年的“性”字面前,巴馬人保持著健康心理,在他們眼裡,性不醜惡,不神秘,更不是洪水猛獸。
但巴馬嚴禁婚前性生活、嚴禁近親或同姓結婚。裸浴時相距甚近,但不容雜泳。
巴馬有其獨特的愛情婚姻生活,男女青年自由戀愛,新婚之夜夫妻不同房,女子新婚階段不落夫家,待她們覺得自己“玩”夠了,想要小孩了,才住到夫家去。當地政府考慮到這種民俗,特地為已婚婦女在娘家、夫家都留了一份口糧。
巴馬縣宣傳部副部長毛榮煥說:“盤陽河流域在戀愛上給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寬鬆而浪漫的環境,婚後,又有一種約定俗成的風俗來制約人們不要放縱情慾,而是‘涼水泡茶慢慢濃’,求的是一種長久的情愛。”“獨特的婚俗,在心理和生理上營造了一個適宜長壽的生活環境。”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說。
他分析說,新婚之夜不同宿,避免了過度勞累,符合健康需要;婚後不落夫家,自然形成了晚育;有節制的夫妻生活,很符合中醫長壽養身的“欲不可絕”、“欲不可縱”理論。
晚婚晚育正是長壽老人得以長壽的重要原因:104歲的黃美根30歲結婚,32歲生育;103歲的羅乜政37歲結婚、39歲生育;104歲的藍浦紅42歲結婚,52歲生育;107歲的藍卜平45歲結婚,47歲生育;114歲的韋卜新44歲結婚,55歲生育;109歲的黃乜生28歲結婚,34歲生育……
壽鄉拒絕污染
現代污染會不會衝擊壽星家園?這絕非杞人憂天。
記者看到,風景醉人的賜福湖畔,巴馬縣酒精廠的廢水排放在湖中,臭氣熏天;盤陽河中段,一家個體冶煉廠將含硫極重的礦渣傾倒在河中,煙霧已將旁邊山林樹木熏死。機聲隆隆、粉塵飛揚的碎石作坊,更是不時可以見到。巴馬是全國貧困縣,這幾年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無論是農民收入、基礎設施建設等都仍然落後,更談不上有什麼工業。
“巴馬不開發,就沒有出路!”幾乎每一個巴馬人都這么說,他們最愛舉的一個例子是:一些外地人來巴馬,一夜都呆不下,因為住宿條件太差了,“等賓館修好了再來。”
巴馬縣宣傳部副部長毛榮煥曾經擔任過縣環保局副局長,他說,現在巴馬雖然還沒有出現大的污染,但局部地區污染已經發生。他對森林砍伐限額逐年提高深感不安,一有機會就找有關部門的領導,說:“砍樹前,首先要想想我們這裡是長壽之鄉啊。”
毛榮煥感到欣慰的是,1989~1990年,縣裡就有預見性地開始徵收城區生活廢水排污費了。
“經濟發展了,對長壽老人是件好事。我曾在日本做過長壽研究,我想,我們巴馬如果有日本那么好的保健條件,長壽老人會活得更長。但如果經濟發展了,自然環境卻被破壞了,那對巴馬來說,是怎么都挽回不了的損失。”陳進超說。
環境因素的影響
雖然長壽有明顯的遺傳學證據,但仍解釋不了有近 1/2巴馬長壽者無家族長壽史,和壯、漢其他民族以及 其他姓氏中眾多長壽者出現的原因。根據眾多研究 報導,有很明顯的環境因子可以說明為什麼巴馬長 壽人群比廣西和全國平均水平都高。巴馬縣80歲以上 長壽人數91人/萬,顯著高於廣西和全國(分別為56人/萬 和50人/萬)的平均水平。而百歲老人巴馬為35人/10萬, 廣西(第三次人口普查)為1.17/10萬,全國(第四次人口普 查)為2.19人/10萬,分別高約27倍和15倍,而且比日本長 壽縣沖繩(7.65人/10萬)要高4倍。這一結果提示著長壽有 明顯的地域性。
1、自然環境 巴馬屬亞熱帶氣候區,年均氣溫20.4°C, 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1531小時,年降雨量為1170—1780毫 米,平均海拔400—800米,由岩溶地貌、山地地貌和丘 陵地貌組成。長壽老人多居住在盤陽江兩岸石山區 。這裡山清水秀,峰林叢立,植被茂密,自然環境 優美,空氣新鮮,富含負氧離子。由於地處偏僻, 交通閉塞,工業少和遊客少,使整體環境極少污染。
2、微量元素 巴馬長壽區土壤(旱地)8種微量元素均在 正常範圍,其中以錳、鋅為最高。飲水中也是錳、 鋅含量最高,如鳳凰鄉水中錳65.39mg/kg,差圩鄉水中鋅 11.52mg/kg。在當地長壽老人的6種食物中(大米、玉米、 黃豆、花生、南瓜和火麻仁),以火麻仁中微量元素 含量最多,其中鋅、鐵、銅、錳、鉻含量居第二、 三位。通過飲水和食物進入人體,對巴馬長壽老人 的頭髮微量元素分析結果為銅6.97mg/g,鋅205.81mg/g,錳 20.62,鎘0.25,鎳0.67。鋅/銅比29.5,鋅/鎘比810.3。一般認 為,冠心病發病率與鋅/銅正相關,鋅/鎘負相關,與 巴馬長壽區相符。目前認為錳對小血管有保護作用 ,錳是人體多種酶的激活劑,對血糖、血脂、血壓 均有影響,微量元素的合理配置是促進長壽的有利因素之一。高錳高鋅有利 於人體脂質代謝,而低銅有利於減緩膠原纖維交聯 和老化,較低的鋅/銅比對老年人心臟有利。
巴馬長壽老人頭髮中微量元素含量特點是,鋅、錳 含量高,銅、鎘相對低,鋅/銅比和鋅/鎘比例合適, 這一結果也得到母乳微量元素含量的證明。這一結 果實際上是和當地土壤飲水和食物中微量元素的狀 況是一致的。
巴馬長壽老人疾病譜分析
1、死因分析 巴馬長壽(90歲以上)老人死因排列依次 為慢支、肺氣腫(54%)、高血壓(10%)、冠心病(10%)、 外周動脈硬化(20%)、肺心病8%、高脂血症4%,與當 時全國疾病譜心血管、腦血管病和腫瘤有較大差異 。巴馬50例疾病分析中,高血壓及冠心病發病率僅10% ,而且巴馬老人中未見到惡性腫瘤患者。這些危害 嚴重的慢性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低,可能是巴馬人 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2、疾病與長壽關係的啟發 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提高 ,污染、營養過剩、熱卡過剩成了現代文明病的元 凶,但人均壽命卻在增加。除了醫療條件的改善外 ,這些外環境因素到底對人類長壽產生多大的影響 ,即它們的致病作用是受遺傳控制、還是環境因素 ,或兩者共同在起作用?通過疾病譜變化的對比研究 ,使環境因素研究更具實際意義。
第一,長壽區長壽人群和非長壽區長壽人群疾病譜 不同,如疾病譜相同則可能有共同導致長壽的基因 ,他們將有同樣的衰老進程,但比普通人慢的衰老 進程;如某一類疾病特別少,說明長壽因素中包含 有抗擊這類疾病的基因。如不同,則可能有遺傳和 環境因素的雙重複雜的影響。
第二,危害嚴重的慢性疾病都有一定的遺傳學背景 ,如已證明的高血壓、冠心病和腫瘤。那么,長壽 老人疾病譜分析與免疫遺傳學分析,結合起來進行 關聯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從免疫功能基因控制作 為突破口是可取的,理由有:免疫控制人的抗病能 力,也保持了人體內環境的平衡,免疫功能的衰退 是衰老的重要標誌;免疫反應的基因MHC控制反應的機 理已相當清楚,而且從動物模型和人群調查中都已 有相當證據表明MHC是影響壽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 在小鼠的MHC系統,H-2的型別中發現H-2是影響小鼠壽 命的因子;日本在82名百歲老人的調查中發現,MHC的 產物HLA—DR1是長壽因子,而DR9則是危險因素。以上零 星資料說明了從MHC基因作為影響壽命的基因之一,作長線研究是可行的。
第三是技術問題。人類白細胞抗原系統(HLA)是衰 老免疫的主要指標,它的檢測技術時至今天才趨成 熟,而過去的工作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都比較粗糙 。
第四是未和疾病聯繫起來研究。過去的工作大多是 簡單地測定長壽老人的HLA型和對照組進行比較,這並 不能反映全面的情況。長壽老人的死亡原因無非有 二:病死或老死。如果是病死,是什麼病為主導?以 巴馬地區為例,長壽老人幾乎沒有糖尿病,很少高 血壓、心血管病,極少老年痴呆等一般老年人高發 的神經系統病;而相反,多數患慢支等呼吸系統病 。這些病本身就成為免疫遺傳研究的良好對象,而 過去國外的零星文章均未涉及當地的流行病資料。 他們沒有把重點放在長線的系統研究上,而表現出 短期行為,因此無法解釋相關的機理和地區之間、 人種之間的差異現象。
第五是欠注重家系。任何有關遺傳的研究必須分析 家系,觀察並分析其家系中的分離現象。但綜合國 外以往的研究,未發現做過良好的家系研究。
第六是缺乏基本建設,因此也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 ,沒有可能對同一份樣本進行多方面的結合研究。
巴馬長壽迷訣是什麼?
一、雖然遺傳基因對人體健康影響有一定因素,但是份量並不是很重要,不少學者提出,遺傳基因影響長壽因素的只占17%。從巴馬現存的81位百歲老人後代來看,雖然高齡,一般都在85歲左右,但大多數沒有超過一百歲,這證明長壽基因對長壽的影響是有限的。在這裡我需要強調一下,我不認同中央電視台十頻道那位專家對巴馬長壽現象是近親說法,理由有二點:
1)、在我了解到的巴馬百歲老人中,父母沒有近親結婚。在巴馬一帶和周邊縣,最忌近親結婚,近親結婚會被人恥笑的;
2)、巴馬百歲老人不僅局限那幾個姓,蘭姓和其它姓氏的百歲老人也很多,如蘭家百歲三姐妹。
二、健康長壽和心態因素影響是不可忽視。要健康長壽便要少怒多喜,常言道,心態差,無病也憋出病,盛怒傷肝;好的心態,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達到治病功效。巴馬的百歲老人大多數都是精神樂觀,與世無爭,不厭天厭地,也不厭父輩給他們的艱難生存環境,與家人、與鄰里相處和睦。在巴馬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有後輩孝順長輩傳統,在民間代代相傳。巴馬人認為,人到了六十歲便是壽命已接近終點,需要舉辦儀式“補糧”,即殺雞宰豬設宴,後輩都要從大到小帶米來給老人舉行“補糧增壽”活動,認為這樣老人就能垮過這一生命終結大關而延續壽命,雖然這缺乏科學依據,但是這能調理老人良好生存心態,是心理治療。
三、勞動不可缺而不能勞累過量。巴馬的長壽老人沒有把勞動看作是一種負擔,他(她)們一生都是在勞動中度過。年輕時要上山打柴,下地種糧;年老時拔草整菜園,帶孫做家務,乾力所能及的活。在巴馬,看到百歲老人帶玄孫和動作麻利地在織布機前織布是不足為怪的。長壽老人年輕時在一年裡做打柴種地的重活一般占25%,家務輕活占35%,休息占40%。“重活而不重,輕活而不輕,他(她)們早睡早起,有充足的休息時間”,是巴馬長壽迷訣之一。
四、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巴馬長壽因素關鍵所在。最近,我們開展百歲老人的調查活動,經統計核實,現健在的81位百歲老人,在全縣25萬人口中的比例是十萬分之32.4,是國際衡量長壽之鄉標準十萬分之7個的4.62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長壽鄉之首,而且又是在呈上升趨勢的驚嘆之地。我們在調查中不像中央電視台十頻道那位專家所說年齡沒依據,我們組織的四個調查工作組,有做統計的成員、醫生等參加,確定百歲年齡主要從四個方面去核實:
1)、從老人保留的生辰八字(出生時間)去核實。巴馬一帶農村比較相信命運,有遇不利事和生病,都要生辰八字去給師公(道公)去算命和解難,生辰八字不準的就算不準,難就解不了,由此可見巴馬老人的生辰八字非常準確,甚至精確到時辰。不少老人生辰八字不是由於近幾年旅遊升溫後,在市場經濟衝擊下或對百歲老人有生活補貼才去核查的,其中有60多位老人是廣西區江濱醫院在90年代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去再次核實。因此巴馬長壽老人的生辰八字的真實性很高。
2)、從老人回憶的幾個大事記中推算出當時的年齡;
3)、從老人的後人年齡推算;
4)、從同村屯的三個以上和老人年齡相差不很大的回憶中確定老人年齡;
所以,我們採取縱比橫比來確定老人年齡,其數字的真實性是可信的。
巴馬百歲老人的幾個特點
一、大多數在盤陽河邊和附近居住;
二、長壽老人中女多男少,女性占四分之三。從這點可以看出巴馬男性突出的易衝動性格和愛抽菸、暴飲暴食的不良習慣影響了長壽比例;
三、巴馬百歲老人與其它地方相比,如手腳行動自如,眼不花,耳不聾,記憶力不差,臉上老人斑很少等。
巴馬良好的五大外部環境因素造就巴馬長壽現象:
巴馬外部環境因素造就巴馬長壽現象是地磁、空氣、水、陽光、食物。這五大因素與古代地理中的陰陽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互對應。
1)、地磁。地磁對應金,是五行之首,萬物之源。科學家提出,地球地磁以五十萬年為周期而反轉,現在我們距地球最近的一次反轉已有七十萬年,而且延長了二十萬年,使地磁減弱。地球的一般地區地磁約在0.25高斯,而巴馬高達0.58高斯,是一般地區的一倍多。為什麼我們巴馬地磁比其它地方高呢?巴馬有一條斷裂帶,直接切過地球地幔層,導致地磁增強。這條斷裂帶就在盤陽河地下,斷裂帶把巴馬一分為二,即西山、鳳凰、東山三個鄉為石山地區,其餘七個鄉鎮是土坡丘陵地區。有科學考證:人們生活在恰當的地磁場環境中,身體發育好,血液清潔且循環好,心腦血管發病率低,身體免疫力高,能調協腦電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質量。古人所說的地氣就是地磁,風水先生看風水發地都要用羅盤,這和現代科學的地磁對人體影響的研究課題有奇妙的相似之處,這道理很簡單,地磁高就能較好調協人的肌體,有一個好的身體就能更好地工作。這和許多高血壓患者來到巴馬不吃降壓藥就能有不同成度的好轉是同樣一個道理——人體的健康和地磁關係密切。舉個例子,人有時候會做惡夢,巴馬一些老人都習慣把菜刀放在枕頭下。科學證明做惡夢是腦電磁波亂了,而菜刀是鐵器,能相應改變地磁,調協腦電磁波,從而使人不做或少做惡夢。外地來巴馬旅居的朋友會感覺到在巴馬的睡眠很好,這就是高地磁作用的原因。
2)、空氣。空氣五形對應是木。在巴馬空氣負氧離子很高,在著名的水晶宮、百魔洞和百鳥岩等旅遊景點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達20000—50000個/cm2、盤陽河兩岸達3000以上、縣城城區達2000以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只有200—300。
自然界空氣負氧離子產生有三大機制:
1 、大氣受紫外線,宇宙射線,放射物質,雷雨,風暴,土壤和空氣放射線等因素影響發生電離而被釋放出的電子很快又和空氣中的中性分子結合,而成為負氧離子,或稱為陰氧離子。
2 、瀑布衝擊,細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過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動,水分子裂解而產生負氧離子。
3 、森林的樹木,葉枝尖端放電及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電效應,使空氣電離而產生的負氧離子。
為什麼巴馬瀑布很少,森林覆蓋率也只有57%,那么高負離子從那裡來呢?這是因為巴馬地區磁場高,高磁場作用於空氣分子,使分子釋放出的電子很快又和空氣中的中性分子結合,而成為負氧離子。
負氧離子被稱為“長壽素”,對高血壓、氣喘、流感、失眠、關節炎、燒傷等治療有利;對預防佝僂病、壞血病有利;能改善肺的換氣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能使大腦皮層的抑制作用加強,調整大腦皮層功能;使支氣管平滑肌鬆弛,解除其痙攣;使紅細胞沉降率變慢,凝血時間延長;使腎、肝、腦等組織的氧化作用加強。因此,負氧離子達1000的人就會感覺舒服,達2000以就能調節身體甚至能治病。好多來到巴馬養生居住的人,不用吃藥,不少病狀自然消失,如高血壓。
3)、水。水在五行中對應是水。巴馬的水PH值在7.5左右,呈弱鹼性、負電位-292具有很強的還原性、水溶解度71%、富含微量元素(鍶0 .2、偏矽酸25以上)、攜氧強、六環小分子團等優點,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最適合人體健康飲用水的六個條件。對長壽最起作用的是六環小分團。六環小分子水呈六角形結構與細胞活性水結構相似,水分子團由5-7個水分子組成,能通過只有2納米的親水道進入人體細胞。正常的水是由13個以上水分子組成的,比較難進入人體細胞。
在正常的條件下,水分子很小。1個水分子的質量為3×10ˉ²³克。如果一滴水的質量為0.06克,則含有20萬億億個水分子。由於水分子中氧原子和氫原子的電負性差值很大,氫原子的電子殼層只有一個電子,一個水分子中帶正電性的幾乎為裸露的氫原子核,就跟另一個水分子中帶負電性的氧原子接近,這種在兩個水分子間 產生的較強的靜電吸引作用,就是氫鍵。天然水的構造是由許多水分子通過氫鍵締合的簇團。天然水只有在溫度、壓力和磁力作用下,氫鍵才會斷裂。
在巴馬,水在高磁場作用下,氫鍵被切割開,大的水分子簇團被分開形成5-7小分子。同時水分子中氫和氧之間少量的化學鍵被切割開,氫原子外的電子失去後成為氫離子, 氫離子很活潑,很快與水中礦物質化合,所以小分子水中含氧量增大;少量水分子中只有一個氫原子被切割開,剩下氫氧根,因而小分子水為弱鹼性。
小分子水的奧秘在於它的小分子團很細,療效才會很好。由於小分子水很細,易進入細胞膜,所以才養膚生肌、祛除胃炎;由於它很細,水中離子多,溶解力強,所以能化解腎膽結石;由於它很細,含有很多離子,能積極參與和改善生化作用,增強酶活性,能降血脂,並能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逐漸清除動脈內脂質沉積,減少動脈內阻力,使血壓下降,並使心腦動脈粥樣硬化症減輕、消失;由於它很細很分散,所以空腹飲用吸收進血液後,能較快地使凝聚成團的紅細胞分散開,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環,逐漸減輕或消除胸悶、心痛、心悸、早博、腿軟、氣短乏力、頭痛、頭脹、頭暈、失眠、四肢發涼、肢體麻痛、耳鳴、視物模糊等症狀,其奧秘就在於小分子水很細很分散,只要認真飲用夠量,都會有好的效果。因此,好多茶友用巴馬水泡茶,才感覺真正泡出茶味來;不少妙齡少女把巴馬水作為柔膚水,臉膚有光澤;更有的是,糖尿病患者每天喝四升巴馬水,堅持三個月,血糖恢復正常。這就是小分子水的作用。
4)、陽光。陽光在五形對應是火。陽光就是太陽光線,分為X線、X光、紫外線、可視光線、紅外線等五種,其中到達地球表面的光線為紫外線A,B,可視光線及紅外線,但對人體最有影響、最有害的是紫外線,它的簡稱為UV。在五行中金與火相剋,在高磁場(金)反作用下,把有害的紫外線(火)反射回去,保留了遠紅外線。在巴馬在高磁場作用下,不僅日照時間長,而且80%以上是被譽為“生命之光”的4至14微米波長的遠紅外線。你在烈日下,不會感覺到毒辣的。遠紅外線它能不斷地激活人體組織細胞,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提高免疫力。
5)、食物。食物在五形中對應土。巴馬的土壤有豐富優質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世界專家公認,全世界最純正、最原始的乳酸菌在巴馬。90年代有日本專家到巴馬,從百歲老人的腸胃液里提取了乳酸桿菌,回國後進行培養用於乳優酪乳,因此是我們乳優酪乳品質不如日本的主要原因。另外,巴馬土壤含錳和鋅很高。在百歲老人頭髮中,含錳是其它地區十倍。WHO認為錳對血管有保護作用,是人體多種酶的激活劑,對血糖、血脂、血壓均有影響。同時,錳有助提高SOD消除自由基的功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鋅被譽為”生命之火花”,它與人體80多種酶的活性有關,是維持機體正常代謝所必需的,更是攸關生命的元素。土壤含錳和鋅高,農作物通過吸收儲藏果實里,人體又通過食物吸收作用。因此,巴馬的百歲老人無心臟病和腦血栓,絕大多數都是無疾而終。
我認為,以上遺傳基因、心態、地磁、空氣、水、陽光、食物和運動是巴馬長壽八大秘訣,最重要是環境五大因素,在環境五大因素中,地磁最重要。有了地磁就有磁化的小分子水,就有80%紅外線陽光,就有高的負氧離子空氣。
結論
總之,衰老和長壽是受遺傳和環境因子相互作用決 定的。環境因素的影響是隨機的,而對環境作出反 應的能力是遺傳因素決定的,與衰老有關的基因或 是參與細胞的生存和損傷修補,或是參與對老年性 疾病的患病易感性。因此,可從單基因遺傳和多基 因遺傳兩種研究策略來探討衰老和長壽的遺傳機制 。揭示出相關的基因,而儘可能地消除限制壽命的 因素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衰老是生命軌跡中的最後階段,長生不老是違反自 然規律和無法實現的。但是,使人類健康長壽地生 活,應是人們追求的目標。衰老和長壽是一對矛盾 ,在研究衰老和長壽時,應考慮從兩個方面聯合探 討。一方面是研究衰老,大量的衰老現象和機制如 細胞凋亡、端粒酶縮短、線粒體改變、氧自由基等 。另一方面是研究長壽,長壽如生物體的代謝能力 、抗氧化、抗逆境能力和性腺信號路徑等。所以, 聯合研究抵抗、延緩衰老和增強長壽能力是同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