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角馬是大型食草動物。體形粗大,四肢粗壯,肩高大於臀部,尾較短,吻鼻部高而彎起,體長約1.8米,成年雄性可達到2米以上。外形似牛,機體結實又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間,故又稱牛羚。吻鼻部和四肢為黑色。角馬有飄垂的鬃須,長而成簇的尾,雌雄兩性都有彎角,從頭頂先彎向兩側,然後向後上方扭轉,角尖向內雄性的又寬又厚,非常光滑,頜下和頸下長著鬍鬚狀的長垂毛。成年雄性體重200~270千克,高125~145cm;雌性角馬重168~233千克,高115~142cm。角粗而彎向兩側,一般雄性角長55~80cm,雌性角長45~63cm,角馬由此得名。
生活習性
食性食物
角馬非常挑食,主要以草、樹葉及花蕾為食,唯獨對鮮美多汁的嫩草情有獨鍾,一般在白天活動。角馬的採食活動多見於上午和傍晚,晨昏時期較為活躍。它們所食植物種類多達百種,因此具有多方面的營養,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藥,有止瀉驅蟲的功能,能抵禦疾病。角馬喜愛舐食岩鹽、硝鹽或喝鹽水以滿足自身的需要,林中含鹽較多的地方,常是角馬群的集聚點。
生存方式
角馬喜歡群居,群體是它們在自然界生存的法則。在水草豐美的雨季,通常它們10-20隻左右結成一個家庭團體,自由生活,生兒育女;在食不果腹的旱季,角馬會自覺地組合成幾十萬隻,甚至上百萬隻的大團體,團結在一起,長途奔襲,尋找新的草場。角馬鼻子特別靈敏,不僅能到聞到獅子、獵豹等天敵的氣味而且能夠嗅出遠方雨水的氣息,從而找到好草場。角馬在自身獨有的特性上顯示出超強的耐受力。
角馬在雨季時結成小群活動,旱季合成大群,雌性組成的群體一般都很小,平均約8隻母角馬及少年公角馬和幼角馬。在同一區域通常共有2-25隻角馬,分幾個小群活動。當草源充足時,7英畝的牧場就足夠一群角馬生活了。它們在清晨和午後活動。
冬天組成小規模的種群,夏天時種群數量可擴充到100頭以上,年長的公角馬則基本為獨居。每群角馬都由一隻成年雄角馬率領,角馬群移動時,由強壯個體領頭和壓陣,其他成員在中間一個挨著一個地隨後跟著順小道行走。角馬群平時活動時,一般有一隻強壯者屹立高處瞭望放哨,如遇敵害,頭牛會率領角馬群沖向前去,勢不可擋,直至脫離險境。憑藉強壯的體軀和力氣,角馬可以隨時趕走到來爭食的毛冠鹿、麝、鬣羚和其它有蹄動物。成年角馬的天敵有三色豺,獅子,鬣狗等食肉動物。角馬體型臃腫,在行進時弓腰駝背,步態蹣跚,在需要時卻能躍過2.4米高的枝頭,角馬行進時的隊伍非常有紀律,健壯的公角馬分別走在隊伍的前面和後面,隊伍的中間是母角馬和幼角馬。角馬群不會主動攻擊人,危險性低。但單獨的角馬的性情跟生活在群體中的角馬不同。一些角馬由於從群體中走散,而不得不獨自“流浪”,這些角馬性情暴躁,極易傷人。
遷徙之徒
角馬生活在非洲的中部和東南部。雨季期間(3月~5月),雨水充足,大地一片,廣闊的草原上散布著一匹匹非洲角馬。但到了旱季 (7月~9月),為了尋找新鮮的草料,非洲角馬不得不離開這裡,全身從藍灰到暗褐色,有黑色的臉、尾巴、鬍鬚和斑紋,它們聚集起來,數量多達1萬頭,成群結隊地去尋找食物,每天要走48千米。在東非塞倫蓋蒂平原,旱季時這些非洲角馬向西遷徙。它們打算去沿河地區吃新鮮的草。
在非洲肯亞有一條馬拉河,這條河是角馬遷徙必經之路,每年的10月份,都有上百萬頭角馬從3000公里外的坦尚尼亞遷徙到這裡。角馬的主要天敵是獅子、鬣狗和非洲獵犬,但角馬渡河馬拉河時有種動物是在必然要遇到的殺手:世上最大、最為兇殘的尼羅鱷。每年的10月份和次年的3月份,馬拉河都會上演鱷魚捕殺角馬。
2015年7月26日,在肯亞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幾隻渡河角馬成功上岸。為尋求水源和青草,數以百萬計的食草動物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向肯亞的馬賽馬拉遷徙,約150萬隻角馬是其中的主力。途中它們需要渡過鱷魚出沒的馬拉河,這一壯觀場景被稱為“天國之渡”。
生長繁殖
夏天一般是角馬的發情期,為了爭奪配偶,角馬群中的公牛會展開決鬥,通過“暴力手段”確定等級序位,失敗者會“憤”而離群出走,成為獨行角馬。
角馬交配發生在集體遷徙的途中。每當大角馬群停下來,雄性便會把雌性趕到一起,頭抬得高高的,繞著它們奔跑,並且與其他競爭的雄性爭鬥。這樣的群體只能持續幾天。當大群體再次前進時,它們就解散了。幼仔會在食物充足的雨季降生。
角馬個頭碩大,就連它們的孩子出生時就顯得格外的與眾不同,一隻小角馬在出生10分鐘後,就能夠站立、行走、慢走。
棲息環境
角馬生活在非洲廣闊的草原上。雨季期間,雨水充足,角馬棲息在廣闊的草原上。但到了旱季,為了尋找新鮮的草料,非洲角馬不得不離開這裡,它們聚集起來,數量多達150萬頭,成群結隊地去尋找食物,每天要走48公里。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陸東部、中部和南部,十分常見。多位於熱帶草原性氣候區,如非洲塞倫蓋蒂平原、馬賽馬拉等。
亞種分化
中文名:
白尾角馬
學名:
Connochaetes gnou
Connochaetes gnou capensis
Connochaetes gnou connochaetes
Connochaetes gnou gnu
指名角馬
學名:
Connochaetes taurinus
東方角馬
學名:
Connochaetes taurinus albojubatus
Connochaetes taurinus borlei
Connochaetes taurinus cooksoni
Connochaetes taurinus corniculatus
Connochaetes taurinus fasciatus
Connochaetes taurinus gorgon
西方角馬
學名:
Connochaetes taurinus hecki
Connochaetes taurinus henrici
尼亞薩湖藍色角馬
學名:
Connochaetes taurinus johnstoni
Connochaetes taurinus lorenzi
安哥拉角馬
學名:
Connochaetes taurinus mattosi
西方白尾角馬
學名:
Connochaetes taurinus mearnsi
Connochaetes taurinus reichei
Connochaetes taurinus rufijianus
Connochaetes taurinus schulzi
(以上來源於: )
種群現狀
從肯亞南部到南非、從莫三比克到納米比亞再到安哥拉南部等幾乎所有的國家公園都有角馬,因為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在非洲的熱帶大草原上黑尾角馬的數量最多。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精精
《駢雅》曰:“獸似牛而馬尾,曰精精。萬曆二十五年,括蒼得異獸,其角雙,身作鹿文,馬尾牛蹄。”郭璞圖贊:“精精如牛,以尾自辨。”
經過查證,精精很有可能是角馬。雙角,鹿紋,馬尾,牛蹄特徵都完全符合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