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禪寺

觀音山禪寺

觀音山禪寺位於大明寺東側的觀音山,是山寺的代表,隋煬帝曾建行宮“迷樓”於此。宋以後歷代建有寺院,有“第一靈山”之稱。現展出很多唐代出土的文物。這裡是揚州的自然制高點,遠眺江淮南北,一覽無餘。

簡介

觀音山禪寺 觀音山禪寺

這些建築都不在同一中軸線上,比如山門殿,坐西面東而建,而天王殿和圓通寶殿則坐北朝南,你正以為無路可走時,繞過偏殿 ,則入紫竹林,登幾級台階,又見迷樓出現在你面前。古代墨客勾勒過這裡的景致:“樓閣高下,軒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欄朱木盾,互相連屬,迴環四合,曲屋自通,千門萬戶,上下金碧。”其特點之二是險,寺處山巔,以塊石壘基,建築皆氣宇軒昂,崇樓傑閣。山下仰視,懸崖上危樓對峙。這裡的樹林叫“雲林”,此處的池塘為“天池”,此處的樓為“摘星樓”。高宗南巡時,曾賜一聯“淥水入澄照,青山猶古姿”,橫批“峻拔為主”將其險峻之態恰當地概括出來。

佛像

觀音山的佛像是很有特色的。這裡的佛像不同於一般寺院以“釋迦牟尼”為主像,其他佛像皆眾星捧月。此處以“菩薩”為主體,同時供奉四大佛教名山菩薩,院落東側房中為文殊菩薩,西側房為普賢菩薩,文殊殿後為地藏王殿,在四大菩薩中又突出觀音菩薩,主殿圓通寶殿中供奉觀世音菩薩巨型坐像。觀音山的佛像,美學價值極高。古代的雕像家逐漸將世俗融匯於佛教虛幻之中,其塑像造型力求塑出人物的不同神韻,觀音山的三十二應身,不僅面型、衣著、動態各盡其妙,無一雷同,更重要的對人物神態的細部處理力求呈現人物不同性格,衣裙褶紋飄飄欲動,栩栩如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