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學[教育學分支學科]

親職教育是一門交叉學科。從教育科學角度講,教育學分為學校教育學、社會教育學和親職教育學。親職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從家庭社會學的角度說,家庭有生產、生活、休閒、贍養、教育、生育等功能,家庭功能學分為家庭經濟學、家庭政治學、家庭生活學、生育學和親職教育學。親職教育學又是家庭社會學的一個分支。

主要內容

親職教育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圍繞“家庭——人——教育”的概念和範圍,構成幾個層面需要明確和掌握的問題。

第一個層面:現代親職教育要繼承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親職教育經驗,充分吸取營養。

批判地繼承我國歷代親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

吸取國外親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先進經驗。

1.

批判地繼承我國歷代親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

2.

吸取國外親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先進經驗。

第二個層面:現代親職教育要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優勢,顯示出與其他類型教育的不同特點,為人的健康成長和終身幸福提供保障。

明確親職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把握親職教育的原則。

清晰親職教育的內容。

掌握親職教育的方法。

1.

明確親職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2.

把握親職教育的原則。

3.

清晰親職教育的內容。

4.

掌握親職教育的方法。

第三個層面:現代親職教育要針對家庭成員不同的心理、生理特點,對各類人群在教育具體目標的確定、教育內容的側重、教育方法的選擇等方面各具特色。

針對家庭成員的不同年齡階段實施各具特色的親職教育。

獨生子女的親職教育。

超常兒童的親職教育。

殘疾人群的親職教育。

罪錯人群的親職教育。

1.

針對家庭成員的不同年齡階段實施各具特色的親職教育。

2.

獨生子女的親職教育。

3.

超常兒童的親職教育。

4.

殘疾人群的親職教育。

5.

罪錯人群的親職教育。

第四個層面:現代親職教育要針對特殊的家庭條件和環境,充分考慮家庭成員的心理特徵,選擇卓有成效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

收養子女家庭的親職教育。

離散家庭和重新組合家庭的親職教育。

SOS兒童村的教育。

1.

收養子女家庭的親職教育。

2.

離散家庭和重新組合家庭的親職教育。

3.

SOS兒童村的教育。

研究對象

親職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研究當代家庭中具有血親關係(包括擬血親關係)的父母與子女以及其他成員之間的教育影響的互動現象,從而揭示其運動發展的規律。所謂擬血親關係是指近似、類似血親關係,即由收養關係重新組合的家庭和社會組織安排的臨時家庭等成員之間的關係。

重要性

親職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是在親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親職教育的影響最深刻,而父母是兒童的親人,和子女接觸的時間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親職教育往往在兒童心靈上起著決定性作用,兒童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親職教育的持續時間一直到兒童能夠獨立為止。

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規定教育要實現的結果或要達到的目標。親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親職教育活動和親職教育的全過程,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發展過程

親職教育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嶄新的科學。說它古老,是因為家庭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社會組織形式。從它產生以來,人們就從事親職教育實踐,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並不斷有所變化和發展。親職教育科學的發展有一個歷史過程。親職教育科學研究,是從文字產生以後才出現的,那時已是階級社會了。起初親職教育科學並沒有以一種獨立的學科體系存在,只是作為一種教育思想觀點存在,並且是同哲學、政治、倫理乃至宗教等思想融合在一起。在古代,沒有專門研究親職教育理論的思想家、教育家,但卻有許多思想家、教育家在他們的哲學、政治學、倫理學著作中論述過親職教育。中外情況都是如此。在古代的外國,比如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在他們的著述中談及親職教育問題。

在古代的中國,更有許多思想家、政治家論及親職教育問題。比如,春秋時期思想家管仲,在他的《管子》一書中專門記述了奴隸社會平民階層親職教育狀況,是我國最早談及親職教育問題的思想家。《論語》和《孟子》兩書分別反映了孔子、孟子的某些親職教育思想。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韓非,在《韓非子》一書中發展了許多很有價值的親職教育觀點。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賈誼的《新書》、戴聖編纂的《禮記》等著作中,都記載了古代中國親職教育的情況和典故。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以及明清時期的《廣列女傳》《列女傳續》等一類婦女傳記,都在《母儀》篇中記載了從周朝到明清的幾百位母親教育子女的情況,為歷代教育子女有方的母親立了傳記。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史料記載。

特點

啟蒙性

連續性

針對性

感染性

靈活性

1.

啟蒙性

2.

連續性

3.

針對性

4.

感染性

5.

靈活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