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周期性

簡單地講,就是商業銀行會通過信貸活動推動經濟周期的形成和加劇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在巨觀經濟處於蕭條時期時,信用違約將會顯著增加,相反在經濟處於繁榮時期時,信貸質量則會明顯改善,因而銀行信用也呈現蕭條時收縮,繁榮時擴張的特點。

親周期性(Procyclicality)

是指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之間動態的相互作用(正向反饋機制)。這種互相依存的作用關係會擴大經濟周期性的波動程度,並造成或加劇金融部門的不穩定性。
從金融理論上講,金融系統本身就具有內在的親周期性。在經濟上升時期,由於抵押資產升值,市場前景看好,銀行將增大信貸供給,刺激經濟進一步擴張。然而,這一時期發放的許多貸款很可能轉化成經濟衰退期的不良貸款;當經濟出現衰退時,由於借款人財務狀況惡化,抵押物價值下降以及貸款風險得以暴露,銀行在發放貸款時更加謹慎,提高了貸款條件、擔保要求、信貸審查的要求,提取更多的風險撥備、核銷了壞賬,銀行貸款增長速度放緩、貸款規模減少。信貸的急劇減少對經濟衝擊很大,導致經濟進一步衰退,經濟復甦舉步維艱。

如何緩解親周期性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重點是要從監管政策角度出發,克服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從而減少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緊張情況,但是徹底消除經濟周期則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制定親周期的補救措施需要遵循的幾項大的原則,即簡單、透明、公平和低成本。而最終的效果就是確保銀行在經濟上行時積累充分的資本並在經濟下行釋放出來,從而避免經濟的大起大落。報告要求銀行監管及會計方面的國際組織在今年年底前提出操作性強的具體方案。而方案本身,可以是制度規定與監管部門的自主決策相結合,但最好是採用明確的制度規定,其優點就在於制度確定後,無須不斷調整,從而在需求時充分發揮作用。報告進而明確了金融體系親周期性主要涉及了三方面的監管政策,一是資本監管;二是準備金;三是槓桿率及計值標準。

資本監管制度的親周期性

在上述三個方面,資本監管制度的親周期性則是工作的重點。強調資本監管制度的重要性,原因在於銀行的資本直接影響著銀行的資產規模及風險承受度。目前,國際的資本監管制度主要是依據巴塞爾委員會公布的資本協定,1988年和2004年出台的巴塞爾老資本協定和新資本協定。資本協定原則上僅適用於已開發國家的國際化大銀行,但實際上1988年的老協定已經被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不同的形式所採用,事實上成為了資本監管的國際標準。老協定要求銀行的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比不得於8%。在經濟衰退時,銀行的信貸損失高於經濟上行時的信貸損失,由此資本規模下降(即資本充足率的分子減小),至此,銀行的放貸能力受到影響。
相比之下,新資本協定的親周期性更為突出。新資本協定改變了老協定計算貸款風險權重的方法,一是在計算信用風險的標準法中,採用外部評級公司的評級結果確定貸款的風險權重;二是在計算信用風險的內部評級法中,採用銀行內部評級體系的結果計算風險權重。金融穩定論壇認為,新協定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高資本監管制度的風險敏感性。將監管要求與現行的風險計量手段聯繫在一起有助於銀行建立具有緩衝作用的資本金,從而反映潛在風險水平並限制監管制度的套利行為。但是,風險計量指標有其特殊的運動規律,更高的風險敏感度則意味著對應信貸資產的最低資本要求的親周期性更強。這裡的主要原因是,在經濟上行階段,計量出的風險值較低,資本要求自然會下降。相反,在經濟下行階段,計量出的風險值較高,資產質量迅速下降,資本要求自然會提高。由此,形成了對整個信貸周期和經濟周期推波助瀾的作用,加大了金融穩定失衡的風險。在本次金融危機中,這一問題已經在商業銀行交易賬戶和銀行賬戶的業務上同時反映出來。學術界的關切得到充分證實。

應對資本監管親周期性的各項建議

資本監管制度的親周期性已經為國際上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但事實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親周期性,因為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但我們能夠找到弱化資本監管制度的親周期性的補救辦法。目前,巴塞爾委員會的初步考慮是,在維持新協定資本計量指標的風險敏感度的同時,對建立在PD、LGD等指標上計算出的資本規模進行調整。巴塞爾委員會希望能夠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從而減緩監管資本制度下評級水平下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這方面,各國監管人員已經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
第一,建議繼續實施新資本協定,但是提高最低資本充足率,比如從8%提高到10%。考慮到目前的經濟環境,至少不應在近期冒著加劇金融危機的風險實施這項建議。如果這樣做,這就是監管部門自身創造親周期性的一個典型案例。一般來說,在已開發國家,金融形勢好的情況下,監管部門可能會放寬監管標準;而當金融形勢出現問題時,監管部門可能會強化監管,避免被人指責工作不到位,有失職之過。因此,正確的監管策略應該採用逆周期監管措施而不是親周期監管措施。
第二,建議根據監管部門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運用自由裁量權確定最低資本充足率水平,在經濟下行時降低最低資本充足率,在經濟上行時提高資本充足率。然而,較好地運用自由裁量權有一定的難度。比如,假如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較好,但一國的國內經濟蕭條。監管部門則難以確定是否提高本國國際化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還是降低集中從事國內業務的其他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除此之外,監管部門運用自由裁量權很可能存在較大的主觀性,尤其是多從自身的角度而不是從銀行的角度來權衡監管政策的利弊。不當地使用自由裁量權會加大銀行的經營風險。金融穩定論壇認為,在提高資本充足率和建立緩衝資本的工作中,要把握好自由裁量權和按規則辦事之間的關係。原則上講,最好是按規則辦事。建立了相應規則後,規則則無須不斷地調整,由此則會發揮事前主動出擊的效果。
第三,建議建立是銀行資本保險制度。在這一制度下,銀行可選擇事先承諾一定規模的資本充足率水平,並在必要時籌集更多的資本金;銀行還可購買保險,在出現系統性事件時由保險機構提供資本。資本保險提供方可能是養老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但是市場對這兩類保險機構的依賴程度較高。提供單一險種的這類保險公司可能需要提前準備充足的現金,用於支付投保的銀行。相比之下,要求銀行在經濟上行時期發行優先股則更為適宜。
第四,建議在新資本協定的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公式中加入一項內在的穩定指標,如:使用資產價格,即股票價格指數來調整資本充足率公式的分母,而不是依賴於監管部門對經濟周期狀況的判斷。選擇股價指數的好處有三個:一是股票價格指數與銀行籌集資金的難易程度有直接的關係;二是股價指數能吸引公眾的充分注意力,並且與市場參與者的心理狀態緊密掛鈎,這是金融體系逆周期性政策的一個關鍵因素;三是許多國家都建立了股價指數,而且股市的交易也比較活躍。
這個方案在中國也有一定的實施可能性。雖然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夠發達,但是占銀行市場份額50%左右的幾個商業銀行已經上市。一旦股市反彈,會有更多的銀行上市。遺憾的是,我國的股市波動較大,在一些時候波動水平又與經濟的基本面聯繫不大。2007年10月上證綜指創下了6124點的歷史高點後一路下跌,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最大跌幅將近73%,2007~2008年中國股市跌幅處於全球第三。眾所周知,市場情緒和人性的貪婪都在驅動著市場波動。但如果波動的幅度過大,參考這類股價指數的合理性就會受到質疑。因此,在現階段,採用這一調節指標不一定合適中國的國情。這類問題在其他開發中國家也可能也同樣存在。
因此,從制度建設的角度來看,可以考慮採用反映中國經濟活動的景氣指數作為資本充足率計算公式的調節係數,以實現逆周期監管政策的要求,以努力實現金融穩定。在具體景氣指數的設計上,我們可以考慮多項因素,如工業產生值、固定資產投資、零售商品額、進出口規模、航運指數、家庭收入及用電量等,既包括GDP的部分內容也包括GDP的替代值。然而,鑒於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的速度變化較小,在國際廣泛使用這一調節指標也不一定得到他們的支持。

結論

綜上所述,不論對於監管部門還是中央銀行來說,準確預測經濟所處的周期以及商業銀行潛在的財務風險,並採取相應監管措施緩解監管制度親周期,難度都是相當大的。目前的金融危機已清楚地證明了這一觀點。即便是實力雄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無法預測歷史上出現的各次金融危機,包括本次金融危機。建立預警體系,加強預測危機的能力,也正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後要認真完成一項重要工作。從監管部門的角度看,核心的問題是保證銀行在經濟下行時期銀行持有充足的資本,從而保證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資本的質量、規模及其純潔度則顯得尤為重要。與危機造成的損失相比,銀行持有更多資本比持有少量資本要付出的代價小得多。提高資本覆蓋的風險面、重新採用槓桿率以及提高總體資本充足率水平,這些措施都將有助於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相對來言也易於達成共識。如果制定資本監管親周期性的補救措施難度較大,短時間內難以成形,不妨先集中精力把後幾項工作做好做紮實,確保成效,從微觀角度為提高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作出貢獻。

考慮了親周期性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

當前考慮了親周期性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主要是三類模型:一是經過發展後的結構模型,即在原有的描述信用風險的結構中加入巨觀經濟周期因素,對原有模型進行修改。二是新興的簡約化模型,這種模型以強度過程為分析的基礎,在強度過程的設計中可以加入巨觀經濟周期變數;三是引入巨觀分析的結構模型,直接將信用等級遷移機率與巨觀因素之間的關係模型化。

發展後的結構模型

結構化模型由Merton(1974)首先提出,它建立在Black&Scholes期權分析理論基礎上的。基於結構化方法的模型正是通過將系統性風險因素納入到資產價格的隨機擴散過程來測量巨觀經濟周期性波動對違約機率的影響的。隨著巨觀經濟周期變化,一方面資產回報的波動率在發生變化,另一方面違約點和違約距離也在發生周期性的變化。
由於Merton模型中關於違約時間和違約邊界的假定過於嚴格,以後的研究對默頓模型的假設條件進行了放鬆。如Black與Cox(1976)模型,該模型假定公司資產到達較低邊界時就會發生違約,同時分析了不同債務級別對內生違約邊界的影響:借鑑Black與Cox(1976)模型的建模思想,Longstaff與Schwartz(1995)構建了新的模型,當公司資產價值第一次觸發較低違約邊界時就會發生違約。Briys和deVarenne(1997)以隨機障礙為特徵,將違約邊界推廣到隨機利率環境下,對Longstaff-Schwartz模型進行了推廣。

簡約化模型

該方法放棄了對企業價值的假設,將違約看做由隨機強度過程決定的不可預期的隨機事件,隨機強度過程決定了信用風險的價格。無論隨機強度過程是通過信用等級遷移矩陣還是通過無風險利率結構,都與巨觀周期是密不可分的。Jarrow,Lando和Turnbul(1995)提出了基於信用等級遷移矩陣的強度過程模型。在模型中,違約強度過程被看做有限狀態的馬爾可夫過程,通過信用等級遷移矩陣確定違約強度。Duffie&singleton(1998)提出了另一類簡約化模型,該模型將無風險利率替換為帶有違約強度過程調整的短期利率,提出了基於期限結構的簡約化模型。

引入巨觀分析的結構模型

麥肯錫公司所開發的CreditPortfolio View模型就是典型代表。Nickell、Perraudin和Varotto(1998)、Wilson(1997a,1997b)的經驗證據表明,信用評級的轉移一般取決於巨觀經濟周期。CreditPortfolio View模型最大特點是引入了當期的巨觀經濟環境,認為信用質量的變化是巨觀經濟周期變化的結果。
從考慮了經濟親周期性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的綜述中,我們發現:這些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在信用風險產生機理、度量的時間跨度以及對巨觀經濟周期波動的處理等方面均不相同。但是,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存在的缺點是導致商業銀行親周期性的重要原因。關於信用風險度量模型親周期性的效應比較的實證研究可能是今後努力方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